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213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推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7-31 14:40 来源: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台盟南京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进南京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状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也一直是南京教育努力方向。近年来,南京教育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发展,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确立问题导向,聚焦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深化改革,强化举措,持续发力,推动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完善空间布局规划,有效保障教育用地供给。出台《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在全国较早以立法形式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供给,教育部发文在全国推广南京经验。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合作编制《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用地控制专项规划》,目前已进行了五轮动态修编并开发了APP配套使用版本。“一区一册、一校一图”,有力地保护了教育发展空间。二是建立教育学位预测机制,前瞻配套教育资源保障。每年对全市基础教育学位总体情况开展预测,指导各区加强对本区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分析和摸底调查,提前谋划编制本区的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方案,“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开办幼儿园271所,中小学106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新开办高中(校区)8所。三是深化优质资源放大,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集团化办学、大学区、学校兼并、校际结对等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由主城区向新区、郊区、农村和薄弱片区延伸。截至2020年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总数586所,其中集团化办学(含母体校)432所,占比约73.7%。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人民满意教育仍有差距,仍需南京教育继续努力。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及下一步解决思路

    1.关于部分老城区资源紧缺问题。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城市,是长三角区域、南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是重要人口集聚地、流入地。“十四五”时期,南京还将成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超大城市。资源紧缺问题成为南京不可回避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部分老城区,受历史遗留问题影响,城市“留白”土地不够,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客观存在。委员提出的规划布局不够前瞻,配套建设推进不及时的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存在。此类问题我们在下步规划建设中将加以克服,同时,我局按计划于下半年继续开展全市第六版教育专项用地规划修编,市区教育部门一体,教育和规划部门联动,邀请规划编研中心参与设计,进一步做好全市及12个板块的教育专项用地规划。委员的相关建议我们一并吸纳,争取最大限度加之调整解决。

    2.关于个别学校超规模、相关建设指标不达标问题。此类问题一直是我们教育系统致力解决的问题,也是近年来我们义务教育标准化监测的重点。提案中提及的鼓楼金陵汇文、银城小学生源爆满问题,也是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强烈的一个突出表现。为有效缓解学位紧张问题,一方面,鼓楼区通过建设新校区、挖掘存量改扩建老学校等多种举措,不断增加该片区教育资源总量、提高学位供给,确保“学位等人”,保障“有学上”。另一方面,鼓楼区通过积极推行名校集团化,推动优质资源向相对薄弱区辐射,有序引导缓解“择校热”。目前,金陵汇文学校一校两址,本部在校生数1993人,科睿校区在校生数632人;银城小学一校三址(闽江路校区、湘江路校区、浦江路校区),在校生数分别为1989人、1654人、1712人。有效保障学位供给的同时,也确保了每校区在校生不超过2000人。2020年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监测中,省厅也认定鼓楼区达省定标准学校比例为100%。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问题,是致力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虽然我们采取一些举措有力缓解了当下问题,但从长远发展角度上,我局将研究出台更多管长远利根本的有效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完善发改、教育、人社、卫健、财政等部门联动机制,加强联席会议共商教育发展重大事项的研究。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完善教育与规划部门联动实施用地规划和保护机制,纳入“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前瞻布局资源,优化资源供给。三是实施集团办学。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全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推动优质资源由主城向新区、郊县、乡村辐射,向资源相对薄弱区域放大,有效缓解择校热,致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四是加强督导监测。加强标准化建设,在省市教育督导部门常态监测下,完善经常性监测通报整改机制,推动学校建设监测形成闭合回路,确保规范有序发展。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教育的关心,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将会加快推进南京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南京学子,在更大范围内助力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欢迎贵单位继续为我市教育发展献计献策。


     

    南京市教育局

    2021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