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486号提案的答复
    (坚持科技赋能增强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高速发展)
    发布时间:2021-07-07 16:27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王华委员:

    您提出的《坚持科技赋能增强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高速发展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民惠民服务的重要举措。提案非常契合国家的政策精神,对我市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高速发展给出了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建议。近年来,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改造优化就医诊疗流程,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南京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设互联网医院,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市卫健委全面实施《南京市“互联网+医疗健康”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利用市、区二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优势,开展对常见病、慢性病线上诊疗服务。截至2021年5月底,全市已有29家医疗机构建成互联网医院,累计开展网上挂号22359人次、咨询23487人次、就诊11358人次,在线开具处方14390人次。同时南京地区率先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目前南京市(区域)有88家医疗机构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共计服务患者6880人次。基本构建南京特色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模式:一是以鼓楼医院、南医大二附院为代表的三级医院,通过“线上预约、线下服务”开展以延伸服务为主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二是由区卫健委牵头,结合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由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以护理联盟形式共同使用一个平台形成区域化的服务模式,目前我市各区均以这种模式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二)探索便捷支付,持续改善医疗健康服务。市卫健委2021年制定了《南京市持续改善医疗健康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和《南京市开展便捷医疗脱卡支付试点方案》,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烦”问题,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推进分时预约和实名就诊,建立二级以上医院预约号源池,增加号源开放比例,老人、儿童可在预约挂号平台通过家庭成员绑定身份信息注册。在鼓楼医院和市中医院试点脱卡支付、信用支付,推进诊间、自助、移动和病区结算,结合互联网诊疗探索“先看病后付费”的惠民医疗支付方式。推进一站式服务,改善就医体验,开通检查检验报告电子化查询,通过“我的南京”“健康南京”等多途径查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同城互认。

    (三)强化人文关怀,帮助老年群体解决就医实际困难。市卫健委制定了《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要求二级以上医院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医联体核心医院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前开放2周号源并预留30%的门诊号源。强化老年友善服务,医疗机构保留挂号、收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保留现金收费功能。志愿者或者医务人员现场提供导医、咨询等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老年人提供体检、药品配送和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3月10日,市卫健委会同市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工程的实施方案》,开展我市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统一编制、发放培训教材及教学视频。截至5月中旬,我市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共完成12069人次。

    (四)加大人工智能应用,辅助特殊群体使用智能技术。智慧医疗的发展日新月异,为患者看病就诊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部分老年人、孕产妇及儿童等特殊群体存在智能设备使用困难的情况。市卫健委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能语音预约挂号系统,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获取全部预约信息,为这部分特殊群体提供更为周全、更为贴心的智慧健康生活体验。同时,通过制作科普宣传折页、小视频等方式,市“12320生热线加大了对智慧医疗服务的宣传和普及,打造一个精准、高效、便捷的健康服务体系,让特殊人群也能够更快、更容易适应数字时代,享受方便、快捷的优质健康服务。

    (五)实施医保精准扶贫,推进省内和长三角地区门诊“一站式”结算。南京市医保局2020年5月出台《南京市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实施细则》(宁卫财务〔2020〕27号)文件,规定在指定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入院时不需缴纳住院押金,出院时只须支付个人负担费用,个人自付费用控制在政策范围内住院总费用的10%以内。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43928人已纳入我市医疗救助结算平台,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同时为进一步方便参保人的异地就医,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刷卡结算门诊待遇的通知》(宁医函〔2020〕36号),自2020年6月30日起,通过两个扩大,进一步扩大异地就医直接刷卡结算门诊范围。一是异地门诊直接结算范围从原来的职工医保扩大到城乡居民医保;二是从原来的职工“门统”“门慢”扩大到职工的“门特”,居民门统、门诊高费用补偿、“门诊大病”、“两病”用药。执行一个月,新增门诊结算类型结算2665人次,基金支出60万元。

    二、下阶段主要工作

    (一)强化信息服务智慧水平。发挥信息平台数据的作用,完善业务指标集,建设南京市卫生健康数据决策分析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为业务管理提供智能化手段。利用区域医疗大数据,通过与医疗机构、高校及科技公司合作,开展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应用研究,为医疗提供疾病早期诊断、个体化诊断及治疗、智能用药提醒、不良事件预警等服务,建设南京市单病种数据库。

    (二)做好便捷医疗试点工作。联合人社、医保、大数据等部门,做好协调分工,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进一步规范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共享和电子病历标准化建设,督促试点医院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和影像数据及时上传、归集和应用。联合“我的南京”在试点医院开展系统对接,完善医疗版块内容,梳理诊前、诊中、诊后流程,推进医保预约挂号、全流程支付等服务。

    (三)完善老年人就医服务。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示范建设,进一步拓展就医渠道、优化就医流程,方便老年人就医。启动“智慧助老”行动。结合8月“老年健康宣传周”、10月“敬老月”等活动,以及全市“敬老文明号”评选,集中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和志愿服务活动,着力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社会环境。

    南京市“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还处于探索建设之中,智慧医疗、便民惠民服务还存在应用不广泛、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我们将以患者为中心,以服务为根本,不断创新,持续完善,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医疗服务需求。也恳请您能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与督促。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