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20号建议的答复
    (进一步落实教育“双减”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7-29 00:00 来源:南京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车明军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教育“双减”的建议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巧借外脑“强能”

    市教育局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深入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有关要求,不断丰富中小学课后服务内容,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市教育局对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十分重视,2022年春季学期,市教育局会同妇联、科技、文旅、体育、农业农村等8个部门遴选421个课后服务公益性项目进校园,包括:体育冠军进校园、科学家(院士)进校园、关工委“五老”进校园,省委宣传部还开展了“艺术普及进校园”等,为学校课后服务提供多样化选择,并优先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倾斜,全市66万名中小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参与率超过96%。

    下一步,根据您的建议,市教育局将会同市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引入优质社会公益性资源服务项目进校园的保障措施,把社会资源专业力量作为课后活动服务的有益补充。同时,推动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代收费政策,并制定体育、科技、文旅等非学科类社会培训机构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准入条件、标准规范和考核要求,落实统一许可和持证上岗。

    二、关于构建考核评估机制,优胜劣汰“严管”

    市教育局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及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工作要求,不断完善教育评价工作,大力推动“双减”政策深入实施。一是以评价促进初中优质均衡发展。2013年,我市正式实施《南京市区域初中教育发展性评估方案》,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多措并举,不断压实各板块初中发展主体责任。二是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阶段考试招生中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分相同的考生首先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排序依次投档,进一步彰显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重要性。三是以督导推动评价落实。市教育局督导部门正研制落实“双减”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方案,将“双减”工作纳入市对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综合督导,不断健全社会培训机构资格资质的评估考核机制。

    下一步,根据您的建议,市教育局将会同市相关部门,成立专门工作组,开展专项研究,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符合南京市实际的素质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加快研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专业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实施办法,尽快形成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效果的评估办法,确保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效果。

    三、关于建立家长培训机制,家校联动“助力”

    市教育局和市妇联等部门,以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契机,结合“双减”工作需要,不断拓展家庭教育渠道,着重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关工作的意见》,提出“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育人格局”的总体工作目标。由市教育局牵头,建立由19家部门组成的南京市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出台《促进家校共育十项举措(2021-2023)》,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二是成立家长成长学院。联合市妇联、南京开放大学搭建集理论培训、实操训练和实境体验为一体、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综合性家长学习指导平台,为广大学生家长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5期家长培训班,包括专门针对隔代教育的“银发学堂”班、针对休学在家学生家长的“静待花开”班等。三是完善家访制度。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全员家访,制作《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联合民政、公安、妇联、关工委、残联等部门共同开展家访试点工作,汇聚各方力量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精准帮扶与关爱。四是拓展家庭教育工作渠道。成立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启父母之智,润少年之心”广场心理教育咨询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宣讲活动;购买第三方专业家庭教育指导视频课程面向全市学生家长播放;组织专家编写《与孩子一起成长——南京市家庭心理健康案例指导汇编》;评选和推介100个家长互助示范团重点项目;开展“一份特殊的家庭作业”假期亲子实践活动等;成立“家长服务中心”,开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线(82211339),为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会同市相关部门,整合社会专业力量,充分发挥社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校外活动场所的综合育人功能,遴选更加丰富、更接地气的家庭教育公益性资源项目,助力家庭教育落地见效。同时,在如何指导家长配合学校落实“双减”政策、如何融洽亲子关系、如何完善家校共育联动机制等方面加强工作推进力度,切实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南京“双减”工作的关心、支持与理解!

    南京市教育局

    2022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