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517号提案的答复
    (推动中药材资源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议)
    发布时间:2021-07-28 17:57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致公党南京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动中药材资源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中药材资源及保护利用现状

    (一)我市中药材种植和种质资源现状

    截至2020年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共计1.9万亩,总产量8785吨,总产值7200万元,全市中药材生产整体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从种植区域来看,全市种植中药材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溧水区和浦口区,江宁区、六合区和高淳区有少量种植,其中溧水区种植面积12000亩、浦口区种植面积6000亩。从种植品种来看,我市种植的中药材品种主要有:山栀10000亩、杜仲6000亩、铁皮石斛500亩,分布在溧水区、浦口区、六合区和高淳区。从栽培历史来看,山栀在我市种植历史已有40年,其次是铁皮石斛20年。从从业人员数量来看,全市从事中药材种植的人员有近800人。从种植形式来看,以分散小型农户为主。

    在中药材种质资源方面,目前我市现有江苏省濒危药用植物——溧水区茅苍术采穗资源圃,保种面积350亩;现有世界最大的菊花基因库,占地120多亩,保存了5000多份菊花资源、3000多个品种;现有全球最大茉莉花种质资源库,现已收集茉莉种质资源219份。

    (二)中药农业企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市从事中药材种苗生产经营持证企业3家,分别为溧水爱生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金银花)、南京蛙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茅苍术)和南京苏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铁皮石斛)。全市农业龙头企业业务涵盖中草药种植的有4家,分别是高淳区江苏惠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六合区南京捷利牡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金五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浦口区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种植铁皮石斛、米斛、白芨、芍药、凤丹、养心菜、拐枣、药用菊、金银花等品种,以及真菌类药品等。

    (三)中药材农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市职业教育和农业相关专业中与医药相关的专业有药剂、中药等,无中药农业专业。2021年医药类相关专业在校学生近1000人。各校开办的医药相关专业均为三年制中专专业和五年制大专专业,医药等相关专业均开设了与中医药相关的课程,学生均能得到中医药基础知识教育和相关训练。毕业生还可以通过对口单招考试等方式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高低层次结合的医药和农学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立。

    (四)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现状。

    当前,我市有两家有机肥厂(南京栖霞区八卦洲街道的南京明珠肥料有限责任公司和江宁区宁粮肥料有限公司)收购各类中药渣200万吨,涵盖了我市主要中药生产企业,经过复配,生产商品有机肥,年产量100万吨,可用于各类作物,销售全国各地。

    二、主要工作措施

    近年来,我市以保障中药材种植和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以维护市民合法权益为核心,切实履行工作职能,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大政策扶持

    在产业发展方面:《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0年)的通知》(宁政办发〔2017〕200号),明确提出要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及利用。

    在生产种植方面:近年来,我市农业资金每年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的管理模式,支持中药材种植主体申报高效特色园艺基地项目、设施蔬菜园艺项目、绿色防控项目和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项目。

    在产学研方面:一是市农业农村局管理下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南京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成员中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有专门的中药研究平台(药用植物研究中心),该中心的研究方向定位于“三药”创制工程中的药用植物资源应用基础性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其他科研开发项目30余项,成果转化10余项。为支持药用植物产业发展,市级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示范专项资金于2018年安排50万元用于植物所含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的石蒜科植物(葱莲、长筒石蒜)研究及其基地建设,2021年推进1个百亩林下药用石蒜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立项评估中。二是全市出台了《南京市打造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地标行动计划》(宁政办发〔2020〕35号)。目前在市科技局推动下,由新工集团牵头,中山制药、南京医药、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等创新主体共同筹建南京市医院院内制剂转化联盟,打造南京医药中药汤剂共性制造平台。

    (二)开展宣传与技术培训

    为进一步保障提升中药材种植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市农业农村部门编印发放《致广大蔬菜园艺生产者一封信》《南京市蔬菜园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手册》,普及最新禁限用农药品种、违规使用农药的处罚规定以及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制度等,全年多次组织召开全市蔬菜园艺技术推广与培训,落实各生产区质量安全监管责任。

    (三)组织长效技术服务

    市农业农村局不定期组织区级、乡级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到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现场技术服务,邀请科研院所相关学科专家到基地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专家与基地结对互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我市中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面临的问题,贵党提出了加强中药种质资源保护、加强中药农业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完善交易平台、构建中药资源循环利用及产业化体系四项非常有效性、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意见,下一步我市相关部门将开展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抢救收集濒危地道药材种质资源。我市即将出台《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强地方特色中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启动全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行动,多部门联合共同推进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圃的建设,形成对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有益补充。依托优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推进资源鉴定评价和基因的深度挖掘,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加大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二)进一步提高中药材种植的标准化生产水平。以推进省级中药材作物标准园建设为抓手,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中医医疗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中药材规模化生产,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中药材生产基地。加大相关种苗研发繁育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药农的科学种植水平。组织相关科研院所逐步探索制定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和登记评价制度等标准。

    (三)进一步严格中药材种植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严格农药使用和安全间隔期制度;指导中药材基地健全生产管理档案,构建从源头到终端的质量控制与追溯体系,生产出更多优质安全的中药材原材料,满足市场需求;指导其严格执行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步伐,提高中药材品质。

    (四)逐步建立和完善中药材产业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以农民为基础,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方式,推进中药材种植规范化、产品品牌化和服务加工、销售一体化。支持中药企业针对种植、加工、储藏、交易、流通等关键环节,开展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绿色化改造,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打造品牌、一二三产融合、全产业链发展。鼓励支持地方中药材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鼓励中医药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支持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展药膳、食疗等研究、开发和利用,创作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医药保健品、化妆品、保健器械等商品,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五)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和农学相关学科的教育,在护理、药剂等相关专业中进一步加大中医药课程的比重;优化现有农学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增加中医药种植相关课程。进一步深化中医药产业产教融合,健全学生到中医药相关企业实习实训制度,鼓励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打造产教融合型企业,为医药类学生和农学学生提供更多的中医药领域的就业岗位。优化中医药师资高层次培养,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学校采用特聘、全职外聘、兼职聘用等方式,引进高效、医疗研究机构、中医药行业的优秀中医药人才到校任教、支教,鼓励教师定期到高校、研究机构实践锻炼。加强“中医药”宣传普及,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和主体活动,推广中医药理念。落实农业人才培养政策,鼓励更多的中药专业毕业生进入中药农业生产一线,丰富我市中药农业专业人才。

    最后感谢贵单位对我市中药材资源绿色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