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朱玲丽委员:
您提出的《着力适老化改造工作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收到该提案以来,我委会同房产、财政等部门围绕职能和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研究,一致认为该提案基于深入的现状调研和详尽的分析思考,贴近人民群众和我市实际,体现了提案的高质量和高水平,也体现了您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为民履职的情怀。
一直以来,我们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对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关怀,不断提升无障碍、适老适幼等设施建设水平。尤其2017年以来,全市启动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工作,高标准、精细化开展主次干道、建筑立面、重点片区、背街小巷、沿河岸线等等多项整治任务,努力建成一批设计优秀、管理精细、工艺精湛、质量优良、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民生工程,陆续完成了北京东路、太平南路、国泰民安片区等一批高品质的环境整治项目,打造了喵喵街、银杏里、琵琶街等一批主题特色街巷,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功能品质。实施过程中,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老年人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要,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适老化改造工作:
一、坚持抓好制度引领
超前谋划,制度先行,从规划、设计、组织、施工、管理全过程,建立健全相关规范、导则,为适老化改造提供科学指引。我市陆续出台了《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规定(试行)》,明确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标准、等级评定和奖补办法等,全方位打造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出台了《老旧小区整治操作手册》,在常规整治基础上,专门增设了适老改造、海绵城市、功能提升等新内容,进一步聚焦“精细化”导向;制定了《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试行)》,明确无障碍设施等建设的具体等要求,推动精品设计;编制了《南京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加装电梯配套政策,畅通办理路径;完善了《南京市民主整治工作导则》,深化民主参与,通过居民议事、民主监督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提升设计和建设水平,凝聚广大群众支持城市建设的正能量。
二、精细推进电梯加装
2016年 9月,我市结合广泛调研,出台了《南京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实施办法》,实现了“四个破解”,有效推动了加装电梯工作。一是简化手续,着力破解统一意见难。《实施办法》严格按照国家、省条例的规定,充分挖掘法律法规的要义,明确本幢或本单元房屋专有部分占建筑物(单元)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即可增设电梯,通过微决策、微议事,缩小群众议事范围,提高议事和形成共同决定的效率,切实降低了业主统一意见的难度。二是降低门槛,着力破解申请条件高。《实施办法》取消了公证环节,且规定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时,须提供本单元业主身份证、房屋权属证明复印件。三是拓宽渠道,着力破解资金负担重。原先电梯加装费用全部由业主自筹解决,资金压力较大,《实施办法》增加了提取住房公积金和使用住宅维修资金的操作办法,扩展了资金筹集渠道,同时,提出了财政补贴条款,明确了财政补贴范围和审批流程。四是明确职责,着力破解办事程序繁。《实施办法》细化了规划、建设、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财政、消防、人防等部门工作职责;增加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原房改售房单位、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相关职责;以及明确建设者可以自行办理或者委托代理人办理增设电梯相关手续,更为简化便捷。此外,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业主主导(明确业主的法律责任和主体地位),政府搭台(搭政策平台、服务平台、协商平台、协调平台和适当补贴),专业辅导(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市场运作(业主自主选择施工企业、电梯厂家)”的加装电梯模式和“1+12”政策体系;2020年6月,我市正式出台《南京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实施办法》(修订稿),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优化申请手续,加强居民自治,严格实施违法诚信处置,更好地推动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为适老化改造提供有力支撑。
三、分类实施适老改造
在实施老旧小区出新和片区环境整治过程中,详细做好现场摸排,以老年人为主体,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细化制定适老化改造计划和具体措施,分类实施改造,切实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一是加强功能设施类改造。结合老年人阅读、聚集交谈、坐下休息等习惯,合理利用空间新建宣传栏,增设防雨顶棚,设置休息坐凳,使小区内各个角落均能满足宣传功能和老年人活动需求;在有条件的小区或公共空间,利用物业用房或闲置公共用房,建设公共阅读室、活动室,免费对社区居民开放,开展公益讲座、阅读分享会、健康沙龙等,为社区居民特别是长时间在家老人提供学习、交友、分享的空间;充分利用保留构筑物,进行功能及外观升级,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构筑物进行拆除重建,打造成为休息亭廊,合理降低台阶,增加扶手坐凳,更贴近群众生活,方便老年人使用。二是增强行走辅助类功能。深入发掘小区或公共活动空间,尽可能设置环形健身步道,满足老年人慢行健身需求;结合单元、游园广场、公共空间等入口处实际,增设无障碍坡道,方便居民推行轮椅出行;围绕广场步道、陡峭台阶等周围设置扶手,便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行走或参与健身活动。三是完善环境休闲类设施。及时修复存在安全隐患或者无法正常使用的健身器材,同步结合人性化、智慧化改造,进一步完善互动性、智能型健身器材,并对健身场地进行修复或更新,铺设塑胶地面,为老年人提供更舒适更安全的健身环境;结合花池改造,增加防腐木坐凳,提升舒适度及安全性,通过广场新建或者改建,设置石桌椅,既安全耐用,又满足老年人下棋打牌的兴趣爱好;响应老年种草养花的生活趣味,利用公共空间,打造社区共建花园,邀请老年人以及社区居民一起参与,共同管理,协作种植,形成共创共建、共治共享的邻里空间。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们在适老化改造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离不断升级的养老服务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您提案的提出恰逢其时,既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完全契合,今年6月4日,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推进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快推动适老化改造工作。
(一)明确总体要求。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补齐城市配套设施和人居环境短板。坚持“共同缔造、居民自愿、多元化运作、功能优先、建管并重”原则,顺应群众期盼,合理确定改造内容,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生活需求,重点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
(二)细化改造任务。修订《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技术规范》,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积极稳妥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基础类改造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包括水电气、消防、安防、道路等基础设施以及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等,以及改造或建设小区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完善类改造满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包括停车库(场)、电动及汽车充电、快递、报箱、文化休闲、体育健身设施等,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等。提升类改造为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内容。包括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卫生服务站、幼儿园等教育设施以及养老、托育、助餐、家政保洁、便民市场、便利店、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等社区专项服务设施。
(三)创新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组织推动作用,制定支持政策、标准和计划,引导居民和协调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一是合理落实居民出资责任。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和“个性项目业主负责”的原则,积极推动居民通过直接出资、使用(补缴、续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提取住房公积金、让渡小区公共收益等方式落实。鼓励居民通过捐资捐物、投工投劳等支持改造。鼓励居民直接出资同步进行门窗节能改造、加装电梯、户内绿色装修等。二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鼓励国有企业参与老旧小区改造;通过政府采购、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吸引物业服务、电梯、快递、物流、商贸、停车设施等专业机构及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支持规范各类企业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参与改造;支持以“平台+创业单元”方式发展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服务新业态。三是其他政策支持。老旧小区“15分钟生活圈”内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整理腾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建设社区医疗、卫生、养老、教育等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和社区功能,提升城市宜居性;通过新建小区经营性用房、社区养老用房等方式增加老旧小区改造自我造血功能的,可依法办理不动产登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为社区提供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的机构,提供养老、托育、家政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并减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等。
此外,我市将进一步落实好《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规定(试行)》,加强市、区、街镇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指导和监督管理,为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十分感谢您对我市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诚挚地希望您能继续关注城建事业,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1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