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台盟南京市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完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让生命尊严谢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临终关怀目前普遍称为安宁疗护。2019年5月,南京市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全国开展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市。两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关心、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卫健系统紧紧围绕“健康南京”建设,着力搭建制度平台,构筑服务体系,培养专业人才,积极推进安宁疗护工作,努力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
一、关于安宁疗护服务政策支持
(一)出台相关文件。一是2019年12月市卫健委联合市发改委、民政局、红十字会、共青团市委等7部门印发了《南京市安宁疗护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要求。2020年,市委市政府将建成安宁疗护工作纳入2020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二是2020年11月,市卫健委会同市民政局等8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建立机构、社区和居家相结合的安宁疗护工作机制,鼓励更多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探索建立安宁疗护医联体,加强安宁疗护常识宣传教育,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校健康课程,提高社会对安宁疗护理念的认可和接受度。三是2020年12月,我委和市民政局、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共同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市级整合优化现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专项资金,有条件的区可统筹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和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家庭医生签约、家庭病床、互联网+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的考核奖励。
(二)民政方面相关政策支持。一是制定法规。2020年7月,《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是省会城市和省内城市第一部综合养老法规,以法规形式将临终关怀列入到居家养老服务中;二是推进医养融合。近年来,市民政局会同医保局、财政局等部门通过试点建设社区居家综合护理中心、创新试点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鼓励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等多种形式统筹推进医养融合深度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综合护理中心124个,开设家庭养老床位5701张,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街镇卫生院为辖区老年人开展养老服务;三是持续推进养老机构安宁疗护建设工作,目前全市有5家养老机构加入了南京市安宁疗护服务试点机构。
(三)关于医保支持政策。对于提案提出的“加快推进临终关怀服务纳入医保报销体系”的建议,市医保局需要省里按规定立项并明确项目收费类别后,方可予以对接落地。根据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及支付标准(修订版)的通知》(苏劳社医〔2009〕5号)文件精神,医疗服务项目编码、名称、项目内涵、除外内容、收费项目等级、计价单位、价格等内容设置均由省里统一制定,“在全省范围内统一使用,各统筹地区要严格执行,不得调整或另行制定”。因此,市里无权新增设立医疗服务项目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四)关于安宁疗护建设补贴。2020年,市财政安排试点资金175万用于市级安宁疗护指导中心、三家安宁疗护试点医院建设。市、区财政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建设安宁疗护机构和设置安宁疗护床位。
二、关于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一)推动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依托鼓楼医院建立市级安宁疗护指导中心,东部战区空军医院、明基医院、市儿童医院等10家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南京红十字医院等4家二级医疗机构,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专家库资源作用,初步构建了以市级安宁疗护指导中心、三级医院为引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医养结合机构与居家安宁疗护为主体,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多元化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畅通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渠道,建立上下联动、相互转诊机制,以院际间会诊、帮扶等形式提供专业支持,最大限度发挥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试点以来开展10余次线上线下疑难病例会诊,1132人次接受了安宁疗护服务,接到患者家属送的锦旗130面、表扬信338封,受到患者和家属一致好评。
(二)积极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群,为行动不便的居家老人提供预约上门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持续推进专家进驻家庭医生团队,优先为失能、半失能、独居空巢、行动不便及患终末期疾病的老人提供家庭出(巡)诊、护理、康复。2020年,全市组建958个家庭医生全科团队,实行网格化管理,家庭医生团队每周两天及以上在社区或上门,使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医更加方便可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数达到61.14万人,服务内容包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社区应急救护、康复护理等基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卫服务;健康教育、咨询、疾病预防、转诊等服务。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村卫生室)覆盖不到的地方设置了224个家庭医生工作室,方便老年人就医。
(三)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家庭社区。一是完善上门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标准、规范以及家庭病床医保支付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和医养结合机构(指同时具备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开展上门服务、设立家庭病床,对提出申请且经评估适合接受上门医疗卫生服务的老年人,提供诊疗、护理、康复、公共卫生、安宁疗护等服务。二是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提高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支持家庭医生团队扩大服务内容,为签约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家庭医生提供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家庭社区,为老人直接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目前全市1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家庭病床”。2020年全市开设家庭病床15309人次。三是明确养老机构中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与签约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机制,支持养老机构与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建立协作机制,为老年人提供连续、全流程的医疗卫生服务,并把增加医疗床位和家庭病床、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等内容纳入考核。
三、关于引导树立积极的伦理氛围
一是搭好大型义诊活动平台,举办了“南京市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系列活动,进行线上直播,1.7万人观看。二是建立“生命里”微信公众平台,拍摄宣传视频,编印了《南京市安宁疗护服务机构简介》、安宁疗护宣传折页等15000多份,常年开展宣传教育。三是发挥南京市自然医学会、南京护理学会等组织作用,支持他们参与设计安宁疗护标识;参与出版《安宁疗护专科护理》专科护士教材;参与编写“十四五”《安宁疗护》本科教材,参与拍摄以安宁疗护为主题的电影《小丑医生》。四是鼓励试点机构探索宣教方法。如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五全照护”(全人:满足患者躯体、心理社会及精神的需要;全家:关于家属支持及哀伤辅导;全程:给予患者及家属全程的医疗服务;全队:拥有一支多功能多学科的团队提供服务;全社区:整合全社会资源为患者在社区中提供全方位医疗关怀和服务)理念,采用多种特色服务项目(疼痛的全程管理、营养膳食、中医中药治疗、芳香治疗、音乐治疗等),安排患者和家属在“春在园”领养植物和写心愿卡等,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安宁疗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安宁疗护工作在国内开展时间不长,还存在诸多政策上的难点堵点,你们提出的相关建议很好,也确实是困扰我们的问题,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政策制度还不够完善,体系标准还不够健全,专业人才数量还不足等,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推进。下一步,我委将积极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加大安宁疗护实施意义及理念宣传,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相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推进安宁疗护工作。一是进一步推进安宁疗护试点。争取安宁疗护支持政策,鼓励更多机构加入试点机构。积极会同市医保等部门,落实省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政策,对涉及临终关怀服务中已纳入医保目录的相关项目做到应报尽报,积极协助定点医疗机构申报新增立项,确保参保人员及时按政策享受相关报销待遇。二是完善分级诊疗机制。确定转诊标准,畅通上下转诊渠道。三是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完善安宁疗护服务内涵,健全安宁疗护人才体系建设,打造一批安宁疗护服务专业团队、志愿者和社工队伍,充分发挥安宁疗护专家库、医学会和自然医学会的作用,推动我市安宁疗护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安宁疗护教育培训基地作用,切实抓好从事安宁疗护的医生、护师、心理师、护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四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安宁疗护理念的宣传力度,建设一批安宁疗护理念和知识的宣传平台,广泛普及安宁疗护知识,使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理解安宁疗护理念,关心支持安宁疗护服务。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