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151号提案的答复
    (整合创新空间 提升创新活力 促进南京高新园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6-28 10:50 来源:市科技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民建界别组:

    你们提出的《整合创新空间 提升创新活力 促进南京高新园区高质量发展》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接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会同市发改委、市规划资源局等相关部门认真学习,提案中关于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五个方面建议站位高、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对加快我市创新名城建设、进一步提升南京创新首位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你们提出的当前高新园区发展存在的产业集聚度不高、上下游产业链链接不强、用地布局和规模有待优化、园区功能公共配套有待改善等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制定了具体改进措施。

    一、科学顶层设计、强化一体化布局,不断提高各园区产业集聚度

    一是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201711月,市发改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升级2018年行动方案》和《全市各区(园区)主导产业再聚焦指导方向》等系列文件,为进一步提升全市产业发展层级和水平、加快打造一批“全省第一、全国第三、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指导方向。

    二是引导产业空间合理布局。按照全市产业发展“一盘棋”和区域功能定位要求,优化产业空间布局,2018年完成了全市高新园区控制性详规与城市设计规划编制。研究细化跨区域产业利益分享机制和特色招商、产业链招商机制,推动各高新园区围绕各自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集中力量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向园区集聚,增强产业辐射带动能力。

    三是积极打造特色产业集群。201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南京市推进高新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按照“4+4+1”主导产业要求,各高新园区重点发展1-2个主导产业。南京高新园区主要打造环江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江北沿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科学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集群;在江宁开发区高新园、新港高新园、麒麟高新区、浦口高新区等园区培育未来网络、石墨烯新材料、信息高铁、量子通信等具有重大发展前景的未来产业,积极引导各高新园区突出主导产业,实施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协同发展。

    二、积极推进“伙伴园区”建设,统筹资源配置,实现产业协同

    一是创新思路,推动建立伙伴园区关系。为延长主城区园区创新创业链条,促进创新成果向郊区转移,加快郊区园区工业化进程,合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和产业地标,推动创新名城建设,市科技局积极引导各高新园区间开展精准结对、牵手合作,自20191月建邺与溧水高新区建立首家“伙伴园区”关系以来,我市11个高新园区陆续结成了“一对一”、“一对多”的伙伴合作关系,现已结成8对。

    二是创新模式,拓展伙伴园区合作方式。以建邺、溧水高新区为例,两个园区共同打造“建邺区经济飞地、溧水区科创飞地”,建邺高新区以金融和高科技服务业为重点产业,溧水高新区以高端制造业为重点产业。针对主城缺土地、副城缺配套的现实矛盾,建邺高新区与溧水高新区签约构建“伙伴”战略合作关系,有效促进了主城区创新成果产业化及时向郊区转移,推动高新园区间联动发展。

    三是创新机制,共享合作利益。新港高新区与高淳高新区成立双方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合作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常态化工作对接合作机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及时召开工作小组例会。园区聚焦高端装备、医疗健康、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在项目孵化、产业转移等方面积极完善产业链,实施错位、协同发展,深度细化。在金融合作、公共平台搭建、协同合作招商、开放创新合作、人才互动机制、利益分享机制等方面展开探索实践。

    三、积极采取措施盘整优化低效用地,提升高新园区载体创新发展效能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为高新园区建设提供空间保障。2018年,南京市出台了《南京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整合》,打造了定位明确、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运行高效、富有特色的高新园区空间格局,进一步提升产业聚集度、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高园区空间品质,不断促进低效产业提档升级、吸引高层次人才、吸引优质企业落地。

    二是加强政策支持,为高新园区发展提供要素保障。2019年,市规划资源局制定了《南京市关于强化创新名城建设规划管理的工作方案》和《南京市关于落实创新名城建设土地保障政策的工作方案》。2020年,形成《关于强化创新名城建设规划和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工作方案》。2021年,出台《南京市空间要素保障创新计划和若干配套政策》,从优化产业空间、土地要素配置、完善城市配套、项目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为高新区、高校、科研企业等进一步做好规划用地服务工作。同时,在降低创新用地成本、鼓励产业用地功能兼容、创新载体不动产登记、高校院所和工业企业存量用地改造、租赁住房供给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操作流程。不断优化科技创新项目用地扶持政策,保障科技创新项目用地需求,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助推高新区创新服务能力提升。

    三是专项规划低效用地。市规划资源局编制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2017-2020)》等相关计划,并积极推动实施。按照2018年市委1号文《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精神,结合新形势下全市高新园区发展要求,完成全市高新园区控制性详规与城市设计整合工作,积极引导产业错位发展,增加部分产业用地、调整部分产业用地性质以保障低效产业的提档升级。


     

    南京市科学技术局

      202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