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农工党南京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积极开展中医阁建设,推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中关于“全面推动中医阁建设”的建议。我市十分重视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市中医阁建设已列入2021年南京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到2021年年底全市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立中医阁。在我市即将出台的《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立标准化中医馆,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综合服务区全覆盖”等相关要求,为全面提升中医阁建设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提案中关于“完善中医阁建设标准”的建议。2020年11—12月,市卫健委中医处组织专家团队对南京市46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抽样调查,覆盖到全市所有区,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200家,村卫生室264家。对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各项数据有了精确地掌握,结合抽样调查的精准数据,经专家团队反复研究及论证,2021年5月31日印发《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阁)建设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试行)》(宁卫中医〔2021〕2号),并制定了规范的评价细则,其中《基本标准》对全市中医阁建设明确了建设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必须设置中医阁;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西会中”的乡村医生;配备5种以上中医诊疗与康复设备,能够提供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推拿等项目中的4类6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每年开展不少于4场(次)的中医药科普宣教活动,宣传资料中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宣传资料内容。
三、提案中关于“打造‘互联网+’智慧中医药”的建议。截至2021年5月,我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已开展“互联网+中医药”服务,在南京市中医院建立了中医药大数据与现代化研究中心,持续开展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大数据研究。我市仍将继续提升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中医药数据中心和基层中医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市、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建立完善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开展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分析,完善中医药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实现精准高效动态管理。同时,在《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阁)建设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试行)》中,对信息化建设明确了建设要求:接入并使用中医健康信息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中医药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提案中关于“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的建议。我市各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服务中均已包含中医服务项目,将逐步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盟”。按照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关于遴选推广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和家庭医生签约中医服务项目的通知》(苏卫中医医政便〔2021〕17号)文件要求,我市共收集整理10类24项优质的家庭医生签约中医服务项目,将进一步纳入家庭医生签约中医服务项目中。按照国家卫健委《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我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开展医联体建设,形成了三甲医院名中医与基层全科医生、医生助理“三医共管”模式,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名老中医下沉基层,师带徒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让居民在社区直接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五、提案中关于“促进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建议。我市已全面开展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截至2021年5月,鼓楼区、秦淮区为“江苏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玄武区、栖霞区、江宁区、六合区、溧水区、江北新区为“江苏省慢性病综合防控建设达标区”。同时,我市高度重视“预防为主”的服务理念,将体质辨识等“治未病”工作纳入到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在《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2年,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治未病科,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将更多的中医药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大力宣传中医治未病理念,并将其融入健康教育中,推广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以期达到“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调护、瘥后防复”目的,大力提升社区居民健康水平。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