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352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集成电路产业强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6-24 15:13 来源:市发改委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王春华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集成电路产业强链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部署和要求,抢抓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新机遇,把集成电路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八大产业链之一,坚持系统运筹、扁平指挥、闭环管理、高效执行,通过支持重点企业发展、积极招引人才、产业政策联动共享、建立专家咨询机制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集成电路企业400余家,基本覆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设备等全产业链。全市规模以上集成电路企业合计157家,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28.49亿元,同比增长37.9%。在面临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下,产业链不仅实现了逆势增长,在全国、全省还实现了争先进位。芯思想研究院329日发布的2021年中国大陆城市集成电路竞争力排行榜中,我市集成电路竞争力从2019年的第15位前进6位,排名第9位。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资料显示,2020年我市IC设计业规模达到147.9亿元,位居城市排名第7位;销售以123.1%的增速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2位(仅次于重庆20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9.3个百分点。

    按照突出重点、错位发展、相互支撑的推进原则,全市集成电路差异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江北新区主要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设计及服务产业,浦口区主要发展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封测和设备制造产业,江宁开发区着力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射频产业基地,其他重点园区(包括南京软件谷、徐庄高新园、麒麟高新园、新港高新园等园区)加快发展光电子、物联网、电源管理、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的集成电路中高端芯片设计、服务产业。

    二、当前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1.  聚焦龙头企业培育。依据综合规模大、发展潜力高、科技创新能力强三项原则,我们挑选出华天科技、国博电子、芯华章等30家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充分保障要素供应,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实行清单销号制,力争培育一批“链主”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信息溢出、人才溢出、管理溢出和技术溢出效应,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2.  提升政策统筹性和均衡性。在江北新区、浦口区等研究出台《关于优化升级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政策》《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系列文件基础上,2020年,专班出台了《关于推动重点板块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共用联动的通知》,按照“试在江北、用在南京、覆盖全市IC企业”原则,推进生产要素、科创资源和产业政策共享,加大对重点企业以及领军人才奖补,避免各区之间的同质竞争、层层加码。软件谷和江宁开发区的集成电路专项政策近期将正式出台,在上规模奖励、EDA工具补助、个税奖补、人才生活补贴等方面全面对标江北新区、浦口区,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增强。

    3.  推进产业链供需对接。组织启动“汽车电子芯机联动产业联盟”、龙头企业产业链生态链座谈会(中兴通讯专场)、宁镇两市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同“芯”活动、智能电网芯机联动专场对接会等多种活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加强汽车芯片企业与整车、汽车电子模块等应用领域企业之间的“芯机”联动协同,以整车带芯片、以芯片促整车,推动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拓宽产业发展实施路径,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4.  做好银企融资对接沟通桥梁。开展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融资对接暨专场路演活动,解读了金融服务和政府基金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发布了首批20多家集成电路企业融资信息,签约了总规模约135亿元的贷款授信和创投基金。组织5家集成电路企业通过深交所“燧石星火”和“南京金服”平台面向全国投资机构和投资人进行线上直播路演。

    5.  全力解决产业链人才需求。在《南京市人才安居办法(试行)》《南京市高层次人才举荐办法(试行)》等人才普惠性政策基础上,江北新区还出台集成电路人才专项政策《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政策(试行)》,从人才引进、留才奖励、人才培养、生活配套等多方面夯实人才金字塔基座。鼓励集成电路培训基地联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实践课程,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产业人才的培养,填补国内尖端职业人才培养空白。

    6.  组建集成电路产业链专家库。当前,依托市内外研究机构、金融投资和智库力量,市集成电路产业链已建立专家决策咨询体系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从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出发,关注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和前沿趋势,在项目申报、资金奖补等决策中提出高质量的咨询意见,开展重大问题和政策研究,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三、下一步工作

    1.  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招商。我们将充分吸收采纳委员们的建议,参考市场化机制等多方面因素评估审视集成电路投资以及创新,帮助本地企业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和自主创新,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和产业化,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聚焦产业链关键短板环节,围绕国基南方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企业,不断提升本土配套能力。同时,吸取D项目教训,严格落实项目招引、论证相关要求,落实国家指导相关要求,做好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汇报、沟通工作。

    2. 加大对企金融服务支持。充分发挥市、区两级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大基金二期支持,为龙头企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股权投资支持,加大对初创期企业及前沿领域项目的直接股权融资支持。撬动社会资本支持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争取更多国有资本介入。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做好银企对接,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

    3. 加紧建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两所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学科建设为基础,发挥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平台作用,建立“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建立全流程工程实践项目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紧缺适用型芯片设计研发创新骨干力量。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微电子人才培养基地,推动研究生工作站进企业,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和集成电路企业技术优势,培养高素质集成电路产业应用型本地人才。

    4.  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水平。继续通过芯机联动系列活动,发挥整机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水平。进一步拓展“基于城市公共服务的低速自动驾驶芯机联动”等应用平台建设,围绕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和迭代升级,加快应用场景开发建设,提高产业链发展市场“粘度”。

    5. 营造产业发展良好营商环境。一是适时修订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链重点企业培育库名单。根据企业的综合规模、发展潜力、科技创新能力三个维度,结合企业近两年发展实际状况,进行企业培育库名单的动态调整。二是持续推进全市各重点板块集成电路政策共用联动工作,推动各相关板块切实做好重点企业奖补工作。扩大政策申报的企业范围,使符合要求的企业“应享尽享”,特别是做好服务业企业专项政策、资金申报的上门指导服务。三是进一步完善专家咨询机制,吸纳更多高水平专家进入专家库,并在更多产业链发展方面发挥专家咨询作用。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