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林玮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议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围绕市民各种消费需求,将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更好地与社区居民的需求结合起来”的建议
市商务局联合各区商务部门对列入2021-2022年建设的便民生活圈开展实地调研,逐一走访了解现状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社区座谈会等形式,深入挖掘社区群众需求,摸清“有什么缺什么”,研究“补什么调什么”,明确“如何补如何调”,充分掌握我市菜市场、生鲜超市、便利店、餐饮、家政服务等连锁企业和社区商业综合体、邻里中心等专业运营管理企业发展情况。
在此基础上,市商务局会同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规划资源局、市房产局等15部门联合出台《南京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意见》,明确6大类15项重点任务,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建或改造80个便民生活圈的目标。聚焦居民“衣、食、住、行”,制订《南京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修订《南京市公共配套设施规划标准》,指导社区规划研究、编制和实施工作。同时,按照“金陵特色、分类引导、精准匹配、精细供给”的建设思路,编制完成《南京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展规划》,针对老旧社区、新兴社区、特色社区等不同类型社区制定三类建设标准体系。此外,市民政局还按照就近便利、安全优质、价格合理的原则,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截至6月底,我市已完成了14个便民生活圈建设改造工作,累计提档升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97家,增加服务面积58.29万平方米。
二、关于“将智慧城市建设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结合起来”的建议
为推动便民生活圈加速数字化转型,市商务局积极引导便民生活圈开发小程序或APP等,构建智慧服务平台。秦淮区、鼓楼区等上线区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微信小程序,分类展示辖区内商业网点信息和生活服务指引,并通过定位功能向居民推荐就近范围内的商户信息,提供路程指引,展示优惠福利,提升社区智慧化服务水平。
市大数据管理局上线“南京的我”微信小程序,汇集“城市管家”服务和数据服务。其中,“城市管家”主要为公众提供精准高效的政务和便民服务,同时助力疫情精准防控和市民安全出行。截至目前,“南京的我”小程序累计注册用户数超600万人(其中实人认证用户超300万)。后期,“南京的我”小程序将基于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我的”服务体系,提供“我的数据”“我的家庭”“我的企业”“我的服务”等数据服务,重点围绕“医食住行”提供查询、办事类等即搜即用服务,持续接入受众面广、实用性强的服务事项,进一步实现精准个性化服务。
南京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组建的南京宁满意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并运营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以“我的南京”APP为接入口,涵盖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美容美发、文化、餐饮、家政、休闲等日常生活服务行业。后期计划通过预付卡平台助力社区范围内发行预付卡的商户完成门店数字化,将线下门店迁移至线上进行曝光引流,提升门店运营效率,拉动营收增长;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周边预付卡商品/服务搜索、信息查询、预付资金保障等服务。
三、关于“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社区消费环境和服务品质”的建议
一是加强分类实施。针对新建居住社区,按照公共配套设施规划标准,优先发展组团式商业形态,规划建设社区商业综合体等服务载体,配套建设医疗卫生、文体教育等设施。针对城镇已建社区,结合城市更新,利用闲置厂房等社区用地,整合资源,补齐短板,提升现有设施水平。针对科技产业园区,融入城市生活服务功能,打造涵盖生产、工作、生活、休闲等于一体的多元载体,建设社区共享生态,营造产业社区氛围。针对城乡结合部,优化配置便民设施,完善商业业态和便民服务功能,增强社区居民生活体验感。
二是试点规划师制度。借力建筑、规划、园林绿化、市政工程等相关专业人士,在南京市鼓楼区回龙桥等社区试点推动社区规划师建设,通过策划、规划、计划“多划合一”的方式,“一圈一策”细化完善各试点便民生活圈的实施方案,明确发展定位、运营模式、管理机制、建设改造项目等相关要求,提升社区规划治理水平,确保项目建设推进效果。
三是提升治理能力。在全国首创便民生活圈社区商户自治模式,指导秦淮区朝天宫街道成立朝天宫商户自治协会,扇骨里社区成立扇骨里社区商户自治联盟、鼓楼区裴家桥社区成立“裴”友圈等组织,围绕 “自治、共建、共享、共成长”的目标,制定经营管理标准,规范商户服务行为,整合各方力量,加强共建共管,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四、关于“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目标列入南京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议
2022年4月10日,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票决产生了市政府2022年度十类43项民生实事项目,并以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四号)向全社会公布。其中包括“打造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相关任务。同时,江北新区、玄武区、秦淮区、江宁区、溧水区等区也将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纳入区级民生实事项目。
按照可感知、可落实、可支撑、可考核的要求,呈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2022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及任务分解方案》(宁委发〔2022〕21号),分解任务进度,细化实化工作举措,明确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落实的任务书、路线图,坚持“项目化落实、节点化推进”,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项目实施。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各相关单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试点与推广并行,示范与总结并重,立足提升服务市民便利度、满意度和城市品质等多维度目标,切实将民生实事办好办实,确保今年完成10个便民生活圈建设改造任务,力争完成20个便民生活圈建设改造。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继续强化市区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推进力度,落实落细工作措施,加强对各区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工作指导,坚持月通报、季调度机制,确保按序时进度推进落实,力争超序时进度完成任务。
二是加强统筹推动。充分结合我市作为养老服务、城市更新等国家试点城市,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等工作的开展,推动“15分钟养老服务圈”“10分钟体育健身圈”“一刻钟幸福圈”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融合发展,拓展服务功能,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品质。
三是创新便民举措。试点引入小区植物工厂、便利洗车点、自动售货机、社区自习室等业态,推动社区商业服务功能等共享生态建设。加强5G、AI、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新兴技术应用,赋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打造社区消费新场景。鼓励各类生活必需品市场主体特别是品牌连锁企业、菜市场加快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强化生活物资等 “最后一百米” 配送能力。
四是加大宣传推广。深入挖掘和推广我市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案例,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渠道,开展宣传推介,向社会广泛宣传便民生活圈在服务基本民生、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南京商务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商务局
2022年7月15日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