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游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挥政协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重要作用的建议》提案收悉,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办理落实,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京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省政协有关工作要求,在开展“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中,坚持党委主导,把握政协性质定位,以“开放、融入、衔接、创新、求实”为导向,通过制作“协商议事会参考流程图”等,不断完善“选题—调研—协商—落实—反馈”五步工作流程和清单式(问题清单、建议清单、共识清单、结果清单)工作法,确保协商的精准性、针对性、互动性、实效性和公开性。
1. 以细致选题提升协商精准性。聚焦党政中心要事、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通过党委点题、委员荐题、群众出题、公开征集等方式遴选议题,选择诸如保障房片区环境提升、老小区“飞线充电”治理、拆迁安置房建设、农村污水管网改造等切口小、关联度广、群众关注度高、具备可协商性的议题开展协商,从小切口入手,解决大问题,也让协商更加贴近群众、更接地气。
2. 以深入调研提升协商针对性。坚持不调研不协商、先调研后协商、边调研边协商。协商会议召开前,组织参与协商人员对协商议题深入开展全流程的体验式调研、融入性视察,进一步知民情、察实情,全面了解各方意愿诉求,精准把握问题的关键症结,梳理“问题清单”,与党政相关部门进行会前双向沟通,探讨解决办法,达成初步共识,使调研成为提高协商成效的突破口。
3. 以平等交流提升协商互动性。积极营造理性、平等、宽松、依法、有序的协商氛围,鼓励有关部门同参与协商的政协委员、基层群众开展有问有答、互问互答的互动式交流,现场总结性回应相关意见建议,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协商“共识清单”和“建议清单”。同时,采用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途径活跃协商形式,增强协商开放性和参与面。
4. 以转化落实提升协商实效性。对达成共识、需要落实的事项,积极协助基层党委政府组织实施,及时反映协商过程中群众反映的全局性情况、建设性意见、可操作性建议,对协商建议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委员开展民主监督、调研视察、民主评议,跟踪建议办理情况,推动协商成果落到实处。
5. 以及时反馈提升协商公开性。跟踪协商成果落实情况,形成“结果清单”,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并及时向协商参与者反馈。对受基层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委托的协商事项,协商结果向基层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宣传协商议事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入报道协商工作成效、成功案例,让老百姓从具体事例中,切实感受到协商议事平台的作用,感受到委员就在身边,政协离自己很近,体现人民政协为人民。
目前,南京市政协系统“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正处在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的关键时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中央和省市委有关要求,加强党对协商议事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上级要求和地方实际“两结合”的建设思路,坚持开放共享和闭环管理“两促进”的管理原则,坚持党政所需和群众所盼“两兼顾”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建好、管好、用好“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
1. 坚持原则,确保协商工作“行稳致远”。一是坚持党委主导。提高政治站位,确保协商工作始终在党委主导下有组织地开展、有步骤地实施、有计划地进行。把牢政协性质定位,把好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边界,到位不越位、融合不替代。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围绕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开展协商,助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引导群众有序参与重大问题和民生热点的协商讨论,把社会各界的智慧和意愿诉求体现到协商成果中。三是坚持双向发力。围绕当地党政工作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精选协商议题,积极建言资政。主动下沉工作重心,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反映民意,广泛凝聚共识。四是坚持闭环思维。完善“选题—调研—协商—落实—反馈”工作流程,坚持过程把控和结果把控并重,确保选题的针对性、活动的计划性和成果的实效性。五是坚持因地制宜。贯彻不增加基层负担的原则,在落实好建设标准的同时,结合好当地的优势和特色,进行适度创新,增加个性化内容,展示不同内涵,使协商议事室成为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示范点。
2. 完善机制,确保协商工作“长效常态”。一是健全基层联络机制。引导委员依托协商议事室,深入社区(村)、企事业单位,开展协商议事、民意收集、政策宣讲等活动,变“纸对纸”征集意见为“面对面”反映问题,真正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二是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将各级协商议事室的办公地点、开放时间以及协商计划安排提前告知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方便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协商。三是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委员参与协商议事室所组织的协商履职活动纳入履职考评范围,在考核指标中予以充分体现,提升委员的重视程度。鼓励住地省市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基层协商议事活动。
3. 精准选题,确保协商工作“有的放矢”。一是以协商助推高质量发展。贯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切实把政协民主协商纳入基层党政决策程序,积极引导各级政协委员依托协商议事室,结合自身优势,聚焦专业领域,围绕地方改革发展稳定重大议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在决策之前和决策过程中进行有效协商,以“专业、精准、深刻、管用”为原则,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以议政建言的“言值”体现政协价值。二是以协商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通过基层协商议事室,引导各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把履职工作重心下移,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选择困扰基层群众、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作为协商议事、为民建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让协商工作更符合基层实际和群众期待,更接地气,切实以高质量的协商质效助推民生福祉的改善。三是以协商及时消除问题隐患。市区政协对各协商议事室汇总收集上来社情民意信息要加强分析研判,如发现苗头性、共性问题,要及时开展协商,了解情况、化解矛盾、排除隐患。一时难以解决的,可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向党委政府和上级政协反映,提供风险预警。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科学分析社会舆情和社会动态,防范和化解风险,提高施策的精准性、前瞻性,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
4. 创新形式,确保协商工作“与时俱进”。一是追求叠加效应。可依托现有资源叠加建设协商议事平台,对于部分没有条件单独建设协商议事室的地区,可几个社区(村)共用一个协商议事室,融“委员之家”、民主党派成员活动站、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做到“一室多用”。二是推动模式融合。探索“互联网+基层协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协商议事工作的支撑作用,突破场地、人员、时间和空间等诸多要素的限制,让政协委员和各界群众足不出户即可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参与协商议事。探索“界别+基层协商”模式。建立界别协商与基层协商双向互动机制,将政协界别人才资源的优势与基层街道(镇)熟悉情况的优势相结合,以课题为纽带,引导界别与街道(镇)政协工委开展合作协商,联合调研,全面提升协商成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探索“智库+基层协商”模式。根据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对政协委员进行梳理分类,建立参政议政人才库,通过协商议事室平台,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菜单式”支持帮助,共同“把脉”社会治理症结,切实增强协商靶向性和建言含金量。三是实现多元参与。贯彻利益相关方全程参与协商原则,在充分考虑议题类型、涉及范围、复杂程度的基础上,组织政协委员、党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基层群众、专家学者、利益相关群体共同商议,最大限度确保参与协商对象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调动各方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协商的积极性。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协商的引导,充分尊重社会组织的知情权、话语权、建议权,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我们也衷心地希望您能继续关注市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政协南京市委员会办公厅
2021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