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致公党南京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民营企业家心态研究》提案收悉,感谢对南京民营经济的关心和支持,提案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民营企业家信心程度和未来期盼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针对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减税降费、资质审批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问题准、建议好,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家信心具有积极意义。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一、建立涉企政策制定征求意见制度和涉企政策第三方评估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衡策制定机制,在制定涉企政策时充分听取有代表性的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以及律师协会的意见。全市各相关部门十分重视政企对接,在制定营商环境优化、市委一号文、民营经济政策及各类涉企政策时,均会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听取企业家意见。在政策落实过程中,还会邀请第三方机构实施政策落实情况评估。如民营经济30条政策落实过程中进行了落实情况评估,邀请企业家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评价,也为进一步改进落实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落实企业税费应降尽降。持续抓好减税降费政策兑现,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就业保障及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等政策,确保企业各项税费政策应享尽享,不断减低企业成本。2020年,全市民营经济新增减税占全市减税总规模的 65.4%。2020年累计减收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95.78亿元,减免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229.07亿元,累计发放稳岗返还13.73亿元,惠及企业15.34万家次,其中为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受疫情影响较重的3.65万家企业发放应急稳岗返还5.71亿元。2016年日,南京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了降成本“自选动作”。 十三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决策部署,将降成本列为重点工作进行挂图督战,全市共降低企业成本2696.62亿元,其中,降低民营企业成本比例超过60%。针对提案中“以江北新区为试点开展减税降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符合‘4+4+1’主导产业的企业降低税率”的建议,市水务局将利用多种途径积极向上级税务部门反映,并密切关注国家税收政策动态,认真贯彻国家税收政策,优化纳税服务,及时做好新政策宣传和落实工作。
三、持续抓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市发改委牵头会同市级部门全面梳理营商环境政策,重点针对完成情况滞后的政策条目加大推进和督导力度。例如鼓励各区推进落实“合伙人制度”,加强政企对接,及时宣传解读相关政策文件。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环评、能评、安评方面,进一步减少环节,优化流程。加大区域评估成果应用力度,帮助建设项目“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探索将区域评估嵌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依托“宁企通”平台,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政策服务窗口,集中受理惠企政策兑现,实现惠企政策兑现“一窗受理”。
在市场准入方面,全面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对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核准,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对许可准入事项,包括有关资格的要求和程序、技术标准和许可要求等,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或由市场主体依照政府规定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规进入;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切实破除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准入障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南京将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讲话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讲话精神,积极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加大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力度,实实在在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着力营造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更大力度营造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深入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大落实力度。推动《南京市营商环境政策新100条》全面落实,做好政策解读、培训及宣传。探索建立营商环境大数据分析平台,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及时掌握全市优化营商环境舆情,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二)更大力度推进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企业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加大对卡脖子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攻关力度。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动面广量大的中小科技民营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在细分领域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加大独角兽和瞪羚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研发和创新平台。
(三)更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聚焦营商环境、民生保障、信用监管以及智慧政务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通过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服务时限、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改革等多项改革更加精准实现简政放权;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开展重点或专项检查、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确保实现更加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健全政务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信息数据开放共享、加快构建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等改革举措,实现更加优质的政务服务。探索建立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第三方评估推进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对改革成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四)更大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以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为核心,以企业家服务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优化各级、各部门服务企业的方式和效率,集聚力量,集聚资源,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送温暖,全面提升企业发展活力。围绕双循环发展、重点项目、企业融资、市场开拓、科技创新赋能、知识产权、人才引进等民营企业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开展系列服务,在全市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理解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让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更有公平感、在合法营收时更有安全感、在社会生活中更有尊严感,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