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省政协提案
胡长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瓶颈和对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南京市高度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战略部署,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增强装备供给保障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名城建设提供有力装备支撑。
一、当前工作推进情况
(一)加强政策规划引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争当江苏先进制造业排头兵行动计划》、《南京市智能制造名城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连续四年聚焦创新名城建设出台市委1号文件,推动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为高端装备制造业营造一流创新生态。聚焦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等八大产业,在全国率先实施由市领导挂帅的“链长制”,实施产业链图谱化作业,2020年以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3300亿元,同比增长超20%。鼓励企业技术改造、装备智能化升级,近两年实施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普惠奖补项目,累计支持千余家企业,补助规模超10亿元,带动工业企业加大技术装备投入近百亿元。
(二)加快培育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加强运行监测调度,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培育了一批根植南京的“链主企业”“隐形冠军”。先后有5家企业中标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中电科十四所、南瑞集团、中车浦镇、南高齿等龙头企业分别成为引领相关细分领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中:中电科十四所作为国家电子系统工程领域龙头企业,高端雷达装备的始创者,近年来在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均取得一系列创新突破;南瑞集团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继电保护、电网调度技术位居国际领先地位,电网调度与安全控制国内市场占有率70%以上;南高齿风电产品国内市场、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六成、三成,是全球风电传动装备的领军者;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年产量位于国内前列,成为国内机器人领军品牌。
(三)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形成集聚发展效应。以“产业集聚、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集约高效”为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建设形成了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其中,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以“中国(南京)智能电网谷”为主要载体,逐渐形成了以江宁区为发展集群,江北新区、鼓楼区为有效补充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成功入围工信部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优胜者名单。轨道交通产业形成了以江北新区为核心载体,江宁区、雨花台区等为补充的产业空间格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江宁区、江北新区、雨花台区等形成初步集聚,江宁开发区的产业链相对完备且已具有一定的规模,麒麟科创园在全国机器人产业园区综合实力排名位居前列。
(四)着力打造创新载体,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121”战略,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引导高校院所与企业全面合作,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创新中心、研发机构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全市高端装备产业建有企业技术中心157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52家;拥有省高档数控机床及成套装备创新中心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及4家培育单位;建成江北新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南京智能制造学院、南京智欧智能技术研究院、德国弗劳恩霍夫先进技术创新及展示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全市累计认定15个国家首台(套)项目,127个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大型高压辊压机齿轮箱、钣金机器人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成功,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五)精准实施人才政策,夯实人才工作基础。着力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打造一支懂制造、懂信息技术、懂管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一是加强人才招引,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宁聚计划、人才安居等人才政策,举办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等活动,吸引高层次产业人才来宁创新创业,全市累计引进140余名科技顶尖专家,340余名创新型企业家,17个海外高端创新团队。二是务实开展培训,先后组织企业参加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培训班、省“英才名匠”培训班、省“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创新转型研修班”、南京大学智能制造产业人才高级研修班等培训活动,提升相关企业人员专业水平。三是推进校企合作,引导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工科院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全市13所高校拥有装备领域专业研发团队,为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六)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成功举办2019、2020南京创新周,2016年以来连续五年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重大活动,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前沿技术及发展成果,为相关机构、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汇聚全球装备行业领军企业、权威机构、卓越领袖与前沿专家,促进产品、技术、人才等全方位合作交流。2020年,围绕“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先后举办了产业供应链大会、国防科工领域供需对接会、南京都市圈高端装备制造供应链大会、南京轨道交通产品推介会等多场供需对接活动,组织超400家高端装备企业参会,进行产品推介和需求发布,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有力推动了全市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将结合委员提出的争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产业标杆、提升智能制造整体水平等有关建议,坚持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和产业布局,加强产品推广应用,加快做大产业规模、做高产业能级、做强产业竞争力,推动全市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高端引领,提升产业发展能级。进一步突出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快重点企业培育,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抢抓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基建”发展机遇,不断巩固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领域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智能电网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成套装备、高性能医疗装备等核心重点领域,形成重点引领、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打造创新名城建设重要的装备支撑。
(二)坚持龙头带动,打造产业标杆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加大投入、加强研发,支持龙头企业实施高端并购重组、强强联合,加速产业链关键资源整合,加大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示范工程建设力度,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产品市场前景好、对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高端装备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工艺升级,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关键环节竞争力强的单项冠军企业。
(三)坚持创新驱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本地产业基础,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建设标准,争创高端装备领域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产学研合作,实施揭榜挂帅,集中力量开展共性技术联合攻关,研发自主可控的智能化高端装备,强化全行业共性技术供给。加快高端装备核心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本地孵化和应用。
(四)坚持转型发展,提升智能制造发展水平。聚焦企业智能化改造需求和智能制造前沿发展趋势,着力加强智能制造在多领域的推广应用,推动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加快培育一批顶尖的本土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提升集成服务能力,持续开展行业诊断和供需对接活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强化重点园区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培育指导和协调力度,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园区。
(五)坚持人才优先,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继续实施紫金英才计划,进一步激发高端装备制造业高层次人才来宁发展热情,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围绕企业人才智力需求,以园区、龙头企业和高校为核心建设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工作基地,组织开展定制化专业培训,提高高端装备领域人才供给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军人才队伍。
(六)坚持应用示范,搭建产业发展平台。高质量、高标准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南京创新周等重大活动,加深与国内外企业、机构在高端装备领域的技术、人才和项目交流合作;依托产业联盟等载体,持续举办轨道交通产品推介会等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搭建产业合作交流平台,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一批高端装备领域示范应用场景,促进本地高端装备产品的推广应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