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170号提案的答复
    (加强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7-22 11:18 来源: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民盟南京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加强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0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出台,对加强学校劳动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强的目标要求。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21年2月,《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十四五”时期推进全省劳动教育的号角已经吹响!南京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在劳动教育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顶层设计,正确认识劳动教育定位劳动教育不等同于一个专题教育,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一样,都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可以实现“以劳树德,锤炼学生优良品格,以劳增智,拓展学生知识才干,以劳强体,塑造学生强健体魄,以劳育美,培育学生审美情趣”的目标。南京市正在深入贯彻国家、省关于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积极开展调研,强化顶层设计,筹划制定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统筹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领域共同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同时指导各学校落实好劳动教育课时安排,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高中不少于6个必修学分。职业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

    2.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在落实好劳动教育单独授课的同时,不断加强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学生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

    学校结合校情,积极开辟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劳动实践基地,如致远外小乐山路分校的“乐山农场”劳动实践基地、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的“行知苑”劳动基地、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五一农场等,搭建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平台,让学生人人参与劳动、个个经受锻炼,成为劳动实践的主人。学校积极结合社团活动、校外活动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涉及家政、烹饪、手工、园艺、STEAM创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在润物无声中实现劳动体验,如东山小学的“小鲁班”木工社、竹程小学“亲竹”工研坊、光华东街小学“动漫梦工厂”、岱山实小“班级宴会”、武定新村小学“秦淮灯韵润童心”、南师附小“匠心筑梦,我行我”主题、金中实小“童画茶韵”等开发项目,取得良好效果。

    3.发挥家庭、社会作用,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给家长的公开信、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引领家长自觉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充分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提供劳动实践机会,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形成育人合力。近两年来,我市连续在寒假开展“金陵娃一起劳动吧”活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对推进劳动教育家校协同育人起到了很好的推广示范作用,受到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我局还积极加强部门联动,拓展校外劳动资源。2020年,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遴选南京市青少年现代农业文明校外实践基地30家,加强休闲农业与劳动教育、农耕文化传承的融合,促进南京市休闲农业与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正通过切实有效举措助力劳动教育落地生根。诚如提案中所分析的,我市在劳动教育推进中还有大量工作需要进一步落实。提案提出的建议具体实在,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思路。

    1.构建中小学一体化的劳动教育体系一是统筹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拟成立南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规划中小学劳动教育,推动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相互衔接。指导中小学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劳动教育。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格局。二是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劳动教育指南,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开展劳动教育。小学低年级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小学中高年级注重卫生和劳动习惯养成,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适当开展校内外公益劳动,让学生体验劳动合作,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初中阶段注重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普通高中注重丰富职业体验,开展社会服务和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三是改进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完善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重点结合专业特点,依托实习实训,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和诚实劳动意识,提升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四是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组织开展中小学劳动成果展示活动,建立完善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劳动教育课程的多元主体评价,关注对劳动教育价值意义的理解,将劳动教育落实于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之中,同时有机融入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中。结合中、高考改革,探索将初高中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职业体验作为课时纳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中高考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和毕业的必要条件。五是以多方合力保障劳动教育的开展。在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和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的同时,继续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机会,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机构等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养老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2.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一是分学段设计劳动教育清单,依托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劳动实践场所,开发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如学农劳动课程(播种、除草、种植、施肥、收获、野炊、压花、叶脉书签等);学工劳动课程(陶艺、编织、创客制作、木工、金工、水工、电工等);自我服务类劳动课程(洗衣叠被、床铺整理、洗碗抹桌、扫地拖地、卫生大扫除等);志愿服务类劳动课程(参与社区劳动、公益服务等)。二是整合我市优质产业资源,比如智能机器人、新材料、数字艺术、非遗文化、艺术设计等领域,构建面向中小学生开放的素质拓展资源库。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三是继续遴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现有的青少年科学素养研学实践营地、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农耕文化实践基地、未成年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非遗文化实践基地等有机融合,构成全方位覆盖的劳动教育基地群,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提供可靠保障。

    3.加强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鼓励聘请当地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相关行业专业人士、劳动模范、企业师傅等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设置荣誉教师岗、实践导师岗,多渠道配备兼职教师。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动员少先队、共青团、党支部以及学生社团等力量,合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二是加强劳动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市、区两级中小学教研机构要配备劳动教育教研员。指导中小学建立劳动教育教研组。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评比活动。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内容,强化教师劳动意识和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自觉性。聘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对劳动教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市区两级每年开展劳动教育教师专项培训。探索建立德育、体育、艺术、心理健康教师与劳动教育教师融合培养培训新机制。三是建立劳动教育教师激励机制。积极落实《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将劳动教育履职情况纳入教师职务评聘和教育教学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完善工作绩效评价标准、职称评定办法,保障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开展劳动教育学科的教师职称评审,保障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晋升权利,探索劳动教育“市学带”、“市青优”、“专业基本功大赛”单列的可能。

    提案所关注的,正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我们将继续完善劳动教育体系,确保课时,确定内容,健全评价,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衷心感谢民盟南京市委对南京教育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为我市教育发展献计献策。

     


                                          南京市教育局
                                         2021年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