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胡栋委员:
您提出的《尽快做到“瓶、罐”率先应收尽收、促使“可回收固废”资源再利用获得实效》提案收悉,感谢您对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支持,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南京市进入了依法治理生活垃圾、全面实施垃圾分类的新篇章。现阶段,我市垃圾分类开展情况:
1.加强浓厚宣传动员氛围。组织2万余名垃圾分类志愿者,广泛开展上门入户宣传。召开小区居民议事会、“垃圾分类大家谈”活动8000余场。组织数千人次“跟着垃圾去旅行”活动。成立企业垃圾分类自治联盟。编写完成全市幼儿、小学、中学《垃圾分类读本》,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教育实践活动。全市主次干道、商业体户外大屏、10条地铁线广告屏、南京电视台高频次播放垃圾分类公益广告。条例实施首日全网直播垃圾分类实况,观看量1500万人次。推送微信朋友圈垃圾分类公益广告2次,累计曝光1865万余次。市、区召开垃圾分类新闻发布会近百场。开通大件垃圾预约回收、垃圾分类积分、垃圾分类词典等便民服务功能。形成全媒体、广覆盖、高频次的浓厚宣传氛围。
2.周密组织小区垃圾分类。建成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7852个,在建489个,建成投运收集点的小区比例达到83%。4295个小区完成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组建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小组,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沟通协调机制。因地制宜制定小区垃圾分类方案,做到“一小区一方案”。定期评选示范户、“红灰榜”,激发居民垃圾分类自觉性、主动性。1万多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坚持每天早、晚进行桶边指导,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居民正确分类。建立垃圾分类检查评比制度,街道每周、社区每天对小区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目前,厨余垃圾分出量达到1011吨/日,增加近10倍。配备分类收运车辆2800余辆,全部涂装垃圾分类标识,实行“不同种类、不同车辆、不同去向”分类收运。建成垃圾分类信息平台,1500多名收运人员到小区“打卡”收运,分类运输车在线监控。
3.推进建全政策制度体系。市城管局和各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垃圾分类配套政策文件100余个,涵盖了宣传动员、源头减量、分类作业、检查考核等各方面,形成了以条例为总纲,政策、标准配套比较齐全的制度体系。市、区、街三级城管部门加强垃圾分类人员配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抓好工作落实。市垃分办每月编发考核通报、简报、数据专报,在《南京日报》刊登各区、各街道综合排名,进一步压实各级责任。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17年11月南京市颁布了《南京市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暂行办法》。为加快推进南京市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参考同类城市先进经验,2019年南京市城管局对废旧玻璃回收处置服务项目进行了公开采购招标,合同期限内累计回收处理废旧玻璃2701.089吨。
下一步,根据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局将在组织发动宣传、提高管理水平、规范设施建设、完善体系建设上下实工夫,确保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1.合理配置小区收集点设施。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主动征求居民分类意见,公开公示小区垃圾分类方案,进一步规范垃圾分类收集点建设和垃圾收集容器设置,排查未设置可回收物的小区,增设可回收物细分类(纸、金、玻、塑)容器或探索设置“甁、罐”专用收集容器(一个专用箱或参考国外垃圾分类先进经验,设置塑料饮料瓶箱和玻璃瓶金属罐箱),方便居民按“甁、罐”材质细分类投放或直接投放至专用收集容器。鼓励居民采用可回收物自主交投的模式,即在收集点领取可回收物专用收集袋,回家自己将“甁、罐”在内的可回收物装袋后,交由收集点指导员进行二次分拣。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无空间条件或收集点难以“落地”的小区进行车辆流动收集。
2.健全全程垃圾分类体系。规范前端生活垃圾电动收集车辆管理,开展中前端收运计量试点,对垃圾产生量较大单位的生活垃圾进行计量管理,采取信息技术手段对垃圾来源、种类、数量进行监测;推进分类回收场站设置,每个街道(镇)范围内建立1个回收站,每个区建立回收中心,对可回收物进行回收、称重、细分、打包、转运,对可用品进行初步整修、旧物交易;提高现有回收中心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开展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服务招标,提高回收利用率。
前端可回收物细分类容器或“甁、罐”专用收集容器收集到的可回收物,运送至各区分拣中心按类别进行二次分拣后暂存。指导回收塑料瓶、玻璃瓶等重点企业,与各区分拣中心直接对接,签订合作协议,实现生活垃圾中“瓶、罐”的直接回收再利用。搭建服务上下游、结合线上线下的信息平台,实现可回收物回收的规范统一管理。
3.深入宣传动员。打造一批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开展“万人跟着垃圾去旅行”活动,安排16条旅行线路,让市民近距离接触垃圾分类前端投放、中端收运和后端处置的全过程;开展分类分级培训,市培训宣教讲师,每个区培训宣讲队;加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市、区各部门机关党组织动员党员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新时尚、团员青年我带头”活动;下一步,各区应充实志愿者队伍,全年每个小区开展一次全覆盖上门入户宣传,宣传材料上要印有对“瓶、罐”类可回收物正确投放要点和方法,能指导居民正确分出、精准投放。
4.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出台《低价傎可回收物回收以奖代补资金分配方案》,充分发挥以奖代补资金引导作用,推进可回收物两网融合体系建设,提高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水平,按照市对区以奖代补的形式,“总量控制、按实拨付”的原则进行资金分配。对低价傎可回收物名录中的“瓶、罐”收运处置给予资金补贴。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2021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