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致公党南京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贵单位长期以来对南京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的关心支持。我市高度重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坚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青少年教育各个学段,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引导青少年深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有关做法如下。
1.用好课堂阵地,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开展思政教育,强化思政工作的针对性。一是充分挖掘各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将思政要求和学科育人功能落实到各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中,引导学校利用校本资源和社会资源系统设计爱国主题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德育渗透学科教育教学案例征集评选、“四史”学习教育课程优秀案例征集评选等活动,以赛促建,将爱国主义教育落细落实。会同市文明办共同编制《南京市中小学校“疫情教育必修课”》,联合主办《守望春天——南京市中小学校返校复学第一课》,充分用好疫情防控激发出的强大民族自信强化学生思政工作。二是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全员轮训,举办首批全市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题理论研修班,助推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提升;推出线上思政课程,市级平台推出百余节思政课(含微课),并推选部分课程至“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三是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组建“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依托南京市与南京大学共建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合作项目,全面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与实践,提升教育效果。
2.开展主题教育,强化爱党爱国意识。一是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全市推广使用《璞石成玉的秘密——孩子们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道——中学生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结合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我来说”系列主题教育和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德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二是深入开展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市教育局会同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妇联、市委党史办等部门在全市开展“百万庆百年永远跟党走”——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策划了21个100评选展示活动,实现了“四史”培训宣讲全员覆盖,主题教育全域覆盖,教育教学全过程覆盖。同时,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安小学少先队员重要回信精神、创建文明校园等融入学习教育中,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读“四史”故事、唱红色歌曲、参观红色景点,时时浸润红色文化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文化熏陶。与党史办合作编写的《烙印——南京红色文化读本》已在全市中小学推广。三是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会同市委宣传部编写《我们的节日——小学生读本》《“薪火相传——我们的节日”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意见》等,深挖节日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强化青少年的爱国精神和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家国情怀。
3.深耕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一方面,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设施建设相结合,与优秀师生典型选树相结合,不断强化思想引领、文化熏陶和榜样带动的育人功效。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结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时间点,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主题团(队)日、读书节、校园广播、橱窗展示等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浸润作用。另一方面,持续推进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工作。以全市67家德育示范基地学校为阵地,以德育工作创新奖、“一校一案”为评选抓手,校、区、市三级模式层层选拔,目前全市共有26个项目获评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南师附中树人学校获评全国“一校一案”典型案例,并作为第三批项目学校代表在省品格大会中作交流发言。
4.加强场馆建设,提升研学实践效果。近年来,南京市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相关要求,大力推进孙中山纪念馆、《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梅园新村纪念馆、西舍红色教育基地等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陈提升,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丰富展陈内容和展陈方式,深入挖掘宣传教育资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印发《关于在中小学春(秋)游、夏(冬)令营、研学旅行等校外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组织专家编写《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指导手册》,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升华爱党爱国意识。目前已创成三批101家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市教育局合作开发的“行前一课”教育活动已纳入南京市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国际课程班毕业班年级的思想政治课课程体系。
5.推动协同育人,提升家校共育人合力。着力构建政、校、家、社 “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格局,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关工作的意见》精神,推出《促进家校共育“十项举措”》,明确实现家校共促等重点任务,建立常态机制、加大专业队伍培训、开展专题宣讲。结合党史和青少年“四史”教育,探索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特殊亲子作业和家校共育示范项目,强化家校共育意识,提升家校共育合力,增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意识。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研究、吸收贵单位的意见建议,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江苏省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三年行动方案》《南京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案》等要求,在青少年中持续开展爱党爱国教育,并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不断丰富教育形式、活动载体,凝聚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力量,推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有创新、有成效。
1.进一步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完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学科育人教育模式,用好爱国主义教育读本,继续开展“薪火相传——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续深化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对其中的精品项目和优秀项目,进行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2.进一步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实践载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升级版;依托部分场馆,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公里文化服务圈;继续推进“中国南京红色在线”平台建设,打造“永不闭馆的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进一步加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供给。市委宣传部将会同市委党史办编写《烙印一一南京红色文化故事(青少版)》《中共南京地方组织早期领导人连环画丛书(第七辑)》,指导雨花台烈士陵园编写《传承——雨花英烈精神读本》(小学版、中学版),作为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辅助教材。推进市域内静海寺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王荷波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等5个现场教学点的教学内容研发。推出以“红色印迹”为主题的革命精神教育流线。《烙印一一南京红色文化故事(青少版)》《中共南京地方组织早期领导人连环画丛书(第七辑)》,指导雨花台烈士陵园编写《传承——雨花英烈精神读本》(小学版、中学版),作为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辅助教材;加强“云展览”“云课程”“云直播”等线上项目建设,着力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指导各爱国主义教育现场教学点的教学内容研发和“红色印迹”主题革命精神教育流线。
4.进一步营造全社会爱国主义教育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家校资源,发掘家长互助示范团重点项目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项目,通过“读书节”“特殊的家庭作业”等活动,鼓励亲子活动,共读红色经典、共访红色资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大力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完善“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工作机制;利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活动;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八礼四仪”教育实践活动;推动有条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场馆探索运用沉浸式体验、VR虚拟场景等新技术新方法,打造线上参观专栏和专区等,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重点面向青少年开展红色艺术展演、红色主题讲座、红色网络宣传等活动,营造浓厚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感谢贵单位对南京教育发展的关心支持,欢迎继续为我市教育工作献计献策。
南京市教育局 2021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