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269号提案的答复
    (进一步科学推进垃圾分类实施工作,争创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
    发布时间:2021-07-29 15:48 来源:市城市管理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胡雁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进一步科学推进垃圾分类实施工作,争创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支持,经过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

    1.推进小区收集点建设。根据《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我市施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集中投放制度”的要求,为保障制度实施,我市加快推进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建设,制定了《南京市城市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设置导则》和《南京市住宅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集中投放制度实施导则》,对收集点功能、规模、位置等提出了参考标准,对定时定点集中投放的实施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提出了指导意见。按照“一小区一方案”要求,全市开展了收集点设计方案公示,召开了8000余场居民议事会,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及时修改完善,争取大多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建成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9780个,在建250个。各区还设置了车辆流动收集点358个、规范化桶点177个,着力破解老旧小区、邻避问题突出小区的收集点落地难问题。

    2.加强小区分类投放引导。全市1万多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坚持每天早、晚定时进行桶边指导,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居民正确分类。实行差异化的投放时间管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定时投放,保障分类质量,其他垃圾不限时投放,尽量方便居民。加强小区保洁巡查,倒查乱投放源头,上门走访指导。开展争优除差行动,按分类成效将小区分为优、良、差三级,针对差级小区,集中力量、精准施策,逐步实现争先创优的目标。开展便民惠民微风行动,进一步解决居民关心的身边问题。至6月底,已在609个小区启动,其中“微改造”项目加装洗手池146个、洗手桶41个、烘手机3台、破袋器432个、垫脚台92个、灭蝇灯97盏、遮雨棚120个、洗手液15处、脚踏板4处,3个小区加装了视频监控,23个小区进行了路面改造,43座收集房加装空调,46座收集房加装除臭装置,增设绿植130盆;“微宣传”类共开展路演72次、小区广场活动17场、培训会117场,发放环保布袋300个,发放垃圾分类微创意产品250个,发放宣传小礼品1560个,开展入户宣传275次,宣传户数25153户,发放宣传页27996页;“微奖励”类共开展积分兑换活动219次,积分抽奖7次,红榜家庭发放奖励55次,有奖晒自拍活动50次,有奖问答活动32次,评选最美督导员2次,颁发社区环保优秀家庭荣誉证书1次。建立垃圾分类检查评比制度,市、区、街、社区四级联动,每月在《南京日报》公布区、街道垃圾分类工作排名,层层压实责任。

    3.加强垃圾清运车管理。按照“五统一”要求对小型垃圾清运车开展整治,加大抛洒滴漏问题的查处力度,5886辆小型垃圾清运车涂装分类标识,逐步安装定位、身份识别装置和行业牌照,接入垃圾分类信息平台进行监管。利用全市垃圾分类信息平台,对小区、车辆、人员、转运和处理设施进行在线监管,收运人员每天到小区“打卡”收运,分类运输车定位接入平台,作业线路在线监管,中转站、分拣中心实现视频监控。

    4.加强宣传动员。小区设置垃圾分类宣传公示栏,广泛向居民发放宣传材料,召开小区居民议事会、“垃圾分类大家谈”活动8000余场。举办“PK垃圾分类·畅游紫金山”南京市首届垃圾分类家庭PK赛。组织数千人次“跟着垃圾去旅行”活动。成立企业垃圾分类自治联盟。利用城管局官方两微发布相关信息近400条;拍摄公益宣传片7条,并加强在公共交通、交通枢纽的垃圾分类宣传,利用全市各主次干道、商业体户外大屏以及10条地铁线广告屏、南京电视台等渠道不间断循环播放,其中单辆地铁播放频次为110余次/天;制作垃圾分类动漫片22条、宣传海报4套、多个垃圾分类游戏微信小程序和H5,形成全媒体、广覆盖、高频次的浓厚宣传氛围。

    5.整治单位餐厨垃圾收运乱收费问题。今年春节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区收运企业不得向产生单位收取费用,相应费用由各区财政予以保障。组织各区排查统计餐厨垃圾收运许可发放情况,加大对无许可收运企业的查处力度。排查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数量,召开餐饮商会和餐饮企业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宣讲政策,进一步明确了不收费的要求。组织开展餐厨垃圾投放专项检查,重点查处偷倒乱倒餐厨垃圾的违法行为,至6月底已发现查处问题913起。

    二、下一步工作

    1.继续做好小区收集点建设。完成剩余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建设。对没有空间条件和收集点难以落地的小区,采取车辆流动收集、设置规范化“桶点”等方式进行分类收集。通过改造、增补,进一步优化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增强收集点清洁卫生、除臭、灭蚊蝇和分类收集功能,所有一类收集点(房)和有需要的二类收集点(亭)安装除臭设备,加强净化、通风,美化自身环境,响应居民合理诉求。

    2.采取更加科学精细的管理措施。一是加强收集点管理,内、外地面随扫随清,外立面、投放口每天至少擦抹一次,对地面、立面油垢、污垢进行水洗,树立和保持收集点清洁、卫生、美观的良好形象。二是深入开展垃圾分类便民惠民“微风行动”,因地制宜开展“微改造、微宣传、微奖励”,通过增设洗手池(桶)、垫脚台、破袋器,开展广场“路演”,发放垃圾分类创意产品,开展有奖嗮自拍等多种方式解决居民身边的垃圾分类问题。三是探索定时定点集中投放的不同实现方式,探索厨余垃圾以桶换桶、直接入桶方式,探索在小区设置“回收驿站”,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大号”可回收物袋,方便居民投放包装物等大物件。

    3.加大小区垃圾清运力度。增加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清运频次,做到垃圾桶“不满即清”。把反复出现垃圾清运不及时投诉的小区梳理出来,根据小区实际情况,按照“不满即清”要求增加所需要的清运频次,减少垃圾积存时间,坚决杜绝垃圾满溢问题。垃圾中转站延长夜间开放时间,保障垃圾及时转运。

    4.完善餐厨垃圾相关政策。开展餐厨垃圾收运、处置成本测算,向社会公布收运处置成本和正规餐厨垃圾收运企业目录。市发改委牵头,会同城管、财政部门研究制定餐厨垃圾处理费收费办法和标准,体现分类计价、计量收费要求,同时也考虑餐饮企业合理负担,引导减少食物浪费和餐厨垃圾的产生。

    5.健全全程分类体系。一是提升垃圾清运水平,引导环卫企业提档升级收集车辆,车辆更新全部采用符合国家机动车标准的车型,现有电动三轮收集车辆只减不增,提高与垃圾种类的匹配度和密闭收运水平。推进环卫企业进小区、进单位收运,加强车辆、人员配备,进一步提高收运频次和响应速度,提升专业化分类收运服务水平。二是健全可回收物“点、站、中心”回收体系,进一步提升“一区一中心、一街一站”回收场站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三是推进各区建设大中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将扰民突出小中转站进行分流转型。四是推进处理设施建设,计划年底前建成六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快推进江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江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厂建设。年底完成栖霞餐厨垃圾处理厂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推进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二期、江南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期等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处理能力。

    6.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一是加强舆论宣传,积极报道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措施及其成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市主要媒体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报道频次;充分利用地铁移动TV 、户外广告、电子大屏等载体,加大机场、火车站、公交场站(车厢)、地铁站(车厢)等人员密集场所宣传力度。二是加强社区引导,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统筹居(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力量。持续开展“跟着垃圾去旅行”活动,打造16个以上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市、区各机关党组织动员机关党员干部进社区报到,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主动参与,各区进一步充实志愿者队伍,积极参加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加强重点住户的“靶向”指导。通过小微议事会、培训会、上门指导、广场活动和“路演”、发放微创意产品、有奖参与等方式,深入细致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三是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进一步推广全市初中、小学、幼儿三个垃圾分类读本,广泛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实践活动,发挥家校互动作用,从小培养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2021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