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307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推动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21-07-23 11:27 来源:市工信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孙晓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0年南京市出台《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为主线,通过持续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创新突破,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影响下,数字经济呈现独特优越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成为支撑经济稳定发展的新动能。

    一、2020年产业数字化转型情况

    (一)工业互联网建设提速

    一是出台《南京市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宁政办发[2020]45号),明确了基础设施、示范应用、产业支撑、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细化了主要任务。二是打造“5G+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改造标杆。实施工业互联网“入车间、连设备”专项工程,重点打造中兴通讯(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5G+智慧工厂”等10个典型融合应用。三是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引入华为FusionPlant工业互联网平台等3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提升朗坤苏畅、擎天低碳等10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国内影响力,支持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打造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截止2020年底,共计98家企业入选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343家企业通过贯标评定。二是加快电商平台建设和应用创新。金陵钢宝网等4个平台被认定为2020年省工业电子商务重点培育平台,南京万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工业电子商务优秀解决方案服务商,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工业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三是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鼓励和支持制造业骨干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云技术应用服务商深度合作,打造面向重点行业全产业链、制造全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已被认定为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三)数字金融平台持续完善

    完成国内首个运用区块链等关键技术打造的扬子江数字金融平台一期的开发工作。依托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了4批示范项目的招募,引进阿里等56个数字金融科技领军企业,涵盖供应链数字金融、数字政府和监管、数字技术和基础设施以及数据分析、数字身份等领域。截至2020年底,累计完成数字资产登记162笔,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金额约61亿元。

    (四)农业物联网示范推广

    发挥全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智能农业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加强农业物联网应用点运行、监测和维护。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覆盖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2020年建设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点20个,全市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占比全省领先。

    (五)新模式新业态加速呈现

    一是网络零售平稳增长2020年全市网络零售额达5440亿元,同比增长29%。“双十一”期间,实现网络零售额443亿元,同比涨幅35.3%,全省排名第一。二是直播电商势头迅猛。先后举办近20场实战型直播电商培训和多场供应链资源对接会,带动超3000家中小商户应用直播带货。三是线上教育助力抗疫。完成“金陵微校”线上教育应用和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整合工作。四是推广互联网诊疗服务。全面实施《南京市“互联网+医疗健康”三年行动计划》,截至2020年底,共有鼓楼医院等18家医院完成与省互联网监管服务平台对接,通过互联网医院资质审批,正式挂牌运行,互联网诊疗服务量稳步提升,服务流程逐步完善。五是增强数字文化体验。推进市属文博场馆数字化资源整合,在疫情期间推出“云逛”南京城墙、宅家“云逛”博物馆、在家游南京、在家赏文物等系列微信活动,深化南京数字文化馆建设等等。六是实现网上会展创新。采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新模式,实现互联网与会展产业的深度融合,集会展信息发布、网上展示、在线撮合、在线商城交易、展会直播服务、展会数据营销服务等功能,建设数字化、立体化的网络展览平台。

    二、2020年数字化治理方面

    (一)推动构建数据底座体系

    聚焦数据底座构建,提高政务数据汇集与开放利用能力。完善覆盖全市、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和利用平台的构建计划,促进政务数据资源归集、管理、利用和再开发,进一步提升数据运营核心能力,助力南京城市治理智慧化创新。

    (二)做好政务数据共享服务

    一是建成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共享交换平台、基于区块链的电子证照平台、视频监控联网平台和信用信息平台。共支撑20多个部门、50多个应用。数据经过汇总、整理和加工后,形成全市统一的实有人口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和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市民卡发放与管理、权力阳光运行、行政监察监控、涉税企业信息比对、低收入家庭信息比对等工作提供数据服务保障。二是加快推动全市各类政务系统互联互通。加快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推进市政务数据共享平台与各部门业务办理系统的对接,促进系统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受理、部门业务系统办理,办理过程和结果实时回传,为企业群众办事“一次认证、全网通办”奠定基础。三是加强电子证照、电子印章推广应用。推进电子证照共享平台建设,归集、梳理市、区两级电子证照目录。优化全市统一电子印章系统,促进电子材料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互信互认和复用。

    (三)加强数据安全保障

    密切关注《数据安全法》立法进展,编制了《政务数据安全指南》,已作为南京市地方标准,为政务数据提供安全指引。着手制定市级层面的《政务数据安全规定》,专门以此为课题与相关高校合作开展研究。

    (四)关注数字应用适老化

    落实便利老年人线下办事服务工作要点。明确责任分工,抓重点建机制,制定下发《关于〈关于落实好解决政务服务领域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的通知〉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推进落实“适老化”各项工作,完善“健康码”管理、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老年人进厅办事绿色通道、健全大厅适老化各项设施配置、设置“老年人一件事专窗”、提供现场咨询引导等措施陆续推出,竭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政务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产业数字化方面

    一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强工业企业上云用云、深化研发、生产、管理、物流、服务等环节数字化应用,积极发展“5G+工业互联网”。围绕智能电网、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系统化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鼓励企业发展基于平台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二是加快发展数字金融。支持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和紫东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区建设,完善扬子数字金融平台功能建设,持续优化“扬子江数字金融平台”功能。三是推进数字文旅建设。建设统一的文旅产业基础数据库,构建文旅政务服务总枢纽。引导重点文博场馆、景区景点运用5G、云计算、大数据、VR、AR等新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提供网上游园、智慧导览、沉浸式体验等文旅智慧服务。四是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培养更多各领域数字商务企业,健全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建设,加快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五是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赋能。加强数字农业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农业数字化、新业态多元化和质量安全管控全程化。建设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共享等为一体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构建完善农产品生产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

    (二)数字化治理方面

    一是建设高水平数字政府优化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础设施。推进全市“互联网+监管”体系建设,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可视化展示等技术,挖掘监管数据价值。建设“宁企通”企业服务系统;推进12345政务服务热线智能化改造;推动“城市之眼”物联综合感知系统建设,构建城市“数据中台”。做强“不见面审批”服务品牌,实施政务服务“宁满意”工程,深化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二是探索数据要素交易和数据共享机制谋划建设大数据交易中心,探索大数据交易试点。完善数据产权制度,探索数据产权保护和利用新机制,建立数据隐私保护制度。构建公共数据共享服务体系,规范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建设公共数据资源中心和公共数据供需对接系统,搭建统一安全可靠开发利用云平台。三是开展数字经济地方立法持续关注《数据安全法》立法进展,一旦通过,将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做好该法的贯彻落实工作。在做好《政务数据安全指南》贯彻落实的同时,加快《政务数据安全规定》的编制工作。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