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沈时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善营商环境的建议收悉。建议指出了我市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结合实例,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出了建议,内容详实、目标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6月13日,我委会同纪检组召开建议办理会议,邀请各相关部门和相关处室与您进行座谈交流,听取了您的意见和要求,并汇报了建议办理情况。8月15日,市政府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人代联委牵头召开了建议的二次办理会议,再次与您进行了深入沟通。我们将按照沈代表最新指示精神,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高标准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到实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围绕深化制度建设,夯实工作责任。一是强化制度建设,突破体制制约。近期,我市成立了市长为组长的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并调整了市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成员名单,为改革工作的牵头协调、统筹推进、监督检查夯实基础。同时,建立疑难会办、跟踪检查、督查督办等工作制度,坚决杜绝落实形式化、措施敷衍化的“纸上谈兵”情况,为各项政策落地落细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完善路径机制,分步突破难点。针对当前我市在推进改革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推进力度不均衡,尚未形成改革合力;有的认为“放管服”改革就是窗口服务,尚未形成优化营商环境是系统工程的清晰认识;数据烟囱、数据共享矛盾依然突出;政务服务标准化程度亟待提升等等。我们将根据问题清单,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主观到客观,逐项逐部门推动解决。三是搭建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平台。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建立健全机关局长、处长“走流程”和服务专员等制度,定点联系、定企到人、定时上门,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深化“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倡导一线工作法,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四是引入社会力量,加强监督评价。建立健全“放管服”改革考核机制,加强对本年度各项文件落实情况跟踪分析,定期开展评估工作。特别是引入社会力量,以市场主体和群众的实际感受作为评价依据,推动形成评价、整改、反馈、监督全流程衔接的考核机制。
二、围绕监管提质增效,提升精细化监管水平。沈代表提出的建议深刻揭示了我市各部门监管水平的短板所在。当前,我市各部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跨部门联合监管、非现场监管等领域尚有待深入挖掘,协同监管、智能监管的能力有待提高。一是进一步深化跨部门联合监管。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拓展跨部门联合抽查领域和范围,在校外培训、检验检测、人力资源市场等领域加快建立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多部门综合研判、联合检查机制,借助“金陵联检系统”开展跨部门联合监管,最大限度推进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不同层级错时检查,检查情况向企业集中反馈,检查数据共享、结果公开,实现“综合查一次”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目前,我们已将安全生产和环保领域联合执法检查纳入对各部门年度考核内容。二是深化“互联网+监管”。目前,市级部门已认领监管事项6211项,编制检查实施清单6789项,累计处理风险预警线索1784条,向省“互联网+监管”数据中心上报数据131123条,后期将进一步深化“互联网+监管”,推进实现“无事不扰”。三是全面实施“有温度的执法”。在执法中充分考虑行政相对人的信用状况,推行分类分级监管执法,制定从轻、减轻及不予处罚清单,对违法行为轻微、积极配合整改等符合条件的,视情采取内部公示和授权查询的公示方式,避免信用惩戒“一刀切”。提升执法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原则上一家企业对应一个层级的执法主体,减少多头重复执法。进一步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意识,加强监督指导工作,防止粗放式执法检查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四是积极服务企业整改纠正。多举措拓宽沟通咨询渠道,上门走访相关部门、企业,面对面受理、解决企业诉求。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对已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积极指导企业消除隐患,主动推进信用修复,尽量减轻信用公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编发《企业合规经营指导清单》,针对性提出依法合规经营意见建议,帮助企业提高安全管理能力。
三、围绕审批精简提速,激发市场活力。关于沈代表提出的“审批难”问题,我市仍需在优化精简审批上进一步下功夫,推动市场主体实实在在享受改革红利。一是持续简化准入准营流程。深化“证照分离”“一照多址”“一证多址”等改革,有条件的领域逐步推进“准入即准营”。试行企业登记“无感审批”,实现数据内部流转并联操作。清理对企业跨区域经营和迁移所设置的不合理条件,破除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的隐形门槛,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探索“展品变商品”“首店绿色通道”机制,提升审批时效性和便利性。二是推进项目审批提速。推行以“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为核心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助力项目加快落地投产。完善重大项目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项目会办等制度,加强高位推进,着力解决好征地拆迁、规划审批、能耗指标等问题。三是优化水电气办理流程。推进线上“水电气”公共事业服务报装联审,实施“一站式”服务。探索水电气外线工程容缺受理和承诺备案制度,符合条件的项目作出书面承诺后,可直接组织施工。四是强化要素保障。继续抓好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落地,提振信心。积极推进“标准地”出让和多种供应方式并举,探索都市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域调剂使用机制。推动还本付息政策应延尽延、符合续贷条件企业应续尽续,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持续发布城市“投资地图”“机会清单”,推动企业培育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切实满足企业对各类要素的需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与各相关部门一起,以沈代表的意见和批评为指导,以市场主体满意为导向,以切实解决问题为重点,全面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感谢沈代表敢于讲实情、说真话,欢迎沈代表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发挥高标准的监督作用,帮助我们持续推进我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