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马云桥等19名代表: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结合新城新区特点,合理高效开展公交车运营》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南部新城位于主城南部,主要由搬迁后的原大校场机场地区和高铁南站地区组成,核心区约10平方公里,是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功能板块。新城定位以交通枢纽、现代金融服务业、软件(智慧)产业以及居住为主,对支撑和引领区域乃至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新城发展,交通规划尤为重要,代表们的建议非常具有前瞻性。
一、南部新城周边公共交通配套现状
南部新城区域目前周边共有公交线路23条(扣除重复线路),具体为:运行于卡子门大街的14路、701路等13条线路;运行于大明路的27路、46路等7条线路;运行于夹岗汇景片区的86路、112路等5条线路。上述线路可通达市中心、城西、城南、城东等多个方向,途经南京多条主干道和商业区,且与南部新城医疗中心(市中医院)形成有效衔接。
南部新城中心片区目前尚处于开发阶段,因此尚无线路深入。
二、南部新城公共交通总体规划
南部新城核心区划分为北、中、南三大片区,其中北片区规划道路18条、特色街巷5条;中片区新规划路9条、特色街巷2条;南片区规划道路16条、特色街巷7条。包含大量商业用地、住宅用地,规划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市不动产档案馆、南京外国语学校南部新城校区等项目。
依据南部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南部新城内共规划有6条地铁线路,分别为3号线、5号线、6号线、10号线、13号线、16号线;轨道站点分别为大明路站、七桥瓮站、大校场站、神机营站、应天东街站、市中医院站、机场跑道旧址站、夹岗站、河湾站、七桥瓮公园站。
依据控详规划,南部新城核心区范围内共规划5处公交场站,具体位置分别为小校场北路-响水河路交叉口西北侧、国际路-汇景北路交叉口东北侧、汇康路-夹岗门路交叉口西南侧、国际路-红花路交叉口西北侧、承天大道-绕城公路交叉口东北侧。
同时,根据三大片区的道路配套、住宅、学校、商业体总体规划,主要考虑道路交通安全、地铁站点位置、换乘与出行便捷等方面因素,前期我们会同公安交管部门,与项目单位、第三方设计单位等共同确定了99处公交中途站的位置,提前预留建站位置以及电力管线等,并建立了与建设部门的沟通对接机制。
三、关于优化公交站点和线路布局的建议
2021年11月,我们与相关城市规划设计部门进行对接,并制订规划了首批线路进驻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目前南部新城南部汇景家园为片区内公交资源较为密集的区域,布设的公交线路有5条,分别为14路、86路、112路、126路、168路。在本次规划中,拟对其中的112路及168路进行延伸调整,利用片区控详规划中的承天大道公交场站,将两条线路延伸调整至南部新城中南片区,串联主要客流集散点,扩大站点覆盖面。
其中,112路线路走向拟经汇景北路、神机营路、校场大道、祥天路、夹岗门路延伸至南京外国语学校南部新城校区。线路长度由10.9公里增长至14.8公里,南部新城内部运行达4.8公里,该线路调整后串联夹岗保障房、社区中心、华夏商业综合体、南外学校等客流集散点,也可与地铁1、3号线换乘。
168路线路走向拟经夹岗二路、校场大道、祥天路、夹岗门路至南京外国语学校南部新城校区。线路长度由11公里增长至14.8公里,南部新城内部运行达4.8公里,该线路调整后串联南部新城中南片区居住组团与外围主要居住、商业、办公组团联系,也可与地铁1、3号线换乘。
关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及其周边等客流集散点出行问题,由于现阶段正处于建设阶段,客流基本以四大公建项目的相关人员为主,客流量暂时不足以支撑常规公交线路的运营,现阶段可考虑定制公交模式进行服务。后期,我们将结合道路及公交场站等因素,可调整周边38路等短驳公交线对其进行及时覆盖。
我局将继续高度重视南部新城公共交通配套工作,公交线网的优化关键是规划为引领,以需求为导向,今后我们将长期与南部新城相关职能部门保持联络,建立长期的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关注道路、场站建设情况,关注片区居民入住情况及客流出行需求,进一步细化、完善公交线网优化方案,进行适时动态调整,将纸面的线网规划一一落到实处。
同时,我局还会督促公交企业根据客流适时加大运力投入,细化运营间隔,加强调度手段,确保线路运行秩序正常,努力提升公交运营水平。
四、关于优化公交运营秩序的建议
1.关于优化平峰高峰出车间隔建议:我局将督促公交企业在公交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持续关注客流量变化,做好平峰、高峰出车间隔控制,根据大数据信息平台和决策系统,规范运营秩序。2021年起,公交集团以客运量为依据,将477条运营线路划为7种类型,根据类型动态调整各类间隔,做到人多车多、人少车稀,合理规划使用公交资源,为市民乘客提供更加温馨舒适的乘车环境。
2.关于优化车型的建议:根据我局组织编制的《南京市“十四五”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未来公共汽电车将重点围绕“网络接驳化、线路短型化、车辆小型化、运营准点化”发展策略,优化公共交通系统的可靠性、可达性、便捷性和舒适性。考虑到车辆小型化的发展方向,公交集团计划在今后三年重点补充10米级车型的新能源车辆,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补充12米级及8米级车辆。计划通过三年的更新优化,最终实现12米级车型占比下降至29%、10米级车型占比上升至53%、8米级车型占比达18%,从而匹配当前道路交通情况,以提升公交运行效率与服务水平,适应城市的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们对南京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
2022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