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168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试点建设“数字乡村”示范村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7-29 18:14 来源:市委网信办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民盟界别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试点建设“数字乡村”示范村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数字乡村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委网信办联合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发改、工信、科技、商务、通管等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深入开展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建设,大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积极发展乡村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初步形成了数字乡村建设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主要开展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统筹推进全市数字乡村工作。根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办发201931号)和《关于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苏办发202038号),市委网信办牵头全市各区和29个市级部门,围绕乡村数字基建提档升级、智慧农业升级赋能、信息技术惠农便民、乡村数字治理提升等方面重点任务,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明确发展目标任务、督促落实重点项目、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江苏数字乡村发展论坛并考察学习徐州丰县数字乡村建设经验,有力推动了全市数字乡村建设发展。

    二是深入开展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加快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领域创新应用,引导培育应用数字技术、发展数字经济的先进典型。去年7月,根据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7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市委网信办与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并指导浦口、溧水、六合等区积极申报国家试点,其中,浦口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溧水区成功入选首批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江宁区荣获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5家单位被评为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其中:江宁区获数字农业新技术应用基地县,六合区获农产品网络营销新业态发展基地县。积极推动我市相关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建立工作台账、完善领导工作机制和跨部门推进机制、编制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三是积极发展乡村新业态新模式。以推进全市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为抓手,促进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建设农村电商区级运营服务中心、镇(街)服务站、村(社区)服务点三级服务体系,着力打通农产品上行、日用品下行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目前,所有涉农区均已有示范区、镇、村、产业园区,其中,高淳、江宁、六合、浦口、溧水均被评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高淳区桠溪镇等6个乡镇被评为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街道),溧水区和凤镇乌飞塘村等30个村(社区)被评为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六合区马鞍街道南京空港经济园等10家园区被评为省级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街)区。连续5年成功举办南京国际智慧农业博览会,打造形成国内知名的智慧农业交流合作平台。在全省率先建设市智慧农业中心,形成全市农业农村部门信息集成共享、服务统筹协同、资源整合利用的统一门户

    四是深入实施乡村数字治理提升行动。深化农村善治推进工程,健全完善重点调度、情况通报、协调会办等工作机制,印发《关于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完善条块协同配合的平安乡村建设。强化农村平安建设考核督导力度,将平安建设纳入市对区党的建设统一考评。提升“雪亮工程”建设覆盖面,制定下发《全市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建设指导意见》,建成全市监控探头10.8万个,农村重点地区基本覆盖。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开展党员“五亮”活动,建立网格党支部4747个,网格党小组6935个,网格党建服务站3504个,网格党建实现全覆盖。建成覆盖全市乡村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中国法律服务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三大平台。深化法治乡村示范建设,开展“一村一品”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支持乡村因地制宜打造法治宣传栏、法律图书室、法治文化广场,创建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法治文化特色小镇等。

    五是重点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市现有41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9个。依托南京国家农创园和南京国家农高区,在农业物联网研发、应用、示范、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国家农创园以打造世界知名的农业硅谷为总体目标,智慧农业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前沿信息装备技术和农业深度跨界融合,实现农业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包含智慧生产、智慧经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南京国家农高区立足绿色智慧农业,重点在生物技术工程化,农业产业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做出示范,积极探索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业智慧高端发展之路。六合、高淳分别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新亮点。

    二、下一步落实建议的工作举措

    下一步,市委网信办、市农业农村局将认真对照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0168号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根据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牵头协调各区各部门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加快推动我市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建立数字乡村统筹协调机制。牵头建立市区两级、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统筹协调机制,共同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建设。督促指导我市数字乡村试点地区落实工作主体责任,加强统筹规划,细化实施方案,列出任务清单,确定重点项目,明确时间进度,配套政策资金,有力有序推进试点工作,确保今年底前完成浦口区国家试点验收,2022底前完成溧水区省级试点验收充分借鉴浙江安吉、德清、桐庐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引导各区结合实际,依据不同类型的乡村,尊重各地乡村特点和信息化发展规律,因地制宜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二是完善乡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会同发改、工信、通管等部门,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打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适用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实施光网乡村工程,积极部署400G光传输等新技术,推动农村地区光纤宽带改造升级和提速降费2025年,全市行政村全部实现4G网络全覆盖,重点行政村实现5G信号全覆盖固定光纤宽带具备千兆接入能力。加快推动农村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水务、智慧交通等建设。

    三是推动数字乡村创新发展。积极培育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应用。持续推进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网上商城、社区团购、直播带货、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重点支持固城湖螃蟹、南京雨花茶、南京盐水鸭、“金陵味稻”大米等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南京螃蟹、茶叶、盐水鸭等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探索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补齐乡村治理信息化短板。推广“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引导涉农行政村(社区)推进电商与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农民创新创业有机结合。支持农村基层组织和市场主体发展休闲农业、农耕体验、创意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农业等个性化、体验式农业新型业态。以特色田园乡村、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旅游重点村为重点,推进星级乡村民宿发展。到2025年,累计创建有较高知名度的主题创意农园100个,乡村民宿集聚区(民宿村)30个左右。

    四是夯实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完善“三农”信息服务体系,采用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APP等提升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水平。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完善基层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完善设施资源整合共享机制,研究制定乡村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共享规范,消除“数字孤岛”。探索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重点抓好网络扶贫行动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无缝衔接。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围绕“三农”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使用等各环节,落实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拓展农业产业信息地图系统功能,录入更多产业地图元素,丰富产业信息地图呈现内容,全力构建数字乡村一张图。

    五是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应用水平。加强政策扶持,推动各类主体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和自动化水平。紧紧围绕南京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精品园艺、特色水产、健康畜禽等农业主导产业,加快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示范、推广,夯实产业融合发展基础。大力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工程,以发展养殖、节水灌溉、植保无人机、农用机器人、智能农业机械等为重点,提升农业智能装备水平。组织参加南京国际智慧农业博览会,加快以农业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交流对接,提升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2025年,力争全市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占比达35%

    六是推进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省“农业电商人才万人培训计划”,开展网店运营推广、视觉营销、在线客服技巧等电商培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开设数字化专题课程,提高数字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开展各类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生产技能、较强管理能力和较高经营水平的现代高素质农民队伍。同时,依托农业院校、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加强基层农技人员信息素养培训,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数字化服务水平。全市每年完成农业电商人才培训600人次左右。

     

     

                            中共南京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委员会办公室

    202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