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刘巧琴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将“菜篮子”省、市级龙头企业纳入商务信息名录认定的建议》提案收悉。经市商务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共同办理,现就该提案提出的三个方面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由‘菜篮子’主管部门成立评审专委会”
市商务部门统计,截至2020年末,我市共有农贸市场349个,经营总面积超过90万平方米。从房屋产权属性看,国有83个,集体所有140个,私有126个,占比分别为23.8%、40.1%、36.1%;从主办方所有制形式看,国有39个,集体69个,私营241个,占比分别为11.2%、19.8%、69 %。
为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推动公益化建设、提升城市品位, 2017-2020年,我市实施了新一轮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改造,四年共提档升级农贸市场318个,改造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改造覆盖面达91.1%,市、区两级共配套补贴资金超过5亿元。提档升级后的农贸市场布局更趋合理,配套设施更加健全,市民消费体验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标准化程度高、购物环境良好、便民业态丰富、经营模式多元的示范性市场。
目前,我市农贸市场主要有两种管理模式:一是市场产权方自主营运,现有119个,占市场总数的34%;二是非产权人承包或租赁经营,现有230个,占总数的66%,此模式又分为个人(合伙)承包和专业经营管理公司租赁经营两种类型。
农贸市场的运营管理是影响市场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经涌现出如盛庄市场管理公司、南京明商集团、绿恒市场服务有限公司等一批资信良好、业绩优良的农贸市场管理企业和经营团队。与此同时,我市也有不少农贸市场还存在缺乏专业管理团队,缺乏管理经验和方法,重收费轻管理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市场效益提升和管理水平提高。引入专业的经营管理公司,实现“管办分离、专业管理”,培育和打造优秀的农贸市场经营管理团队和品牌,不断提高全市农贸市场专业化管理水平,是提高市民“菜篮子”商品消费满意度,实现农贸市场专业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市商务局将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参考其他行业(如物业管理、家政等行业)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指导相关协会组织广泛征求意见,多方吸纳相关高校和行业内的有识之士组成专业的评审团队,出台专项标准,以行业协会的名义定期在全市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法人企业中开展业绩评价和行业评级,并在公共媒体上进行公开发布,有效提高农贸市场经营管理企业的社会美誉度和行业竞争力。
二、关于“对认定的‘菜篮子’品牌企业要求提供免费服务功能”
通过新一轮提档升级改造,我市农贸市场积极适应市民生活需求,突出社区商业功能定位,不断引进特色、便民业态,丰富市场便民服务功能。玄武区兰园、秦淮区朝天宫、鼓楼区龙江、江宁区太平等不同类型的农贸市场积极探索不同于往常以硬件改造为主的路子,将菜市场、超市、社区中心、早餐、修理修配等各种便民服务业态集合于一体,打造了环境优、服务好、品质高的一站式“社区+商业”社区商业综合体。
《南京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2020年11月27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第二次修正)第35条已有明确规定,要求“农副产品市场经营者应当划出适当的经营区域,用于农民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销售自产的农产品”。
《南京市农贸市场星级化管理考评标准》将“市场设立农民直销摊位不少于5个,并向社会明示”作为农贸市场评星定等的一项标准。
从工作实际看,我市有许多农贸市场如兰园、进香河、尚书巷、太平、科巷等市场都设有农民直销摊位,仅收取少量或免费提供给农民直销地产农产品。
三、关于“对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名录认定,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是由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以相应标准筛选、评审出的行业龙头企业,一般每2年申报1次,隔年监测淘汰1批,认定为农业龙头企业需达到文件规定的相应标准,并经主体申报、财务审核、实地考察、联合评审、网上公示、报批认定等程序,由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发文予以认定。“老字号、老品牌、‘菜篮子’企业,以及达到一定年限、经营规模且运转良好”等条件是评定农业龙头企业的参考条件之一。
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政策主要支持两个方向:一是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农产品冷库设备购置及配套加工厂房;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市农业农村部门每年编印《南京市农业农村政策简明问答手册》并通过各种渠道予以发放、扩大相关政策的覆盖面和知情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目前,我市正积极申报国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主要是依托现有农贸市场等社区商业基础设施,在突出公益性特点的同时,按照“两年试点、三年推广”的工作要求,建立市、区、街道联动机制,发展一批高品质品牌连锁门店,培育一批便民商业业态创新品牌企业,壮大一批知名社区商业运营管理企业,打造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促进农贸市场转型发展,全面提升社区消费环境和服务品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南京市商务局
2021年7月30日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