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鲁宏振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南京市环保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021年,南京环保产业持续向好,行业利润继续回升,中小微企业经营情况明显好转,南京环保产业发展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环境服务业占比显著提升。从传统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与施工、设施运营向注重服务和环境效果的环境综合服务延伸,第三方治理、环境绩效服务、环境金融等服务业态,呈快速发展态势;二是不同领域市场出现明显分化。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市场已近尾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行业较为平稳,区域流域环境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大气污染防治、工业固废和危废治理等市场增长较快;三是环保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随着环境标准的提升,需要监测和治理的污染物种类越多,提高了工程技术难度,激发了相关技术研发运用,催生了新的技术产品市场。
二、我市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做大做强环保产业的总体部署,我市充分发挥政策的支撑、引领和推动作用,打造我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一、统筹建设江南、江北环保产业园。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市建设了江南、江北环保产业园,成立南京市江南、江北环保产业园建设管理小组,实行一体化管理,强化政策保障措施支持园区和企业发展。优化园区总体规划并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强规划制度保障;研究制定生态补偿费补助办法,支持园区发展;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提供税收减免、专利入股、产品推广、土地使用等政策倾斜;对属地政府支持园区发展提供规划指标、资金奖补、考核加分等政策倾斜;入园企业绿色再生产品列入绿色产品目录和政府采购目录,优先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推广使用;优化配套激励政策及管理制度,降低审批门槛,简化环保产业行政审批流程,解决规划、土地、环评及基础设施配套等项目落地前期难题。
二、积极争取省市财政与金融政策支持。为激励银行加大对我市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信贷投放力度,设立“宁创贷”等政银合作产品,同时帮助企业积极争取省级“环保贷”资金支持;市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支持废水处理和土壤防治等绿色产业及碳达峰、碳中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我市符合要求的企业节能环保项目均可享受政策支持;同时,对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在政府采购评审活动中给予一定比例加分的优惠措施,逐步扩大节能环保产品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应用。经统计,2020年全市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采购总额9.05亿元;投资设立了扬子江生态中心天使基金,主要投资于环境保护与修复、清洁技术、先进材料等环保领域,目标规模2亿元,其中市级科创基金出资5000万元。
三、优化支持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发展。近年来,我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涉企资金支持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主要做法有: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技术装备投入,2019年和2020年,我市180多家企业环保项目获得市级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投入资金超2.2亿元,通过对企业实施环保技改项目进行财政补贴,促进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节能低碳等环保产业发展;二是加大各类专项整治行动支持,2020年统筹45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我市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和“散乱污”企业(作坊)专项整治,有序推动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作坊)退出市场。2021年,市财政局会同市工信局按照市委1号文要求,进一步优化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投入奖补机制,制定出台鼓励龙头企业开放供应链政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等政策,企业节能环保类项目只要符合申报要求均可享受政策资金补助。另外,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财政局组织市相关企业和单位积极申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2021年上半年上报省生态环境厅81个项目,总投资共计约25.8亿。
四、实施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在生态保护中的支撑、引领和推动作用,大力实施“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即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累计组建46家环保类新型研发机构,围绕环保关键技术领域,以技术创新与转化孵化为核心,坚持技术转化与企业培育并举,实现了从“0”到“1”再到“N”的产业化裂变。强化校地融合发展,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在宁转化成果,催生了一批环保领域创新型企业家,为区域、流域环境整体改善提供高质量科技服务。
近年来,推进实施“创业南京”英才计划,出台了人才安居办法、人才购买商品住房办法等文件,坚持“聚焦产业、服务企业、支持创业”导向,为人才安居提供全方位保障。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根据两位委员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推进环保产业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是合理布局环保产业结构。围绕减污降碳,以环境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发挥产业协同优势,对江南、江北环保产业园进行整合提升,发挥环保产业园的先行示范作用,建设成为低碳先行、资源循环示范园区,力争成为长三角地区以至全国标杆环保产业园,把南京打造成为环保产业强市。
二是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深入实施“宁聚计划”,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加强环保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构建和完善我市环境保护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推进研究成果的落地转化,强化科技创新对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是加大环保融资扶持力度。鼓励发行绿色企业债券,指导全市非金融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积极申请江苏省“绿色债券贴息”、“绿色产业企业发行上市奖励”、“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费补贴”、“绿色担保奖励补贴”,破解环保企业融资困境,减少融资成本,支持南京市环保产业项目发展。
四是推动设立碳中和基金。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设立碳中和基金,引导和撬动社会资金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领域流动和集聚,拓宽企业低碳转型和发展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推动我市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五是探索推进政府采购绿色建材试点工作。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范围和采购比例,加大节能环保产品推广应用;探索制定适合本地特色的绿色建材技术标准、选择一批政府投资性工程,推广应用绿色建材,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助力高品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
2021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