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郑晓华委员:
您提出的《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助推数字南京高质量发展》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0年南京市出台《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为主线,通过持续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创新突破,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影响下,数字经济呈现独特优越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成为支撑经济稳定发展的新动能。
一、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一)数字产业化
根据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提供的测算方法,结合南京市数字经济结构特点,测算2020年南京市数字经济规模约8033亿元,占当年GDP比重约为54.2%,较全国高出15.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其中数字产业化规模约2984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约为37.1%;产业数字化规模约5049亿元,占比约为62.9%。特别是近年来,南京大力发展的高端软件、先进电子信息制造等核心数字产业已成为当前关键的经济增长点,对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作用。
(二)数字新基建
一是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20年底,全市新建5G基站8710个,累计建设新建5G基站1.5万个。推动5G和各行业的融合应用,已签约5G融合应用项目92个,覆盖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社区)等13个领域。积极争取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落地南京。二是推动“双千兆”网络建设。全市推进高速宽带加速覆盖,发展千兆宽带用户9.2万个,南京骨干直连点带宽扩容至910G。三是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南京灾备节点)、江苏递归节点及7个行业(综合)二级节点的建设和运营。四是推动智慧电网物联建设。形成“坚强骨干+灵活接入”的一体化智慧电力通信网络,建成覆盖从终端、网络到平台服务的一整套安全防护基础设施。骨干信息传输网传输速率由2.5Gb/s提升至10Gb/s,传输带宽提升300%。建成投运世界首个全域覆盖1.8G频段电力无线专网,承载业务终端4万余个。五是着力建设紫金山实验室等数字经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网络2030”发展愿景,以网络操作系统、普适通信和内生安全等“命门”技术为主攻方向,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累计实现投入22.1316亿元,其中科研项目投入7.8716亿元,汇聚了超1000人的科研队伍。构建了“中国网络2030”新型体系与综合试验环境,目前全面覆盖长三角城市群的长三角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已于8月开通;持续开展了面向B5G/6G的泛在普适无线移动通信重大科研任务攻关和网络通信内生安全体系研究;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G专项总体项目。
(三)数字技术应用示范区建设
聚力紫东核心区“数字之城”建设,加快推动数字科技产业集聚、数字基建和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一是加快数字基建。根据《南京紫东核心区5G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逐步实现紫东核心区5G网络信号深度全覆盖,打造以城市极速网络、5G移动网络作为数字孪生信息传递的“智能通道”。二是夯实数字城市建设“数字底座”。重点建设全域智能的物联感知体系、泛在高速的通信网络、云边超一体算力设施。全面布设多功能信息杆,形成紫核“感知触角”。三是构建数字应用典型场景。根据《紫东核心区数字城市顶层规划》,建设智慧水务系统,形成“一图一库一平台”,便于掌握区域水质变化、水势动向;打造紫核大脑一期工程。依靠BIM、GIS、IOT数据监测统计,结合云平台、大数据、边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初步建设城市信息化模型,实现数字孪生城市的监测和管理能力。
(四)数字经济人才培养
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深入实施“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紫金山英才计划”等系列引才计划,持续引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端创新人才及团队。二是深化产教融合。以应用为导向,帮助企业与产教合作基础较好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技师学院等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一批数字经济产教融合联盟和人才培育基地,重点培养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化管理、电子竞技等新型数字专业人才。三是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南京大学卓越计划项目在我市成立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先扬剑量子计算机信息科技研究院,吉相传感与成像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二、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下一步打算
(一)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一是形成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优势产品。重点提升数据分析算法与工业知识、机理、经验的集成创新水平,形成一批面向不同工业场景的工业控制软件和工业智能软件。依托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优势,加快信息通信、数据集成分析、智能制造等领域技术研发,打造智能传感和控制、智能网关、工业安全等关键硬件产品。二是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医疗健康、金融商贸、交通运输、教育旅游、智慧城市等场景的融合应用,围绕算法、软件、传感器及芯片等领域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攻关。推进南京新型城域网在重点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全市人工智能算力一体化和资源池化,推动南京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三是推动未来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布局区块链、未来网络、量子信息、6G、信息安全等产业。四是持续发掘和推出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加强新兴数字技术创新产品推广,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试验区。引进龙头企业、培育高成长型企业、孵化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能,快速扩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
(二)夯实数字新基建基础
一是推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布局规划设计,加快5G和“双千兆”网络建设,推动运营商加快5G网络建设,提高5G网络服务质量。结合互联网龙头企业总部建设,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和超算中心、泛在感知设施的规划和落地。二是推动IPv6示范区建设,推动IPv6的行业应用,支撑5G、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推动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项目落地。三是推动适用于工业复杂场景的高实时、高可靠、高精度、广覆盖企业内外网络建设,重点依托紫金山实验室承担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专项,在全国率先建成城市级的标杆外网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重点行业加快内网建设改造。四是加快推进国家顶级节点灾备中心、标识数据管理系统、标识解析递归节点、标识解析国际服务平台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展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试点示范。支持高校、科研机构、高新园区、行业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建设,合作建立标识解析研究机构。
(三)支持紫东核心区“数字之城”建设
一是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按照“一主两特”核心思路,依托数字城市建设,加快推动数据、算法、算力等核心数字产业资源集聚发展。重点推动自媒体、电竞直播、游戏动漫、数字影音等特色数字文化产业,以及科技会展、工业设计、数字教育培训等为特色的数字服务业发展。二是推动数字产业资源导入。围绕紫东核心区数字产业定位,加强数字产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等要素资源引进落地,加大对核心区的倾斜支持力度。三是支持紫东核心区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建设。在紫东核心区组织全市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发布专场活动,打造全市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品牌活动。四是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和“紫核大脑”数字基座。
(四)开展数字化人才培训
探索建立数字化转型人才培训基地,围绕智慧城市、数字政府、人工智能、5G、区块链、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开设数字经济培训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体系。依托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等机构,面向企业信息化技术骨干和社会数字化转型紧缺人才需求,围绕数据通信、云计算、大数据、机器视觉等专业领域,开设专业技能培训认证班。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