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19号建议的答复
    (加快建设一体化疫情防控信息化平台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7-18 00:00 来源:南京市公安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车明军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一体化疫情防控信息化平台的建议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2021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会同市卫健委、大数据管理局组建工作专班,依托全市“政务云”和“警务云”服务支撑,开展全市一体化疫情防控平台(以下简称“宁搏疫”平台)研发攻坚,全面推动市域疫情防控业务链、数据链、责任链“三链融合”,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智慧化抗疫新路子。

    一、突出顶层设计,强化组织保障。以构建常态化、立体化的“全量、全员、全时空”防控体系为目标,开展“宁搏疫”平台规划设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副市长、省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市局党委书记、局长常和平高度重视“数据战疫”工作,多次牵头召开市政府专题会,研究部署平台建设应用工作,亲自审议《“全市一体化疫情防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项目方案》。同时,深入街道、社区与社工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指导梳理《“宁搏疫”平台建设推广责任分工表》,向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汇报并组织实施,为加快平台建设夯实基础。二是优化顶层设计。坚持“大平台、小模块”建设原则,全方位统一运行环境、统一数据汇聚、统一应用基座,纵向打通省、市、区、街道、社区、网格6个层级,横向关联卫健、民政、交通、疾控等14个业务部门,覆盖47个业务节点,承载全市涉疫业务应用需求。三是严格建设标准。认真对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相关建设标准开展平台研发,明确各部门、板块和专项组职责清单,分级分类设定角色权限,实现平台用户“赋权即赋责”,通过固化平台功能及流程,压紧压实“四方责任”。

    二、突出开放共享,打破数据壁垒。把数据要素重组作为平台发展“生命线”,以资源聚合促进业务融合。一是全面汇聚资源。与相关板块和市级部门14个疫情防控平台完成对接,汇聚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19个部门、26类数据,为上级决策和一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开展靶向攻坚。构建疫情背景下的“一网统管”开放生态,开展“10+N”高价值社会面数据专题攻坚,运用数据模型深化智能研判预警,打造南京特色的“建模搏疫”防控体系。三是深化数据融合。对涉疫数据开展深度治理,归并整合重复数据,切实减轻基层核查处置负担,以数据流“提纯”推动业务流“提速”。今年3月份以来,数据实际下发量较原始数据减少40.5%。

    三、突出精准推送,加强业务联动。针对人工作业易导致的失速、失真、失管等问题,建立地区协防指令线上直通机制,实现精准防控。一是加速指令流转。建立线上高效处置网络,运用数据关联、地址匹配等技术手段,实现核查指令一键直达基层,提升疫情防控工作速率,有效应对疫情初期规模性冲击。二是精准数据推送。提供精准数据制导,核查分析实时变化,人员数据接收、下发、移交、反馈全过程平台留痕,助力实现市域防控“人数清、人头清、位置清、管控状态清”的“四清”目标。三是智能信息关联。人员信息自动关联“苏康码”、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历史核查记录等数据,方便基层直观掌握,规范采取相应处置方式。

    四、突出精细管理,有效防控风险。畅通“风险排查—交通转运—集中隔离—居家监测”流程,推动涉疫管控措施环环相扣、落地落实。一是支撑流调溯源。对接疾控部门“智慧疾控”平台,支持流调报告双向协同、并行流转,实现人员传播链动态分析,有力支撑先管后筛、指挥前移、混编作业等新打法。二是支撑交通转运。统一全市转运流程,规范转运车辆调度,根据核酸检测结果和人员状态,由交通转运牵头部门线上分配转运地点,有效提升全市人员规范转运效能。三是支撑集中隔离。统筹管理集中隔离酒店、房间和人员,与地区协防、流调溯源、居家健康管理无缝衔接,打通全市涉疫人员闭环处置关键一环。四是支撑社区防控。畅通涉疫人员社区管理末梢,通过设置“居所评估”、“人员接收”、“健康申报”等居家健康监测功能,助力社区管理要求精细化落实。

    五、突出动态预警,提升管理效能。坚持“向数据要效能”,常态批量监测全市应检尽检和高风险岗位人员,实现百万人群信息采集、数据分析、预警提醒“三合一”。一方面,常态监测重点人群。针对54类、97万在管重点人员差异化核酸检测要求,建立13个模型开展监测管理。今年以来,相关人员核酸检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3%以上,其中18类人员核酸检测合格率达100%。另一方面,常态监测高风险岗位人员。基于人员在岗情况和核酸检测数据,批量管理全市354个单位1.29万高风险岗位闭环管理人员,准确掌握在岗、隔离、居家、休息状态,总体管理合格率超98%。

    六、突出特色服务,创新社会治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优化涉疫民生服务模块研发,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一是推行“扫码通行”。针对码证查验效率低问题,上线多码同屏、反向扫码等功能,通过“扫码通行+赋码管理”,推动人员管理从“社区找人”向“人找社区”转变。二是加速校园运转。研发“校园通”模块,实现健康信息一键获取、统计报表自动生成、异常信息主动提醒,从源头上解决数据汇聚难、统计难、核查难等问题。三是优化地址服务。结合“四标四实”建设,开展全市区属地址信息专项采集行动,上线一键查询、在线纠错等地址服务,为流调溯源、社区管控、地区协防等工作提供精准支撑。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市卫健委、大数据管理局等部门,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规范要求和省市最新工作部署,统筹做好总体规划和立项审批,不断提升“政务云”基础支撑能力,深度优化“宁搏疫”平台业务规则和功能体验。同时,加快推进平台二期建设,着力加大对全市防疫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全力确保平台建好、用好、管好,努力实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公安局

    2022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