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刘忠斌委员:
您提出的《提质增效建设长江路文化旅游集聚区》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长江路西起中山路,东至汉府雅苑,与南面的中山东路和北面的珠江路大体平行,与洪武北路、太平北路等南北向道路相交,长1821米、宽43米,是南京市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1. 街区地理位置优越。长江路文化和旅游集聚区,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西起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东距国家5A级景区钟山风景名胜区和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均为3公里车程,南侧中山东路无缝接驳沪宁连接线,地铁1号、2号、3号线均在长江路设有站点,801、802、805、806、816等5条夜间公交线路穿行区内,全市7条环城游巴士以江苏省美术馆和总统府景区为中转车站,实现外部游客直达集聚区。
2. 历史文脉厚重悠远。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都建在长江路上;十朝都会中除六朝外,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的最高管理机构也设在长江路上。多年来的考古证明,长江路的都城史可追溯至公元223年孙权建都南京,拥有1800年的悠久历史。
3. 文旅资源禀赋丰厚。集聚区现有文旅商资源载体30余处,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1处,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4A级景区2个,文博场馆7个,商业综合体2个,商业街区4个,市民广场2个。文、旅、商资源密集度走在全国前列,是玄武发展文旅产业、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升级的宝贵财富。
4. 管理体制因地制宜。长江路文化和旅游集聚区沿线单位隶属多元,既有政府管理、又有民营运作,为此,玄武区成立了由书记、区长担任双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先后成立1912街区管理委员会、长江路文旅集聚区联盟、区文旅集团等方式,整合不同隶属关系的单位资源,形成集聚发展的有效工作合力。
5. 公共服务配套齐全。街区设有区级旅游咨询中心一处,提供主客共享的一站式旅游咨询服务;江苏省美术馆、南京图书馆为本地市民提供公共阅读与美术鉴赏服务;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南京1913街区为外地游客提供夜间演艺服务;丽思卡尔顿等7家酒店为外地游客提供多元的住宿服务;1912街区、曼度广场、红庙特色美食街为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提供休闲与餐饮服务。
二、主要做法
面对优越的资源、坚实的配套、多元的业态,玄武始终紧扣拉长消费链、体现特色链,将长江路文化和旅游集聚区作为彰显玄武夜间文旅特色的主要抓手,打造越夜越精彩的长江路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一)创新机制抓运管,赋能强旅兴文。一是党政统筹高位推进。建立“党委主责、常委负责、政府履责”的组织体系,成立长江路集聚区建设领导小组,书记区长担任组长、分管文旅的区委常委任副组长,并将“长江路文旅集聚区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支持板块建设的唯一一件大事上报,形成最强组织保障。二是部门街道分类落实。定期召开长江路集聚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研究制定阶段指标任务,联合30个部门和两个街道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实现齐抓共管。三是行政执法独立赋权。针对集聚区内夜间管理难度最大的1912街区,专门成立了政府派出机构——1912街区管理委员会,整合城管、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等力量,负责街区的日常管理。四是国资集团封闭运营。专门组建区文旅集团,将长江路四至范围内的区属国有资产和建设运营项目全部划入集团,集团负责区域范围内载体回收、项目运营、经营管理、资产保值升值,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与两个街道共同维护集聚区日常管理工作。五是专项考核护航建设。在全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将长江路集聚区建设列入各部门、各街道、各国资集团的专项考核内容,以考促建,以考促优。
(二)科学规划抓布局,破题夜间繁荣。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专题会研究,审议通过了长江路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方案,按照“一轴两片多板块”的总体布局,加快文旅资源融合提速、街区功能品位提升、产品结构供给提质,将长江路打造成为世人向往、流连忘返的夜间文旅集聚区。一是“一轴”:长江路文化景观轴。沿长江路主干道,引进激光秀、全息影像新兴技术,升级夜间亮化工程,丰富夜间游览产品,打造永不落幕的文旅体验式长廊。二是“两片”:“东片”大行宫以东休闲文旅体验区。丰富大行宫广场、1912街区、曼度广场3个开放式街区业态,实施街区景观布局提升,加快文旅场馆夜间开放,启动夜间步行街建设,构建文化氛围浓郁、夜间出游便捷的文旅体验区。“西片”大行宫以西高端商旅消费区。依托德基广场、艾尚天地两个商业综合体以及人民大会堂、文化艺术中心、1913国民小剧场3个演艺资源,引导商业综合体融入文旅元素,提升剧场演出频次品质,打造高端消费人群首选的商旅消费区。三是“多板块”:坚持非字延伸、外围带动,深耕长江路周边特色街巷发展,挖潜增容活力商务、设计体验、演艺会展、夜间美食“四域一体”和年轻化、时尚化、体验化、品质化、国际化“五位融合”的现代都市新形象和夜间经济新品牌,呈现人文与历史的肌理脉络,打造现代与时尚的品质高地。
(三)夜间文旅唱主角,激活消费需求。紧扣长江路丰沛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要素,实施“八个夜文旅”计划,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夜间文旅消费品牌。一是访古鉴宝夜博。着力推动沿线博物馆的景区化发展、市场化接轨,江宁织造博物馆、六朝博物馆、梅园新村纪念馆全部实现夜间延时开放。推出“探访红色基因”、“行走长江路”、“揭密总统府”、“六朝亲子系”等学历史、游玄武的主题夜游产品,受到广泛好评、一票难求;在江宁织造博物馆推出“惠民演出季”,吸引观众入馆观演。二是视听盛宴夜演。依托南京文化艺术中心、南京人民大会堂、“365音乐厅”、1913国民小剧场等,打造南京独一无二的夜演聚合体;连续三年举办长江路小剧场话剧节等节庆活动,在挖掘本地文化、改编张恨水同名小说,推出旅游IP话剧《丹凤街》的基础上,推出南京老街巷话剧三步曲,吸引市民游客夜间观演。在大行宫广场等露天小剧场,连续多年举办“长江路文化艺术节”,打造更具艺术气息的城市演艺客厅。三是潮集扫街夜购。将文旅元素融入商业综合体,在德基广场拿出4层楼约1万平方米,建设集艺术书店、博物馆、美术馆于一体的“德基文化区”;同步在夜间开放的文博场所,设立文创夜商店,丰富夜购产品体系,吸引更多文化体验者、旅游出行者走进商业体、变身消费者。四是深巷寻味夜食。以艾尚天地、红庙特色美食街、1912街区等为主阵地,延展、复制等不同主题、不同特色的夜间美食网红支巷、网红店,集聚区内已引进各类夜食超过50家,网红餐饮成为夜间旅游的主打休闲产品。五是名品酒店夜宿。积极引导沿线旅游酒店彰显文化内涵,圣和府邸酒店由贝聿铭团队领衔设计,与六朝博物馆相得益彰;丽兹卡尔顿酒店着力彰显江苏书画流派,扬州八怪、现当代艺术家的真迹在酒店公共区域与客房内,均可近距离观摩。六是华灯美景夜游。以大行宫广场、圣和府邸广场、江宁织造广场等为主阵地,依托南图、总统府、省美、东箭道沿线等建筑立面,强化5D技术运用,增设沉浸式光影娱乐互动区,推出大型“长江路光影秀”。七是艺廊体验夜展。结合江苏省美术馆、六朝博物馆等开展美术鉴赏、文物古迹鉴赏、文物修复等体验式展陈,依托1912街区“东西会”文创市集,进一步发挥非遗项目的地域性优势,培育更具个性、更受欢迎的首创非遗馆,提供一对一商品订制服务。八是书海思享夜读。以南京图书馆、长江路沿线小游园、小广场为主阵地,开展夜读活动,在大行宫广场新增24小时书吧1座,错时满足市民与游客需求。
(四)优化环境强服务,推进共建共享。坚持外塑环境、内优服务,切实提升夜游长江路的整体品质。一是院士担纲推动重要节点改造。针对长江路早晚不均、东西不均的现象,重点提升长江路东片总统府门前大行宫广场这一核心节点,邀请东南大学王建国院士实施环境重塑工程,为总统府游客提供一个驻足打卡的开敞空间。二是以人为本提升沿线风貌。以“一轴”为重点,实施主街标识系统布点、节点广场更新提升、沿街公共城市家具优化等工程,结合《南京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长江路城市照明规划,重点提升亮化整体格调,体现雅致特色;在沿线重要节点实施灯光交互和夜游项目;引导长江路沿线商家增设室外外摆,繁荣夜间商业氛围。三是文保利用焕发老街生机。长江路东片:以国家首批历史文化街区——梅园新村片区为重点,修旧如旧、提升环境,同步引导街区产业转型升级;石窟门建筑——钟岚里,对18幢民国建筑统一开发利用,打造文旅综合体。长江路西片:以青村民国建筑群为依托,建设德基三期项目,打造文商旅综合体。四是一体监管维护街区平安。联合市场监管局制定街区诚信“红黑榜”,开展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建成长江路集聚区旅游一级咨询中心,为市民和外地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咨询服务。五是全民共治推动共创共享。依托长江路社区,建立长江路“网格员联查联管模式”,将旅游综合治理纳入全区治理网格,动态监测旅游质量工作。六是行业互助实现融合发展。联合街区内28家景区、酒店、旅行社和文博场馆、休闲企业,共同成立长江路文旅发展联盟,推动不同隶属关系的单位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各企业间抱团营销、功能互补,产业间的融合度更高、粘性更强。
(五)塑造品牌增特色,放大营销效应。充分挖掘长江路历史底蕴、人文特色,度身定制长江路的特色品牌。一是以“1800米、1800年”为品牌形象,提升营销温度。策划创作推出长诗《长江路赋》、歌曲《千年之约》、LOGO《时光沙漏》、《长江路卡通玩偶代言人》等项目,全面聚焦展示街区新形象。拍摄长江路历史文化纪录片,深入探寻长江路厚重的人文内涵,展现长江路独特的古今魅力。二是以“时尚休闲”为品牌内涵,增强营销热度。加快重点商圈培育、消费载体升级,放大新街口“中华第一商圈”品牌效应,联动长江路文旅集聚区,启动德基三期建设,推动钟岚里地块开发,开园运作老烟厂D9街区文创园,推进长江会、熊猫中央广场二期建设,展现国际化消费品位。三是以“长江路文旅集聚区”为品牌路径,扩大营销广度。举办了2020江苏省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暨南京长江路文旅集聚区建设启动仪式及“1+3+100”系列活动,有效打造了玄武文旅消费“高地”。“十一”黄金周期间,集聚区接待客流达40万人次,实现营业额超5亿元,同比增长45%。南京1912街区获评全国夜间经济示范街,长江路入选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新闻联播》专题报道“十一”期间长江路盛况。纪录片《1800米跨越1800年》在央视9套首播。
三、重点工作推进
长江路文旅集聚区建设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在各方全力支持下,长江路文旅集聚区成功入选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名单。
(一)综合施策,提升街区整体辨识度。集聚区建设启动之初,明确以光影、景观、雕塑、城市小品为长江路街区赋能的策划思路,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和团队,围绕长江路VI视觉系统、景观改造、灯光亮化、光影表演等,开展多轮方案策划设计,为后期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520广场、江宁织造博物馆南广场、九中围墙段等重要节点改造得到了广泛好评。沿线重点建筑亮化实现整体提升,南京图书馆、省美术馆、六朝博物馆光影表演得以创造性实现。D9街区项目已于“5·20”开街,梅园地块项目预计年底进场开工,大行宫广场地段更新等项目稳步推进。
(二)紧扣重点,提升产业聚集度。围绕长江路文旅集聚区“一轴两片多板块”总体布局,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文商旅资源融合,引导街区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进大行宫广场更新改造,已完成大行宫广场更新改造方案,并经专家评审会研究通过,近期将向社会公示,力争年内动工。广场地下空间的商业定位及业态规划设计已同步开展。二是盘整长江路沿线支巷载体,南京老烟厂更新项目,施工改造、招商签约均超进度完成,意向品牌陆续进入实质签约阶段。中央饭店及周边闲置载体,已与相关单位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东箭道沿线商业载体陆续回收,正在招商。
(三)立足高地,打造文旅消费高峰。一是打造玄武文旅消费“高地”。2020年,区委区政府抓住南京市“重点支持各板块集中力量办好一件大事”的难得机遇,以建设南京长江路文化旅游集聚区作为重要抓手,做优“1800米,1800年”的长江路文旅品牌,实施长江路重要节点景观改造及沿线重点建筑亮化提升,举办了2020江苏省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暨南京长江路文旅集聚区建设启动仪式及“1+3+100”系列活动,有效打造了玄武文旅消费“高地”。今年将持续加强长江路专题宣传推介,进一步放大长江路品牌效应,发挥文旅联盟资源集聚优势,通过资源整合、产品策划、品牌培育等方式,形成工作合力,做好文旅融合发展。二是构建“以点带面,以面构片”新格局。在长江路文旅集聚区建设基础上,结合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心区要求,今年将推进长江路文化和旅游集聚区建设向“非”加引号字延伸、外围带动,重点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打造文旅消费“高峰”项目,助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心区建设。其中,D9街区项目以老厂房为载体,融通工业遗产、文化旅游、现代商业、创意设计等元素,打造集时尚、潮流、趣味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商业街区;目前梅园地块项目已成功引进国际高端酒店品牌嘉佩乐携手开发,将其建设为彰显民国特色,集高端酒店、酒店式公寓及相关配套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地标;大行宫广场地段更新、百子亭三期项目等也同时推进。
四、实施路径措施方面
(一)推动文旅消费融合,有序推进整体设计和分步实施。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心区为目标,统筹规划文旅项目,以玄武人文资源、自然禀赋、产业基础为依托,综合考虑空间布局、产品配置、业态配比、导流能力、资金渠道等问题,谋划项目的差异化发展,做到精准客群画像。同时,以现有项目为基础,先做“珍珠”后做“项链”,以面构片,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心区。
(二)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打造内容运营和项目运营标杆。以商业思维做好文化落地,加强“长江路文化IP”的孵化、输出、内容迭代能力;做好内容运营,增加旅游体验、旅游消费。注重以运营能力为核心的项目运营模式,推进“长江路文化IP+”融合发展。通过“IP引流+内容为王”,实现产业融合与产品组合,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心区建设。
(三)发挥产业联盟优势,推动文旅资源共享和协同并进。目前我区已成立南京玄武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联盟、钟山农业创新发展联盟,建立专项议事机制、专门服务平台、专业人才智库,就规划设计、场馆开放、项目引进、品牌营销、活动组织等多区域进行合作。下一步将积极推动区属国资集团与省属国资集团、南京市属国资集团加强交流合作,组建跨行业、跨领域的商业联盟,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重大项目、举办特色活动、打造高端品牌,形成紧密协作、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
2021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