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381号提案的答复
    (进一步促进落实垃圾分类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21-07-29 16:05 来源:市城市管理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张永勤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进一步促进落实垃圾分类的几点建议》收悉,感谢你们对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支持,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南京市进入了依法治理生活垃圾、全面实施垃圾分类的新篇章。现阶段,我市垃圾分类开展情况主要包括:

    1.加强浓厚宣传动员氛围。组织2万余名垃圾分类志愿者,广泛开展上门入户宣传。召开小区居民议事会、“垃圾分类大家谈”活动8000余场。组织数千人次“跟着垃圾去旅行”活动。成立企业垃圾分类自治联盟。编写完成全市幼儿、小学、中学《垃圾分类读本》,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教育实践活动。全市主次干道、商业体户外大屏、10条地铁线广告屏、南京电视台高频次播放垃圾分类公益广告。条例实施首日全网直播垃圾分类实况,观看量1500万人次。推送微信朋友圈垃圾分类公益广告2次,累计曝光1865万余次。市、区召开垃圾分类新闻发布会近百场。开通大件垃圾预约回收、垃圾分类积分、垃圾分类词典等便民服务功能。形成全媒体、广覆盖、高频次的浓厚宣传氛围。

    2.周密组织小区垃圾分类。建成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7852个,在建489个,建成投运收集点的小区比例达到83%。4295个小区完成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组建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小组,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沟通协调机制。因地制宜制定小区垃圾分类方案,做到“一小区一方案”。定期评选示范户、“红灰榜”,激发居民垃圾分类自觉性、主动性。1万多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坚持每天早、晚进行桶边指导,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居民正确分类。建立垃圾分类检查评比制度,街道每周、社区每天对小区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目前,厨余垃圾分出量达到1011吨/日,增加近10倍。配备分类收运车辆2800余辆,全部涂装垃圾分类标识,实行“不同种类、不同车辆、不同去向”分类收运。建成垃圾分类信息平台,1500多名收运人员到小区“打卡”收运,分类运输车在线监控。

    3.推进建全政策制度体系。市城管局和各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垃圾分类配套政策文件100余个,涵盖了宣传动员、源头减量、分类作业、检查考核等各方面,形成了以条例为总纲,政策、标准配套比较齐全的制度体系。市、区、街三级城管部门加强垃圾分类人员配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抓好工作落实。市垃分办每月编发考核通报、简报、数据专报,在《南京日报》刊登各区、各街道综合排名,进一步压实各级责任。

    下一步,根据你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深入宣传动员。打造一批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开展“万人跟着垃圾去旅行”活动,安排16条旅行线路,让市民近距离接触垃圾分类前端投放、中端收运和后端处置的全过程;开展分类分级培训,市培训宣教讲师,每个区培训宣讲队;加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市、区各部门机关党组织动员党员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新时尚、团员青年我带头”活动;各区进一步充实志愿者队伍,全年每个小区开展一次全覆盖上门入户宣传;评选最美垃圾分类志愿者、指导员;加强媒体宣传引导,不断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保持全覆盖、高频次宣传态势。

    2.持续加强小区管理与维护。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主动征求居民分类意见,公开公示小区垃圾分类方案,进一步规范垃圾分类收集点建设和垃圾收集容器设置,在集中投放点配套建设洗手池,探索研究小区厨余垃圾不破袋可行性方法。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无空间条件或收集点难以“落地”的小区进行车辆流动收集。规范投放时间设置,设立误时投放窗口。推进垃圾分类信息平台在垃圾计量管理、收运处置监管、回收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应用。全市1万多名指导员坚持早、中、晚进行桶边指导,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居民正确分类,采取错时巡查、定点监控、靶向回访等手段,加强对混合投放居民的纠正和引导,居民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不断提高。

    3.推进绿色包装应用。根据《2021年南京市垃圾分类重点工作任务》文件要求,到2021年底,全市邮政快递网点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使用率不高于50%,推动一批龙头企业同城快递包装材料重复利用。

    4.探索智能化监控设备应用。一是根据“微风行动”微改造的要求,对加装摄像头监控设备的小区进行试点,利用垃圾投放点的摄像头规范垃圾投放行为,进行在线监管、溯源回访和数据分析。二是参考北京城市的垃圾分类先进经验,通过物联网AI科技助力垃圾分类,在我市部分小区开展试点。语音提示功能在居民投放垃圾时,会实时提示垃圾分类要求,避免居民投放错误;通过视频AI捕捉,当垃圾桶满溢后会自动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处理;如有居民投放错误,可根据卡牌或人脸信息溯源到具体家庭及成员,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再科普。

    5.加大检查考核力度。优化市对区考核机制,指导13个涉及市对区考核的部门制定考核细则,充分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加大对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进行执法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限期整改,拒不改正的按照《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进行处罚;加大垃圾分类工作管理考核力度,根据阶段性重点工作适时调整考核指标,持续每月在《南京日报》刊登各区、各街道综合排名,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制定《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从居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从业人员、行风监督员当中选聘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监督。

    6.建立环卫快速响应机制。针对单位垃圾未及时清运的问题,下一步市垃分办要求各区环卫公司建立工作群,将负责收运的人员、服务的单位纳入进来,收运人员因生病、离职等原因的,未能履行收运服务的,环卫公司应及时调整并在群内进行信息提示。在单位建立和完善垃圾收运服务信息表,并在收集点进行公示,包括收运企业、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出现问题后,单位能第一时间联系环卫公司相关收运人和负责人。

    7.探索大数据分析。探索在小区分类投放设施上加装计量设备并接入信息平台,对小区垃圾分类投放数据进行分析,为小区收集点设施设置提供数据支撑。市垃分办根据大数据分析,进一步完善细化收集点设置标准,制定相应导则,按照“一小区、一方案”的要求,指导各区根据小区垃圾实际产生量,设置分类桶的个数和规格,优化收集点设施配置。

    8.加大垃圾收运频次。增加垃圾收运频次,特别是垃圾投放高峰的清运频次,垃圾中转站延长开放时间,保障垃圾及时清运、不积压。

    9.餐厨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收集各区在餐厨垃圾末端处理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如餐厨油脂的提炼,化为工业用油,或是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等,形成汇编材料供各区参考学习。

    10.制定新的垃圾分类收费办法。发改委正在牵头制定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办法和标准,市垃分办将结合办法研究制定采用专用垃圾袋,分颜色和规格的垃圾费随袋征收办法。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2021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