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060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进一步缓解城市老旧小区停车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7-30 09:54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农工党南京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缓解城区老旧小区机动车停放难题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坚持规划先行,分类布局公共停车设施

    2012年,市规划资源局牵头编制完成了《南京市城市停车设施规划(2012-2020)》,规划在2010年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坚持以“调控”作为此次停车设施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坚持“供需统筹,以供定需”和“区域差别化”的理念,充分体现停车设施分区、分类、分时、分价的调控思想,构建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导、公共停车设施为补充的城市停车体系。为适应南京新阶段的停车设施发展要求,实现停车与城市发展的良好互动,2018年,市规划资源局完成了《南京市停车设施规划(修编)》。规划延续12供需统筹,以供定需区域差别化的理念,在中心城区及周边城市连绵区内规划布局路外公共停车场。

    2018年,市规划资源局在调研我市老旧小区停车总体情况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提出了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对策研究。2019年,市规划资源局试点开展了城北、城东两个片区老旧小区周边用地增配公共停车泊位详细规划,在梳理城北、城东两个片区内未出让及待更新的商业办公、社区服务中心、学校等用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路网容量、建设难度、轨道交通建设影响等多个因素,提出两个片区内部增配公共停车泊位规划布局方案及建设规模。该规划已于20212月获市政府批复,下一步,将按照市政府要求开展江南绕城公路范围内其他区域老旧小区周边用地增配公共停车泊位详细规划工作。

    二、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

    为加强我市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管理,增加公共停车设施供给,切实缓解主城区“停车难”问题,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市交通局牵头编制了《进一步加强南京市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交通局等七个市级部门联合印发,于202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指导意见》从规划调控、项目审批、土地政策、奖补政策等方面明确了配套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在停车设施建设形式方面,始终坚持集约挖潜,鼓励既有停车资源的开放共享,有效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地上和地下空间资源,增强土地的复合利用;鼓励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的停车设施。

    三、充分发掘停车资源,加强管理管控

    (一)开展主城区停车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研究。按照市政府部署要求,我局启动了主城区停车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规划方案阶段)研究工作,目前已完成课题大纲评审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正在开展规划方案编制工作。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根据城市和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统筹考虑现状及未来停车供需关系等特征,在现状停车总体供需情况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估片区交通承载能力和动静态交通协调发展趋势,分类划分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片区、一般片区、基本平衡片区等治理单元,以动静态交通协同发展和需求管理为导向,提出停车协同治理的策略和措施,从片区整体停车供需、居民夜间停车、动静态交通协调关系等方面评价方案的合理性和预期效果。

    (二)挖潜小区内部停车位。市房产局针对老旧小区停车位、房屋防水、小区绿化等问题,在征集居民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量身定制个性化改造方案,利用小区内较宽的空地、道路,因地制宜开辟小区或路边停车泊位。通过引进立体停车库等方式,增加空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矛盾。同时利用社会资源缓解小区停车难,开发建设“智慧家园”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共享系统模块将进一步从业主需求角度出发,将小区停车资源纳入管理平台,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整合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停车位利用率。

    (三)推进停车共享政策研究。目前,市城管局正牵头开展《关于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以及相关开放共享停车场收费、备案、管理等配套政策的研究工作。同时我市有一批试点已实现停车共享,一是推进机关单位停车位的开放共享,新城大厦、台城大厦、成贤街43号等市级机关集中办公区停车场、栖霞区政务服务中心、鼓楼滨江管委会停车场等已基本实现对外开放错时停车共享。二是实施停车泊位智慧化改造,在秦淮区小火瓦巷试点高位视频,在玄武区高楼门试点安装NB地磁,在五台山、南京火车站地下停车场进行ETC无感支付改造,停车共享技术得到应用和发展。三是利用“宁停车APP”公众端推广“错时共享”停车方案,南京智慧停车有限责任公司与南京电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首批13个停车场、163个车位实现对外共享,有效缓解了周边居民的停车难题。四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停车位互换APP”在江宁区对近30个居民小区进行停车设施信息联网,实现小区空余停车泊位的停车共享。

    (四)加强物业管理。市房产局要求物业服务企业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小区内道路交通进行疏导,加强对车辆的管理。一是明确管理责任,各物业服务企业应做到配备专门的停车管理人员,健全管理服务规章制度,确保小区内消防等安全通道行驶通畅;二是加强停车登记,发放车辆通行证。通过车辆分流减少小区停车数量,缓解小区停车难矛盾;三是在老旧小区的进出口安装门禁系统,采用智能化电子设备对车辆管控,防止外来车辆随意停放。

    (五)加强小区周边道路管理管控。一是合理设置微循环片区及单行线,通过“一侧停车,一侧禁停”的管理措施,在保证道路畅通的前提下,增设了一批路内临时停车泊位。同时,在有条件的主次干道合理设置“错时”停车位,如在长江路、太平北路、水西门大街等部分道路上,均设置了“夜间免费”停车位;二是在加大主次干道违停处罚的基础上,会同城管部门加强支路街巷停车管理,加大“僵尸车”清理力度,不断改善老旧小区周边停车秩序。

    (六)推行融合管理模式。市城管局探索建立市区街社区“四级管理”体系。在总结多年市区街三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停车管理向社区延伸,真正抓好末端微循环的落实。市级停车管理部门,落实考核、监管责任,对融合管理区停车秩序进行巡查管理。区停车设施管理中心结合小区停车需求及周边道路泊位情况,制定合理道路临时停车泊位配置方案,解决小区刚需。街道停车管理站配合各区停车设施管理中心做好小区居民停车需求建档。对小区内部停车条件进行摸排,统计超出小区承载量停车需求。配合区停车设施管理中心做好道路泊位分配,协调周边企事业单位开展错时停车。各社区协调物业部门成立自治管理委员会,做好小区内部及道路融合管理泊位的日常管理工作。探索“大物业”的管理模式,探索将周边部分泊位纳入物业小区管理体系,在程序规范、约定合法的前提下,通过物业的统一管理最大程度的解决小区停车需求,形成车位有序流转,提高车位利用效率,提升管理水平。2019年,主城六区范围内选定玄武区新庄花园、秦淮区御河苑、建邺区康怡花园、鼓楼区迎江园小区、栖霞区仙林新村、雨花台区普德村小区等10个停车矛盾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老旧小区,在对他们停车需求分类建档的基础上,针对性制定超出小区承载量的停车需求解决方案,完成周边停车资源合理匹配,逐步实施小区内部泊位与周边道路临时泊位融合管理。2020年完成了103个小区停车融合管理的任务,其中老旧小区97个,目前融合管理泊位共24782个,其中小区内停车泊位9852个,小区周边路内停车泊位9635个,小区周边停车场停车泊位5295个。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

         2021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