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民进界别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江北新区浦子口城遗址整体科学保护与展示利用的建议》提案收悉。江北新区高度重视,对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会商,并要求新区宣传和统战部牵头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浦口明城墙是大明都城南京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83年,附凤门等段被公布为浦口区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浦口中敌台遗址被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浦口明城墙遗址被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原有的市级、区级文保单位一起并入。目前文物本体包括城墙沿线的西敌台段、附凤门段、鼓楼岗段、中敌台段、沧波门段、黄姚五组段、杨北门段等点段,跨越江北新区泰山街道和顶山街道。因历史原因,大部分城墙本体已不复存在;尚存的城垣遗址文物本体及环境保护现状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物价值的发挥。
江北新区一直高度重视辖区内的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针对浦口明城墙遗址保护已开展相关工作:
一、启动编制《明城墙遗址保护规划》
2021年初,新区和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在全市区级层面率先开展了《明城墙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围绕浦口明城墙遗址的历史、价值、现状等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估,提出文物本体和环境保护、展示利用结构体系、保护管理要求、考古研究方向等内容,重点提出:一是保证文物本体安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点段分批进行保护修缮。二是建议选择沧波门段(该段瓮城是南京卫城中现存唯一的瓮城)、附凤门段(附近建设有江北新区红色广场)等展示利用条件较好的点段,改善文物赋存条件,提升文物利用水平,重点展示浦口明城墙遗址文化地标形象。规划还提出:以“一园一带,两点两区”的展示体系,“一园”即沧波门遗址公园;“一带”即浦口明城墙遗址风光带(结合鼓楼岗段、附凤门段、西敌台、西护城河);“两点”即西敌台遗址展示点、黄姚五组段遗址展示点;“两区”即中敌台段山林风貌展示区,杨北门段山林风貌展示区。待规划公布后,将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实施。通过展示线路,将浦口明城墙遗址与江北新区主要文化资源点及南京城墙进行串联,主动融入区域文化游线。
为做好对浦子口城遗址的整体科学保护与展示利用,新区还将按照“保护先行、活化利用、统筹协调”的思路,在江北新区国土空间规划中加强浦子口城遗址的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一是强化紫线的约束性管控,将浦子口城遗址的空间信息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紫线;二是协调统筹各专项规划,鉴于浦子口城遗址所在区域与江北新区红色资源集中分布区域呈现部分空间重合,新区将衔接好正在编制的《浦口明城墙遗址保护规划》和《江北新区直管区红色资源梳理及空间管控专项规划》以及相关规划关系,共同讲好历史故事和红色故事。
二、 做好日常文物保护
在做好规划,提出远景目标的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浦口明城墙遗址现状,新区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落实辖区管理职责,在日常巡查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电子摄像头、发动周边文物志愿者参与保护监督等办法,“技防”+“人防”,实施系列保护举措;与新区检察院形成联动工作机制,将文物保护纳入公益诉讼范围;开展广泛的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利用“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文博之夏”等活动,形成人人关心爱护文物、自觉遵守文物法规的浓厚氛围。
由于目前浦口城墙遗址文物本体保存现状不理想,新区将结合江北新区总体建设,根据公布后保护规划内容,按照本体保护工作、环境整治工作、展示工作、考古研究工作、管理工作等五个方面,分计划推进浦口明城墙遗址文物本体修缮工程。同时,开展好文化遗产解读工作,讲好故事,使文物得到合理展示和利用。
三、 做好浦口明城墙遗址保护和利用相关工作
浦新街30号民居,位于明城墙遗址附凤门段,最近处距城墙遗址距离仅为2米,2014年被浦口区文广局公布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该建筑面阔11.9米、总进深19.4 米,前后二进带厢房和中间院子,院子宽5.1、长5.4米。该处不可移动文物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且无法找到产权单位。2019年,新区管委会专门拨款200余万元对该处不可移动文物点进行修缮。目前,已经作为附凤门段一处集中展示城墙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交汇点。
从2018年至今,新区组织属地街道收集散落的城砖,目前妥善保存在顶山街道集中存放点,数量约有万余块。待后期条件成熟,将做进一步的研究、展示。
根据规划的目标,“推动浦口明城墙遗址纳入南京城墙管理保护中心管理,积极参与‘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工作。”新区还将主动与南京市城墙管理中心对接,争取将浦口明城墙遗址作为南京城墙遗产纳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工作,有助于遗产的长期保护管理。
感谢你们对新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恳请委员们对新区工作继续给予关注和指导。
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
2021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