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宋立君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普及农村急救知识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涉农区6个,即新五区和栖霞区,这是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区。截至2020年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共13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71个(其中村卫生室332个),基本做到村村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卫生室。我市采用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的模式,村卫生室人员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聘用,目前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实施率、乡镇卫生院办比例均达到100%。
村卫生室设备依据《村卫生室(所)基本标准》配备。村卫生室(所)设备包括基本设备、急救设备和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三大类,其中急救设备包括:氧气瓶(袋)、开口器、牙垫、口腔通气道和人工呼吸器。
二、 目前所做的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医疗知识方面
一是加强普及性救护知识宣传。市卫生健康委针对常见突发疾病、外伤等的处理方式编写制作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海报、宣传册,通过各区爱卫办发到街道(镇)、村,进行广泛宣传。市红十字会通过电视节目、广播访谈、公益广告、网站、微信等多种形式,普及现场急救基本知识;聘请省广播电台主持人苇泱为“应急救护形象大使”,利用新闻广播进行宣传,每月组织在网上报名参加应急救护员的培训。
二是加强农村居民急救知识科普。市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运用“两微一端”(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开展急救知识健康科普,并通过村委会向农村居民进行大力推广;“十三五”期间,还通过自救互救素养提升项目,进农村培训95849人次,宣传教育约5900人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87万余册。市红十字会通过知识下乡的方式对农村人员进行知识普及。
三是建设急救培训普及平台。目前为止,市红十字会在全市建有“博爱家园”81个(其中涉农区29个),“博爱家园”项目包括了为社区提供防灾减灾与环境治理的硬件建设、为社区成员提供自救互救、卫生健康知识培训等能力培训以及志愿服务,每个“博爱家园”常规开展社会应急救护课堂,扩大应急救护培训的骨干力量。
(二)加强农村地区急救设备投入及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方面
一是以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为抓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市卫生健康委出台《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积极推动以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为主体、与区域内基层机构联网协作运行的一体化服务体系,目前已有5家机构建成并达到江苏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基本标准,有3家机构被评为首批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基本建成单位。
二是推动基层(包括农村地区)AED投放。红十字基层组织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和其他组织拓展,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按照江苏省《基层组织建设意见》和《基层组织工作手册》要求,统一基层组织工作台帐、工作标准。今年,市红十字会计划在公共场所新增配置 500台AED,投放将向高淳、溧水等偏远农村倾斜,让更多范围的群众都能掌握AED的使用,充分发挥AED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
(三)“结对子”,医疗机构认领“责任区”方面
一是建立紧密型医共体,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目前,我市 6个涉农区已建成紧密型医共体12家,建立了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为龙头,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撑,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区街村一体化”医共体,制定了章程,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明确责任,实现医共体内行政管理、医疗业务、公共卫生服务、后勤服务、信息系统“五统一”管理。
二是创新建立“院前医疗急救+紧密型医共体”。在全市6个涉农区全部建成紧密型医共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院前医疗急救与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实行“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车辆管理、统一指挥调度、统一信息化建设、统一质控标准”的“五统一”管理模式,依托紧密型医共体,2019和2020两年,在6个涉农区共新建5个院前急救站,17个急救点,有效填补了涉农区院前急救资源的空缺,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
三是各区每年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2020年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78万。
(四)扩大培训范围,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方面。
一是在农村社区举办急救知识讲座,对重点人群进行专业培训和媒体急救宣传科普,指导农民进行急救演练,逐步培养农民的急救能力和对AED使用的掌握。
二是通过举办培训班,扩大自救互救知识培训范围,目前,部分街道(如江宁区秣陵街道)已对网格员进行重点的急救培训。
三、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多样化宣传。利用“世界急救日”“防灾减灾日”等重要纪念日,结合重大赛事,广泛开展宣传和知识竞赛等活动;继续推广《白金十分钟》《海姆立克的拥抱》等急救知识广场舞,发动全市红会系统组织普及,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
(二)针对性宣传。农村地区的意外伤害有其特殊性,比如蛇咬伤、触电、溺水等,市卫生健康委将制作《急救手册》,在义诊或送知识下乡活动中作为资料发放。市卫生健康委与市教育局正在协商,拟开展急救知识进校园、幼儿园的活动,向学生、儿童传播自救意识,向教师、家长传授意外伤害发生后的现场应急处置知识。
(三)进一步改善村卫生室医疗基础设施。深化涉农区医共体建设,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加大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乡镇卫生院加强对村卫生室的日常管理,保证抢救设施、设备齐全,性能良好,加强对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急救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急救技能,让意外伤害发生时得以及时处置。
(四)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加大“博爱家园 ”项目建设力度,争取实现全市101个街道“博爱家园”全覆盖,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扩大应急救护培训的骨干力量;救护知识、技能培训继续将网格员作为重要的培训对象,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