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梅姝娥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改变传统的城市治理模式,构建数字化的治理体系的建议》提案收悉,我局会同市相关部门认真学习研究,现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工作,2020年6月,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加快推进城市数字治理工作方案》(宁府发〔2020〕66号),对推进南京数字治理做出工作部署。我局依据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城市数字治理各项工作。
一、南京数字化城市治理开展的工作
(一)开展城市数字治理课题研究。我们与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合作开展《南京城市数字化治理模式研究暨南京数字治理中心发展设计》课题研究。课题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认为“城市治理就是对多元化城市管理者行为的管理”,数字治理要加快从业务数字化向组织数字化升级,整体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课题对南京城市数字治理进行分析研究,南京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城市管理应用、网格化社会治理、数据标准规范等方面都开展了持续推进,数字治理的基础较好,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二)建设新一代政务云。重点做好支撑数字治理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共性技术能力的集约化建设。政务外网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四个层级,互联大数据中心集群的核心网带宽达到10万兆,连接各行政区以及公安、规资、交通、人社等部门的骨干网带宽达到1万兆。加快构建全市大数据中心集群,实现存储、算力资源统一管理和服务。新建的麒麟政务数据中心已正式投入运行,政务数据中心集群的计算、存储能力整体可达到2万核CPU、300TB内存、20PB存储。《自然人主数据规范》作为地方标准今年5月20日正式发布。开展基于“零信任”机制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三)建设城市运行智能化监测调度综合平台(领导驾驶舱)。推进“一网整合数据”基础工作,归集消防、交通等市级部门和省大数据中心的数据表290张,接入互联网数据17项,接入社会数据5项、开发数据接口140个,形成《南京城市运行智能化监测调度数据专报》和《大数据旬报》。形成了“一屏可观全局”基本形态,完成城市体征指标体系的梳理,完成城市人口、交通出行、城市舆情、安全生产指标和页面设计,以大屏端、Pad端、手机端为载体,基本形成“可监测、会预警、善分析、能调度”的三屏一体观全局框架。建成“一体应急联动”基本功能,完成城市安全专版以及消防救援、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电梯特设、生态监测等6个专题的开发,接入城市渣土智慧监管平台、地理信息空间管线系统、应急处置系统等12个安全管理平台。
(四)提升“我的南京”APP服务能力。“我的南京”是已整合了全市177个应用场景、4911个功能模块,实名注册人数已超过640万人。围绕城市公共服务,基于“我的南京”APP和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民政部门开发上线了“社会救助云平台”,实现了救助申请网上办理、后台数据实时比对、管理部门及时核对。房产交易与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平台功能持续提升。新建了“大学生服务专区”,融合了见习实习、就业创业、人才落户等8大类服务,为大学生提供了集约化、“一站式”的城市服务。建设了数据洞察分析平台,对“我的南京”上的业务应用进行性能监控和数据分析,更好地改善用户体验。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关于改变传统的城市治理模式,构建数字化的治理体系的建议》提案中,各位委员提出了“加快构建集成化数据管理系统,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的数字化,建设立体精准感知系统,加快“城市大脑”建设,加快基于数字化的管理流程和体系的建设”等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很受启发、很有收获。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数字化治理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建设城市智能数字底座。一是提升新一代政务云能力。围绕微服务架构支撑、人工智能算力、地理空间数据服务、云端和网络服务能力提升等需求,抓紧建设新一代政务云功能拓展和数据开发平台、视觉AI中枢平台、视频联网平台和政务外网提升等项目建设,提升公共算力算法等服务水平。二是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推进基于可信账户的基本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建设,为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法人主数据规范》的编制。依托北斗网格码标准体系,推进适应城市数字治理的空间标准建设,应用其统一空间标识性、全域立体性、系统兼容性、高效计算性等特性,支撑城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四是完善制度体系。从集约共建、标准共用、安全可信等方面,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全市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促进数据有序共享的工作意见》、《南京市政务数据安全规定》等相关制度规范。
(二)加快推进城市数字治理中心建设。以实现“一网统管”为目标,从组织数字化转型角度,构建全市数字化治理体系架构。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建立城市数字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围绕城市数字治理工作,形成常态化工作协调和推进机制。二是建立完善工作体系。配合相关部门,推动成立市、区、街道联动的数字治理中心实体运行组织体系,具体负责城市数字治理的制度设计、城市运行的实时感知和态势研判、事件处置的协调联动和指挥调度等工作,市级城市数字治理中心不替代、不包揽传统领域和各区的日常管理职能。三是健全工作机制。通过数据互通、系统连通、工作贯通,形成多级多主体联动、分工协作、平战结合的城市数字治理工作机制,实现市、区和街道各治理主体全面在线和智能协同。推进治理资源和治理重心的下移,以数据为纽带、系统为支撑、事件为核心,逐步将各部门涉及治理的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信息延伸到基层网格,推动向街道社区数据赋权、工具赋能。
(三)推进城市运行智能化监测调度综合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一是进一步加强城市运行大数据的归集和治理,形成实时监测的城市体征指标体系。重点突出对城市运行物联感知数据的归集和治理,围绕安全发展、经济运行、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构建城市体征监测指标,实时反映城市运行状况。二是聚焦防汛抗旱、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等领域推出一批新的应用场景,与相关领域主管部门合作,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协同共建城市专题,做到“应用为要,管用为王”。三是完善和定型城市运行智能化监测调度平台的工具支撑体系,实现平台正式运行。加快测试和运用大数据基础平台、视频接入平台、GIS平台、AI基础平台以及数据可视化平台、时空数据管理平台等工具,支撑城市运行智能化监测调度综合平台的运行,并为向区和部门提供工具赋能做好支撑。四是出台城市运行智能化监测调度综合平台市区联动技术方案,推动与各区综合指挥中心合作,做好市级平台与区综合治理平台的纵向联动,为区、街道、社区的基层治理提供工具、数据、场景方面的支撑和服务能力。
(四)积极推动各领域的数字化治理。一是推动建设高效能数字政府。构建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服务体系,推动公安、交通、教育、卫生、人社、金融、工业、农业、环保等领域治理应用。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助力“宁满意”工程、“宁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建立“互联网+监管”新型模式。二是推动建设高品质数字社会。推动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智慧公共服务体系,聚焦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文体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构建城乡网络覆盖、信息互通共享、业务应用融合的公共服务网络。三是推动建设高质量数字经济,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培育数字领军企业、产业数字化基地,着力营造良好的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发展高质量数字经济。
南京市大数据管理局
2021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