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362号建议的回复
    (进一步做好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7-25 00:00 来源: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王文梅等8位代表: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建议”的建议已收悉,针对你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局会同市房产局、市建委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初步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开展的工作

    1.加强除差工作。针对群众关心的一些小区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退步等问题,全市梳理出1144个差类小区,集中力量,综合采取“四个一批” 措施,精准施策,分批实施除差。一是完善设施除差一批,针对小区分类收集设施数量不足、功能不全、容量不够、位置不合理等问题,采取补建、完善、扩容、调整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分类收集能力,推进老旧小区就近设置集中备桶区,加快换桶速度。今年已完成新建小区一类垃圾分类收集点9个、二类收集点21个。二是加强保洁除差一批,针对小区分类收集设施环境卫生差等问题,落实保洁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执行保洁、消杀标准,树立清洁、卫生、美观的良好形象。三是优化收运除差一批,针对小区垃圾收运不及时,垃圾滞留积压问题,加强收运车辆、人员配备,提高收运频次,调整收运方式,与前端投放时间段及垃圾量相匹配。四是强化宣导除差一批,针对居民分类意识差、乱扔垃圾等问题,及时溯源,上门重点指导,加强政策宣传和执法保障,推动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养成。6月份完成第一批除差小区16个,7月份将在市媒体公示第二批拟除差小区66个。

    2.推进体系建设。一是严格分类收运,淘汰非标垃圾收集车186辆,新增新能源垃圾收运车40辆,延长垃圾中转站夜间作业时间至22点以后,加大收运力量,提高收运频次,进一步规范“不同种类、不同车辆、不同去向”分类收运,保障小区生活垃圾不满溢、不积存、“不过夜”。二是完善回收体系,推进小区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设置,已设置基本回收点3168个、流动回收点258个、智能回收箱点113个、自助交投点27个、物业代收点70个、多功能复合回收点186个,并在回收点公示回收目录和价格、回收站(中心)地址等信息,基本形成“点、站、中心”三级可回收物回收体系。我局与市财政局制定了低价值可回收物目录(包括杂塑料、杂铁、玻璃等)和资金奖补办法,按照83元/吨标准向各区拨付奖补资金。同时,将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作为市对区垃圾分类考核排名指标之一,权重10%。通过考核指挥棒和资金杠杆作用,调动起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1-6月回收低价值可回收物约8.7万吨,回收量显著提升。三是推进设施建设,今年已投运栖霞餐厨垃圾处理厂(200吨/日),计划7月底建成江北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期(2000吨/日),年内建成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二期(200吨/日)。上述设施建设采取PPP、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和民营资本,拓宽资金来源。

    3.强化宣传引导。一是持续进行媒体宣传,上半年组织召开市、区两级垃圾分类新闻发布会18场,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典型案例信息。在扬子晚报、现代快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百度、新浪、南京教科频道开设垃圾分类专题专栏,搭建央广网、交汇点、紫金山、中国江苏网、龙虎网、今日头条、硬腿子等新媒体发布平台。在地铁所有线路移动电视终端高频次播出垃圾分类宣传片,每天播出32次,“早高峰”、“晚高峰”播放不少于16次。二是加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成立南京市垃圾分类志愿者总队,招募志愿者2万余名,构建“宣教、督导、巡查、传递、反馈”的“五个链条服务模式”,依托“志愿智家”微信平台加强志愿者培训、组织和管理。三是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继续开展万人“跟着垃圾趣旅行” 活动、江苏城市频道“垃圾分类进万家”活动、网络大v观摩垃圾分类活动,在普法宣传日、6.5环境日、环卫开放日开展广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4.加大监管力度。一是严把除差质量关,明确除差标准和程序,每个除差小区要经过街、区、市三级检查,通过群众代表评议、小区和媒体公示、现场检查和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严控除差质量,确保除差小区经得起群众检验。二是加大检查力度,在常态化第三方每月现场检查基础上,6月-10月,增加人员力量,每月开展小区全覆盖拉网式检查,组织各区交叉互查,市垃分办分4个组开展抽查,对没有切实自查,有漏网问题,以及没有达到整改序时进度要求的,加大考核力度。继续每月在《南京日报》公布各区、街道垃圾分类排名,压实各级责任。三是加强社会监督,向社会公开聘任了60名市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市垃分办跟踪督办社会监督员发现的问题。四是加强部门联动,市垃圾分类专班组织房产、市场监管、商务、教育、文旅等相关部门每月分两个组下沉各区检查指导酒店、广场、农贸市场、商超、小区等场所垃圾分类。五是加强信息化监管,建成运行市垃圾分类信息平台,对小区、车辆、人员、转运和处理设施进行在线监管,为5483个小区、10849个收集点配发二维码,12719名指导员、1700多名收运人员每天到小区“打卡”。1953辆分类运输车在线监管,对中转站、分拣场站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加强全流程监管。开通运行大件垃圾预约回收、垃圾分类积分、垃圾分类词典等便民服务功能。六是加大执法力度,组建垃圾分类执法队伍,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执法,今年1-5月,开展垃圾分类执法12253次,办结垃圾分类案件6933起,处罚金额970580元。制定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管理失责单位名单方案》,对违反《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未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责任的管理单位,依据违反严重程度,分别建立失责(整改)名单和失责(处罚名单)。6月份,处理失责(整改)单位58个、失责(处罚)单位11个。

    二、下一步工作

    1.加大除差力度。进一步集中力量,推动除差工作,落实落细各项措施,继续推进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专项提升行动,增补一批收集点和集中备桶区,提高收集能力。加大力度督促物业管理单位落实责任,做好收集点每日“一扫二擦三洗四消毒”工作,保持干净卫生的良好形象。严禁乱丢垃圾现象,对问题小区和相关行为人集中宣导和执法。对除差小区“一个不漏”进行检查验收,委托第三方对除差小区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开通网上举报渠道,确保除差质量。今年将“差级”小区比例降至10%以下,完成小区除差596个以上。

    2.持续宣传引导。保持全媒体、广覆盖、高频次宣传力度,开展志愿桶边督导活动,开展“有口皆杯,分就对赖”垃圾分类志愿者代言活动,举办第二届垃圾分类辩论大赛、垃圾分类短视频大赛,举办垃圾分类模范家庭、垃圾分类达人、“最美桶边督导员”评比活动。

    3.加快设施建设。今年建成投运江北焚烧厂二期工程、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二期工程,全市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0000吨/日,餐厨、厨余处理能力达到3000吨/日;2023年,建成江南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期,增加餐厨、厨余集中处理能力600吨/日;十四五末,建成江南焚烧厂二厂一期工程、溧水焚烧厂,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2500吨/日。

    4.完善监管手段。会同商务、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南京市生活垃圾总量控制计划》各项评价指标的统计,进一步发挥各条口指导垃圾分类作用,调度各板块积极性。进一步加大对小区物业管理单位以及个人的执法检查力度,对乱扔垃圾、收集点脏乱差现象“零容忍”,坚决守住干净卫生和具备基本分类收集设施底线,持续加强宣传引导和科学管理,逐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参与度,提高分类质量。

    5.推进塑料等低值可回收物回收。推动各区加大对骨干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企业的支持,以各区回收中心(站)为依托和枢纽,运用价格激励机制,逐步整合上游回收企业,不断吸纳小、散回收企业和个体户,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回收的积极性,整合、扩大杂塑料等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渠道。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南京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2022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