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339号建议的答复
    (南京市开展碳中和示范园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2-07-28 00:00 来源: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刘海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南京市开展碳中和示范园区建设的建议收悉。经认真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江北新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

    (一)持续完善双碳工作顶层设计

    近年来,市发改委牵头深入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实施路径研究,在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务实推进双碳工作。一是出台系列低碳政策文件。根据国家和省相关文件,编制并出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南京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深入开展《碳达峰实施方案》前期研究,努力构建“1+3+12+N”低碳发展政策体系。二是成立双碳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并在领导小组的统筹指导下,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系统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三是构建低碳发展科研平台。充分发挥南京高校、央企资源优势,市政府先后联合东南大学成立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联合南京大学围绕共建“双碳”创新发展集聚区,成立碳中和研究院,联合华能集团筹划成立低碳城市研究院,三个碳研院实现错位发展,为我市双碳政策及目标实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二)积极探索园区绿色发展路径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出台《关于推进全市经济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方案》,将推动园区绿色发展作为重要举措,加强经开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污染物收集处理、环境监测监控和能源清洁化利用能力,实现园区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控率100%。推动南京经开区、江宁经开区、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生态环境集成改革试点,为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压实双碳责任。根据省商务厅《江苏省经济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我市同步更新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将园区循环化改造完成情况,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列入考核指标,从考核的角度促进开发区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严格压实责任,激励园区成为双碳工作的排头兵。三是加强探索研究。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全力打造五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确定“加快智能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加快能源结构变革”等目标。江北新区紧扣国家级新区战略定位,加快编制《江北新区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方案》,重点探索面向碳中和的长效制度、智慧能源、低碳产业、绿色金融、技术创新、城乡发展六大任务体系建设。

    (三)扎实推进园区低碳试点示范

    一方面,强化试点示范园区创建引导。以申报国家和省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为契机,组织选择一批绿色发展基础好、产业体系优势足、低碳达峰意愿强、经济实力有保障的开发区(园区),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示范试点园区建设。截至去年底,全市省级以上经开区均已着手开展行动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工作。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既有示范园区创建。开展南京经开区等省级低碳经济试点单位创建,浦口开发区低碳谷、南部新城中芬低碳生态试点示范区建设,江北国际健康城人才公寓社区服务中心等一批“近零碳”示范建筑,通过低碳城市建设和试点示范引领,不断完善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

    (四)切实抓好能源领域绿色发展

    一是切实编制能源发展规划。完成《南京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南京“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南京市坚强局部电网建设方案》《南京市“十四五”电动汽车充、换、储电基础设施规划》《南京市“十四五”综合利用发电规划》《“双碳”格局下南京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方向及政策机制研究》等规划和课题,充分发挥规划引领性作用。二是加快推动清洁电源项目。加快浦口经济开发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等重点电源项目,优化全市清洁电源布局,提升应急调峰电源保障能力。加快电网建设,不断增强和优化电网架构布局,为提高区外来电比重提供可靠通道保障,满足分布式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接入需求。三是统筹光伏设施安装布局。坚持分布式与集中式光伏发电并举,突出分布式发展,注重因地制宜,推动光伏发电就近开发利用。积极推进经开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在经开区可利用屋顶面积充裕的区域,重点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南京将紧扣绿色低碳发展主基调,研究制定江北新区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方案,加快探索江北新区碳中和示范园区建设,助力南京园区落实双碳目标,做好园区绿色发展转型文章。

    (一)持续夯实双碳工作顶层设计。继续深入全市双碳目标及实施路径研究,根据国家和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立足南京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发展阶段等基础条件,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组织编制我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各部门和板块加快制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行动方案或保障措施,全面构建“1+3+12+N”低碳发展政策体系。

    (二)积极构建综合能源系统。探索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光伏+”创新融合产业,在可利用屋顶面积充裕区域,重点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生物质多元化利用,有序扩大垃圾电厂处置规模;开发地热能,在江北新区等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地源热泵集中式供冷供暖,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作;科学布局氢能产业链,加快氢能公交线路示范运营,及氢燃料电池专用车推广应用。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能效提升和新能源消纳,有效减少电网电力、供电油机的化石燃料消耗,减少碳排放。

    (三)探索参与绿电采购试点工作。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积极探索推动用能权、绿电等交易创新,加快信息服务业绿色转型,推进已建数据中心、网络机房绿色化改造和绿电使用比例,鼓劲企业积极参与用能权交易和绿电交易,探索区域用能权交易和碳普惠,推动建立区域内低碳发展协作联动机制,拓展碳普惠应用领域和场景,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降碳,打造全民绿色低碳行动品牌。

    (四)积极探索能源服务新模式。一方面,通过创建智慧园区监管服务平台,推动能源管理智慧化,创新资源回收利用方式,搭建绿色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绿色运营管理服务机制,鼓励能源企业、制造企业、信息服务企业开展跨界融合,吸引各参与主体在能源消费需求侧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鼓励积极探索绿色能源认证、绿色货币、绿色证书等清洁能源新型商业模式,推广多方共赢的需求响应与可再生能源的效力消纳协同模式,在需求侧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利用。

    (五)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应用。推动重点园区开展区域微电网建设,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采用虚拟电厂管理、能源就近集约梯级利用、传统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互补运行等方式,实现多种能源协同优化和系统效率提升。鼓励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展“源网储+钢铁/化工/建材”“源网储+大数据中心+5G”“变电站+冷热泵+风光储”“余热余压等能源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等能源一体化综合利用工程。加快实施智改数转升级工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推动企业能源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协同优化。

    (六)探索江北新区碳中和示范园区建设。紧扣国家级新区的战略定位,通过对南京片区发展现状的全面分析以及面临形势的重点剖析,重点探索面向碳中和的六大任务体系建设:一是建立长效制度体系。通过创建智慧园区监管服务平台,推动能源管理智慧化,创新资源回收利用方式,搭建绿色公共服务平台来健全绿色运营管理服务机制。二是构建智慧能源体系。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多品种新能源开发,绿电外引内消并举;扩大可再生能源消费,推进终端电能替代,能源资源集约高效绿色化等措施严控化石能源消费。三是布局低碳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引导绿色产业集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绿色龙头企业等。四是创建绿色金融体系。重点发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提升金融业规模、能级和决策层级。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担保、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五是打造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关键绿色技术攻关,建设绿色低碳创新平台,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构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六是培育城乡发展体系。通过推进绿色城乡转型,实施绿色建筑提标,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同时,探索建设可操作务实创新示范举措、可再生能源消纳示范工程、高能级绿色生态示范产业、多元化绿色金融示范样本、高效能技术创新示范平台、高品质生态宜居示范标杆等六项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工程的推进助力示范区的建设。

    感谢您对我市双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