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336号建议的答复
    (加强非机动车、行人正确识别交通信号灯宣传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7-24 00:00 来源:南京市公安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蒋国和等3名代表: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非机动车、行人正确识别交通信号灯宣传的建议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人、车、路等交通要素的快速增长,交通管理压力不断增大。截至目前,我市道路里程已突破1.2万公里,机动车保有量达312万辆,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650万辆。我局不断深化交通信号精细化管理,坚持规范设置、宣传引导和严格管理“三管齐下”,力争让交通参与者看得清、看得懂,努力营造安全、有序、和谐、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优化信号配时,规范交通信号设置

    根据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16)规定,信号灯应设置在路口出口道右侧,但现实中确有不规则路口需要调整信号灯位置。对此,我局采取在道路左侧增设辅助信号灯、中分带设置信号灯等措施,从而使机动车驾驶员能够提前看清信号提示,保证行车安全。同时,组建交通信号优化配时中心,统筹管理主城区1846处信号灯路口,优化主干道、商圈、景区等138个重点路口信号配时,配时方案均增加到7套;根据时段、路段特点,细分四类绿波带,形成全市绿波带153条,其中潮汐绿波54条;创新推出感应式行人信号灯,在水西门大街万达广场北侧、龙蟠中路熊猫厂等3个路口进行试点;开展信号配时优化第三方评价、交通秩序管理“金点子”征集活动,激发群众参与交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二、深化文明共建,提升全民交通素养

    依托南京交警“两微一抖”380万粉丝强大传播力,发布《交通安全知识知多少》、《交通标志标线解读》、《非机动车骑行安全知识》等系列报道;联合省市主流媒体,打造《宏琪说交通》、《红绿灯下》等品牌栏目,通过以案说法加强警示教育,年均刊播节目300余期,广受市民群众好评。同时,联动全市驾校及各区文明办,组织驾校学员、文明交通志愿者参与交通管理,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联合教育部门和全市中小学,开展“一校一策”接送学交通秩序专项治理,完善“交警+老师+家长+志愿者”的“1+N”护学模式,打造14支少年交警队;常态开展进校园、进社区等“七进”宣传普法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623场次。

    三、严格执法管理,加大违法处罚力度

    结合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牵头开展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今年以来共查处电动自行车闯红灯、不带盔、走快道等违法57.2万起,同比上升38.3%。创新执法管理手段,在全市布建10处警务智能岗亭、52套人脸和号牌识别设备,以及10处交通曝光大屏、36处商业大屏、100个路口智能喇叭全天候“声光电”提示;加快建设覆盖全市主要路口的RFID抓拍系统,实现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自动抓拍、曝光警示、事后追处,月均抓拍违法4万余起,全市电动自行车守法率达90%、头盔综合佩戴率达93%、上牌率达95%以上,“挂牌上路、戴盔骑行”已成为全民共识。

    四、紧盯重点群体,落实精准治理措施

    针对高违法、高事故人群,搭建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精准治理模型,定期分析“千人违法率”、“千人事故率”等指标,联合街道、城管等部门,上门入户“一对一”开展警示教育。今年以来,“精准宣传社区行”走进62个社区、举办活动87场次,精准警示教育353人次。围绕快递外卖重点行业,严格落实“六统一”管理,约谈美团、饿了么等8家重点企业,搭建快递、外卖人员交通违法和事故信息库,创新积分管理、违法停单、联动惩戒等管理举措。今年以来,197名快递小哥受到停单处罚,骑手二次违法大幅下降122.5%。围绕农村地区重点人群,推进“两站两员”、“一村一辅警”建设,实体化运行89个警保合作劝导站,609个行政村配备劝导员806人、辅警690人,有效提升了文明出行意识。

    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提升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意识、法治意识、文明意识,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深化交通精细化治理,将文明交通宣传更深层次融入当前交通管理工作,坚持面上宣传和点上宣传相结合、正面宣传和负面警示相融合,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文明交通素养。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南京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公安局

    2022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