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林玮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江宁全域旅游”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旅游品牌建设发展迅猛
2019年江宁已创成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我区谷里街道获评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建设镇;大塘金、石塘村、黄龙岘茶文化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钱家渡、公塘头、徐家院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杨柳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钱家渡、徐家院、王家、观音殿建成全省第一批特色田园试点乡村,东龙入选第二批试点……截至目前,全区累计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等级景区6个、省星级乡村旅游区3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2个、南京市疗休养基地5个。
二、旅游交通体系日趋丰富
1.依托区位优势:充分利用禄口国际机场、南京南站等交通枢纽资源,积极开展中远程主要客源市场的旅游专线服务。
2.完善旅游道路:东部以园博园为龙头,加快了东部汤山、麒麟街道的旅游交通提升,目前已完成沪宁高速公路汤山出口的改扩建工程;西部以生态环线串联横溪、江宁、谷里、秣陵等街道的多处旅游资源。建成23公里绿道系统、4处房车露营地、13处自驾游休息驿站;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石塘人家、黄龙岘等地建设了高水准的生态绿道。
3.开通旅游专线:开通美丽乡村直通车和江宁旅游专线,覆盖江宁全域的旅游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已开通3条市级旅游专线、4条区级旅游专线。
三、旅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我区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即“全域旅游集散与咨询体验中心+景区游客中心+旅游交通体系+公共服务业态”,建成旅游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区等旅游载体联网的“旅游信息指挥调度中心”,实现了线下旅游信息咨询体验系统的全域化布局。已建成2处一级旅游集散与咨询中心、6处二级旅游集散与咨询中心、若干旅游集散与咨询点。
四、旅游智慧系统建设初步完成
我区自获批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以“大数据+全域旅游”为重点,全力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取得实效。日前,江宁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上线运营。该平台涵盖17个应用子系统,包括地理、交通等旅游基础信息,以及旅游线路、旅游节庆、住宿、娱乐、执法、导游、营销推广等旅游行业信息。目前,平台已收录牛首山、银杏湖、紫清湖、方山风景区、黄龙岘等37家景区、乡村旅游点,以及37家旅行社、7家星级酒店信息,实现了对区域内主要景区、景点客流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查询,可为相关部门行业监管、综合执法、精准调度提供参考,也可为游客规划行程、查询景点、熟悉线路等提供便利。
江宁全域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游客素质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结合您的建议内容,下一步我区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深化业态融合
统筹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处理好文化传播、体育赛事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坚持合作共赢,推动文体旅产业的相互促进、互补协调、共同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向“+旅游”转变,壮大“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商业+旅游”等融合发展业态,积极培育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商务会展旅游、邮轮游艇旅游等业态,实现旅游业综合效益的显著提升。
积极培育文体旅消费综合体,让游客在接触、体验江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乡贤文化、温泉文化、红色精神等旅游吸引物的同时,充分实现文化消费。结合江宁产业优势,重点推动金箔、红木和玉石雕刻等江宁区传统特色手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研学旅游,打造特色文旅IP。促进文学、动漫、音乐、数字艺术、网络文化、创意设计向体育、旅游领域延伸,开发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益人民体质和精神的文化产品。组织有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的体育赛事,全面实现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凸显旅游资源的高配置、高质量。多方联合文化、旅游等内容,支持江宁区体育赛事的融合发展和多元发展,发展时尚运动等文创业态,开发衍生旅游产品及服务。强化政府投资引导带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完善重大项目建设和储备机制,打造更多文体旅示范项目。搭建便捷化、常态化、机制化的政银企合作平台,推动文体旅企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2.加速产品融合
推动“金陵五月风”“江宁之春”等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开展,鼓励各街道自创或引进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努力实现“一街一品”“一村一特”的格局。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旅游基地,推动“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推出攀岩、探险、骑行、极限运动、赛车等体育旅游产品。在沿江沿湖、城市滨水空间推出龙舟、赛艇和垂钓等水上体育旅游产品。依托重大体育赛事,发展体育观赛旅游。进一步培育群众广泛参与的马拉松、自行车等赛事,推出系列江宁体育旅游精品。
3.扩大消费惠民
依托区属新媒体平台,打造江宁文体旅网上阵地,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举办数字文体旅消费体验等活动。进一步释放金陵小镇、森林音乐狂欢节等大型夜游活动的品牌效应,力争到2025年,拥有1-2个全国知名的夜游活动品牌。
升级研学旅游产品,紧盯青少年多样化需求,引导博物馆、图书馆、民俗博物馆等区属文化场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策划开发青少年研学游项目,组织演艺会展、艺术培训、书画展览等活动,助推文化、体育、艺术进校园。力争至2025年,全区新设立各类研学旅游基地10家,全区创成江苏省研学旅游示范区,实现主要类型中小学研学活动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年参加研学活动2场。
4.推进品牌建设
大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坚持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整治,对特色保护村进一步提档升级,打造一批旅游振兴乡村标杆,力争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力。持续做好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旅游重点建设村、田园综合体、全国等级民宿等品牌的创建工作。
5.完善公共服务
进一步完善文化公共服务: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化,积极推进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完善服务条件、免费开放、错时开放。力争到2025年,建成图书新馆、文化新馆、20个邻里书房,50个少儿图书室,使之成为江宁全民阅读中心、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艺术传承创新发展中心。
进一步完善体育公共服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充分挖掘地方体育文化,鼓励社会资金介入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新增健身公园5个,新增一批健身步道和多功能运动场,建成以区级全民健身中心为引领、街道全民健身中心为枢纽、社区(村)文体活动中心为重点、居民小区(较大自然村)健身广场为基础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推进旅游交通集散、智慧旅游、旅游标识系统、旅游行政、旅游惠民等服务不断走向深入。到2025年,旅游指引标识、导游导览、购物体验、停车场、无障碍设施等在所有景区、景点实现统一标配。推进全区旅游导览系统标准化建设,优化全区重要交通道路两边的旅游指示牌的设置,色彩、字体、图案等图形样式应符合国家标准化要求,实现有效的标识指引,确保“最后一公里”范围内的标识标牌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对公共旅游标识导览系统进行统一规划、专项设计和整体建设,在客流集聚区设置数字化标牌系统,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南京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
2022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