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275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 社区养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7-26 09:38 来源: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市政协教卫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社区养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感谢对南京养老工作,特别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本提案,我局高度重视,经与市医疗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委等协办单位商议,现答复如下:

    一、 关于完善服务模式,实现智慧养老

    认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采取积极措施完善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模式,促进养老智慧化。一是建立监管体系。市级在全国率先成立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承担养老补贴、养老服务、养老工作三大监管职能;推动区、镇街依托相应服务设施实施区域内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每年委托专业第三方实施等级评估,已评定3A级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62家,根据新国标评定三级以上养老服务机构46家(其中5家参评省级组织的5级机构)。二是坚持标准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强制性标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及国家推荐性标准《养老机构基本规范》《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等标准。同时,出台南京市地方标准《养老服务热线服务规范》《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导则》等,积极做好贯标工作。三是推进智慧管理。推进全市智慧养老工作和为老服务信息化工作,推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通过网站、微信等渠道,实时公布全市养老机构。同时,在我的南京”APP也能查询养老服务机构。完善以12349养老服务热线为基础的全市养老院服务质量信息化监管平台,建立凡补必评、凡服务必评、凡评必挂钩养老服务评估机制,为养老服务大数据应用和开放提供支撑,建设透明服务、明白消费、实时监管的虚拟养老院。四是搭建立体监控。完善第三方电话回访的评估机制,解决对老人回访难问题,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事中、事后监管。通过智能穿戴等设备实时了解老年人生理指标和定位信息。通过助老卡刷卡和养老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状况。在社区居家养老组织推广使用指纹采集和具有定位功能的二维码等新技术,提高监督管理的精准度。

    二、关于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

    出台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主体为实体医疗机构。目前,南京地区参加试点的三级医疗机构12家、二级医疗机构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8家、护理站1家和护理院1家。初步形成以专科护理为主、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补的创新服务模式。经过实践,基本构建南京特色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三类平台:一是以鼓楼医院为代表的公立医院自建平台;二是以南医大二附院为代表的借助第三方平台,通过线上预约、线下服务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三是结合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由区卫健委牵头,以护理联盟形式形成区域化的服务模式,所有政府办二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除六合区以外均以这种模式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医疗机构按照各自定位,建立联动机制,注重差异化发展。三级医院主要承担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和引领,基层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具体落实各项医疗服务。各医疗机构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以省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服务项目名录为基础,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特需服务。同时,确定服务对象、服务流程;明确提供服务的护理人员资质要求,组建以专科护士为核心的网约护士团队;制定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包括病人、护士和互联网的安全保障、风险防控措施等。

    根据《江苏省医疗保障局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部分医疗服务的通知》(苏医保发〔202010号)要求,为减少医疗机构人群聚集导致的院内感染风险,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20203月,市医保局牵头组织市卫健委、人社局、大数据局等推进解决医保在线支付问题。2018年,市人社局和市信息中心已在我的南京”APP上开通了在线支付测试接口,两家单位在2020年又为多家医院开通了挂号和普通门诊的在线支付功能。截至目前,在我的南京上已经有27家医院实现脱卡支付。金保二期系统2018年上线,设计时未预料到医保线上服务量会出现迅猛的增长,导致在推进脱卡支付的过程中系统资源量不足。为保障金保二期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市人社局在没有增加系统资源的情况下,脱卡支付推进工作相对放缓。下一步,在推进建设独立的医保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将增加系统资源,为加快推进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脱卡支付工作奠定基础。

    三、 关于加强数据管理,提供后台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是建立数据资源管理制度。2019年,市大数据局成立后,着手制定了《南京市政务数据管理暂行办法》(政府令第329号),建立起我市首个政务数据管理法规性文件。20206月,出台《南京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对信息化项目开发中的数据建设要求。202010月,依据《南京市政务数据管理暂行办法》编制印发了《南京市政务数据归集、共享、开放实施细则》,重点细化了数据目录编制、数据归集以及共享、开放的流程要求。同时,在市绩效办的支持下,将政务数据工作纳入了年度市级机关对标找差绩效考核体系中。今年以来,为进一步优化全市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强化数据资源的顶层统筹,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建立健全权威高效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正在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和数据有序共享的工作意见》。

    二是建设政务数据共享平台。目前,市级层面数据平台主要包括: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共享交换平台、基于区块链的电子证照平台和视频监控联网平台、信用信息平台。其中,市共享交换平台较为频繁的使用了国家、省、市级40多家单位的400多个数据集,实现数据开放和共享接口170多个,共支撑20多个部门、50多个应用。基于以上数据平台,我们进一步开发了提供部门在线访问、申请数据的共享网站,以及提供社会线上访问、申请数据的开放网站,为全市政务部门提供了访问数据入口。

    三是加强养老数据共享应用。一方面,市大数据中心已与市公安局建立户籍人口数据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全市户籍人口的基础信息,已归集的老龄人口基础数据涵盖户籍和暂住人口,户籍约161万,暂住人口约40万,为养老服务和应用工作从人口层面初步建立数据支撑。目前在养老方面的数据还不完善。另一方面,目前,依托我的南京”APP丰富养老服务相关功能模块,目前已有的功能模块包括:养老地图、养老服务记录查询和时间银行等,各类应用可以提供全市养老机构和助餐点信息查询、养老服务记录明细查询、志愿者注册、服务对象注册、服务对象下单、志愿者接单等服务。

    四是提升软硬件支撑能力。为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数据的平台支撑和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新一代政务云建设,加快完善网络和云计算基础平台提升支撑能力。目前,麒麟政务数据中心已经完成机房装修标段和政务云标段的全部施工工作,拟于近期验收。新一代政务云项目已开始施工部署,项目建成后将更好地为各部门提供网络、存储、计算以及人工智能、超算等系统软硬件服务,支撑各业务部门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信息系统整体部署、业务应用有效协同。同时,正推进《南京市政务数据归集、共享、开放实施细则》年度修订工作,补充完善基础政务数据目录,为养老相关数据的归集共享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

    下一步,将按照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总体要求,继续做好全市养老数据的归集、共享和应用工作。一方面,根据业务部门的工作需求及养老服务应用场景,进一步梳理养老相关的应用数据,对应做好新增数据的归集工作,会同相关部门研究统一养老数据的格式和标准,提升数据质量,形成更为完整、准确的养老服务主题数据库。另一方面,依托市新一代政务云系统,进一步完善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为养老服务相关业务部门开通数据共享账号权限,实现对养老服务相关数据的在线共享应用。持续推进养老数据梳理,为实施养老精准服务做好数据支撑。

    四、 关于筑牢医疗机构网底,努力形成基层医疗服务完整的体系

    近几年,我市医养结合初步形成了医养签约养办医医办养嵌入式“CCRC康养社区等相对成熟的服务模式。目前,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的有171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的有186对,养老机构开设护理院、医务室等医疗机构的有197家,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有15家。银城CCRC康养社区、泰乐城、九如城等,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养老及老年教育等多功能服务。努力通过增加老年医疗资源和医护人员数量,解决医养结合发展的医疗短板问题。一是通过建设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增加老年医疗服务的供给。全市目前有民营三级老年病医院一家,市级机关医院挂牌老年病医院,正在争创三级;22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有14家开设老年病专科,今年将达到16家。有康复医院、护理院(站)1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设康复医学科103家。全市组建1002个家庭医生全科团队,为签约的74.91万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在1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67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覆盖不到的地方,设立了237个家庭医生工作室,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米,去年开设家庭病床15039人次,同比增长32.5%,为全市9060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了免费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服务。二是通过创建、培训等方式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活动,推动医疗机构开展适老化改造和老年友善服务,今年全市50%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要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去年,印发《南京市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对全市120多家医养结合机构相关人员进行《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约合作服务指南(试行)》等内容的培训,全面开展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检查,努力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水平。

    五、 关于加快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步伐

    始终高度重视适老化改造改造。一是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员等经济困难人群中的高龄、失能、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作为居家适老化改造重点对象,及时排定工作计划,认真抓好落实。二是按每百户15—2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社区养老用房,在全国率先采取两无偿一优先的办法,即明确社区40%以上用房无偿用于养老服务,公建配套的养老服务设施无偿提供给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用房优先用于养老设施,既保证养老服务设施的有效供给,又降低了养老服务组织的运营成本。三是根据南京市居住区公共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占用整改办法的要求,2020年,市民政局、规划资源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公共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占用整改检查的通知》,于526日至610日开展了为期12天的检查,8月底进行复查,年内完成整改并销号。今年将继续开展该工作,保障居住区配套建设的养老服务用房的规范使用。四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在小区新建或者依托社区配置养老服务用房,适当增设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休息座椅、阅报栏、健身器材等休闲服务设施。在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将改造或建设小区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纳入基础类改造项目统筹实施,有条件的小区,积极推进加装电梯,养老、助餐等社区专项服务设施。下一步,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决策部署,将继续在老旧小区改造和省级宜居住区创建过程中,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一方面整合小区资源,进一步加大拆违治乱整破力度,整合小区内的商业用房、社区用房、闲置用房等资源,为建设养老服务用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整合小区周边闲置用地,加大老年活动场所、养老助餐、休闲健身等适老配套设施的建设,提供硬件基础,为推进我市社区养老高质量发展不断努力。

     

     

    南京市民政局

                               202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