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刘忠斌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老旧住宅小区合理更新改造的建议”提案收悉。您的提案为提升我市老旧小区工作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为此,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十三五”期间,累计整治老旧小区1282个,建筑面积3425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近1万个,新增绿化面积44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9万户。2021年,除完成省政府下达的82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目标任务,自行实施完成3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计改造老旧小区121个。2022年,我市还将对128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惠及居民3.69万户,通过持续纵深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群众反映强烈的房屋渗漏、道路破损、下水不通、停车混乱、安防消防设备缺失等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按照您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关于“强化宣传,协调政府改造方向与居民需求和意愿”的建议。我们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明确 “改造为民”的理念,全过程、全方位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通过致居民一封信、问卷调查表、座谈会、议事会等,在现场设立居民意见箱、接待站,并聘请居民监督员,与居民密切沟通,及时变更完善设计方案、化解各类矛盾,并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真正将老旧小区改造这项“民生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我市专门编制了《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分类清单》,明确了具体的改造项目、资金渠道等,方便居民点菜下单。针对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热点诉求,形成最终的改造菜单,并根据菜单完善规划设计方案。工作中,利用小区宣传栏、电子屏、条幅、微信群等,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等方面工作宣传;借助智慧物业、微信群等,运用网络化方式征求群众意见。今年以来,累计在各类媒体上发表新闻报道39篇,制作完成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宣传视频、宣传报道汇编和优秀案例集。
二、关于“提倡小规模有机更新的社区改造”的建议。去年,我市被住建部确定为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今年3月24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南京市城市更新试点实施方案》,并将居住类地段的城市更新作为重要任务,重点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推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社区。同时,推进社区综合微更新,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参与,着重聚焦解决民生痛点,完善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配套,逐步构建以社区中心为重点支点的15分钟生活圈。
三、关于“保持社区的历史延续性、与周边人文环境相适应”的建议。我市还注重居住类历史地段更新,以维修整治模式和适度改建加建为主要方式,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和一般历史地段内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域实施渐进式微更新。对既有房屋安全实行动态管理,统筹采取“留改拆”措施,按要求开展在册危房治理,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坚持以用促保加强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将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与周边文化、旅游、商业等现状资源有机串联;加固修缮保护体现历史建筑核心价值的外观风貌、典型构件,消除安全隐患,有条件的可依法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设施等方式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以保留、保护、改造为主,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保护历史风貌和街巷肌理,实现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功能完善、居住品质提升的有机更新。允许多种安置方式,在等价交换、超值付费的原则下,可以选择原地改善、异地改善或货币化补偿,保留原片区的人文特征。
四、关于“适合居家养老的需求”建议。我市在改造过程中适老爱老,突出精准改造。一是注重适老化改造。在符合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每百户15-20平米的标准,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在小区新建或者依托社区配置养老服务用房,配置日间照料中心和助餐点,适当增设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休息座椅、阅报栏、健身器材等休闲服务设施。此外,在小区主出入口设置平面示意图、楼牌、门牌、道路指示牌等,便于老年人辨识和记忆;增加、修复或更新安全技防设施,整修或更换楼道电子防盗门。二是注重无障碍改造。在改造的小区内,对道路和建筑物因地制宜实施无障碍改造,如无障碍坡道,圆弧转角等。走廊、楼梯间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安全稳固、构建完备的安全扶手。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在改造过程中,对管线进行适当迁移,为加装电梯预留位置。三是注重软实力配套。除硬件设施的改造之外,还注重软实力的配套,以改造工程为契机,有条件的小区引入规范化物业企业,落实标准化物业服务,为小区居民提供诸如便民管家、上门托老、日间照料、喘息式照护和机构式照护等服务。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南京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
2022年7月15日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