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民建界别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繁荣我市夜间经济的几点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夜间经济发展情况
夜间经济是南京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打造消费新场景、延伸消费新时段的重要工作。2019年9月,我市发布《打造“夜之金陵”品牌的实施方案》,从夜购、夜食、夜宿、夜游、夜娱、夜读、夜健七个方面,着力打造知名度高的南京夜间经济品牌。市商务局认真贯彻部署要求,会同各部门、各板块,积极推进工作。
一是品牌打造进一步强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夜间经济发展,市主要领导多次调度工作,分管市领导多次研究推进具体工作。各部门、各板块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合力推进工作,宣传、商务部门加强宣传推广和场景应用,发布南京夜间消费攻略和宣传视频,加大南京夜间经济报道力度;文旅、财政、人社等部门大力推进文博场所延长营业时间。各板块明确12位“夜间区长”,统筹本区域夜间经济发展工作;秦淮区打响“夜享秦淮”主题IP、玄武区成立夜间经济发展促进会、建邺区打造“夜建邺”品牌。“夜之金陵”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上榜2020夜间经济二十强城市。
二是场景环境进一步提升。结合全国、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和省级夜间文旅集聚区建设,推动夫子庙、老门东、长江路、熙南里、百家湖1912等夜间经济集聚区加快改造提升,进一步打造生活化、品质化、特色化的夜间消费环境。市区联动共同推进18个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玄武区长江路文化旅游集聚区、建邺区银杏里艺术文化街区、江宁区金陵小城—燕集里、溧水区城隍庙文化街区等开展环境提升、业态升级、场景打造,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新街口、南京1912街区获评“全国夜间经济示范街”,南京发展夜间经济的经验做法在《江苏通讯》刊发,央视新闻多次在夫子庙、大板巷、水木秦淮等街区开展夜间直播。
三是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聚焦氛围营造和活力提升,指导各板块有效落实“各区每个月开展不少于一场夜间主题促销活动”的要求,组织全市开展夜间主题促销活动300余场,引流聚气。今年以来,商务、文旅等部门聚焦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指导开展特色夜间市集、夜间实景直播、沉浸式演出体验等活动。如鼓楼区在鼓楼水岸生活街区举办“蓝鲸·鼓楼潮玩节”活动,秦淮区在水游城举办“秦淮夜肆”市集活动。同时,全市主要购物中心纷纷举办夜间促销活动,适时延长营业时间,推动人气和销售不断提升。
四是商旅文体进一步融合。夜间商旅文体活动多元发展,文娱演艺、体育健身等元素持续丰富,不断满足夜间消费需求。市体育局加速推广“宁体汇”平台,进驻平台企业和场馆数量持续增长,不断满足市民夜间便捷运动健身需求;支持“夜之金陵 体育相伴”2020南京体育夜市系列活动,创新模式赋能夜间经济。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加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政府补贴演出剧目力度,超120部剧目过审;支持夜间小剧场加速发展,大华大戏院·群剧场、1913国民小剧场、老门东芥子园等推出出新,夜间文化供给品质不断提升。夜间沉浸式体验、实景演出等新型业态加速发展,秦淮区“明月印中华门”、江宁区汤山矿坑公园《大地》灯光秀等特色主题活动频获关注点赞,《南京喜事》获得2020中国文旅融合十大创新项目。
二、相关建议办理情况
一是关于加强顶层设计方面。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扩内需战略,服务新发展格局,市政府出台《南京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聚焦六大场景、实施六大工程、强化六大支撑。其中,聚焦潮玩场景,实施潮玩拾趣工程将夜间经济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围绕新业态、新场景、新主题,突出长江、城墙、“世界文学之都”等南京城市历史文化“标签”,推动城市夜间氛围、夜间环境、夜间消费进一步多样化。同时,着眼中长期发展,将夜间经济发展工作作为全市十四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消费场景打造、主题活动开展、夜间业态发展、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细化发展具体方向和路径,长远谋划建设发展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工作为引领,持续发展商旅文体深度融合的夜间经济,协同各板块加快推进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着力促进产业联动发展、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鼓励更多文博、健身场所延长夜间开放时间,吸引夜间人流,加快培育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南京夜间经济品牌项目。
二是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方面。近年来,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加强对夜间经济发展的服务保障。商务部门加强宣传推广和场景应用,发布南京夜间消费攻略和宣传视频,加大南京夜间经济报道力度;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将夜间经济纳入建设评估考核体系中,督促指导各板块有效落实“各区每个月开展不少于一场夜间主题促销活动”的要求。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支持江宁织造博物馆、六朝博物馆、梅园新村纪念馆等文博场所夜间延长开放时间,推动夫子庙、老门东、1912街区、水木秦淮、仙林万达茂等13个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打造省级以上夜间消费集聚区。城市管理部门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做好夜间垃圾清运工作,营造良好夜间消费环境;加强夜间日常管理和氛围打造,做好市容管理和夜间重点区域灯光亮化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营造夜间消费环境氛围,继续深入研究南京夜间经济情况,深化南京夜景品牌打造、推动夜间经济集聚区合理放宽商业外摆、强化垃圾分类、餐饮油烟等市容管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加强督导巡查、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切实维护夜间城市环境秩序。
三是打造文旅产业品牌方面。夜间文化旅游活动,是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满足本地居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能抓住游客观光休闲的需求。今年以来,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培育打造特色文旅产业,深化南京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大力支持各区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区。玄武区积极打造长江路文旅集聚区,打造长江路特色文化消费品牌,推出主题纪录片《1800米跨越1800年》,解说长江路、品读南京史,纪录片荣登央视并广受好评。秦淮区加快打造“夜享秦淮”主题IP,秦淮灯会连续举办三十五届,举办区域延伸至明城墙,形成沿明城墙、沿秦淮河、沿历史街巷的立体空间布展格局;《南京喜事》、《金陵寻梦·夜瞻园》等主题活动已成为南京文旅消费特色;溧水区打造区域特色文化消费,溧水秦淮源头灯会,以溧水文化为轴线,推出打卡点、观赏桥等,打造24小时不打烊文化消费;第九届咪豆音乐节如期举办,搭配特色市集等,已成为南京市的又一张城市名片。同时,市文化和旅游部门还组织开展2021年第一批文化消费政府补贴演出剧目评审,44部剧目过审,多种类演出和戏曲连台上演,让更多市民游客观夜剧、逛南京。市商务局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先后举办2021南京国际消费节、第十四届春季美食节等消费促进活动,超150余场主题活动,打造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消费热点。7月底,我们还将举办夜间消费季活动,推介各板块夏季特色夜间市集和夜间主题促销活动。下一步,我们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一是推动文博场馆夜间开放。推进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夜间开放和运营时间,举办多样化的文旅主题活动牌。二是加快夜间演出剧目供给。继续加大文化消费补贴力度,引导更多优秀演出剧目落户南京,丰富夜间文艺演出市场。三是持续举办消费促进活动。办好2021南京国际消费节等活动,聚焦四季、节假日、重要消费时段,持续营造消费氛围,打造消费热点。
四是加快文旅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推进夫子庙、长江路、老门东、熙南里等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夫子庙打造MO音琵琶街,造型各异的乐器造型、各具特色的餐吧、书店和文创产品商店,搭配五颜六色璀璨的灯光,进一步体现特色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完美结合,形成新的网红打卡地。玄武长江路文旅集聚区结合城市工业厂房改造,打造D9街区,引入各类网红打卡点,创新推出原创IP形象“小九”,配套设计沉浸式情景戏剧,以文化艺术提升街区辨识度;对长江路两侧进行更新改造,设置多样的外摆造型,提升道路整体颜值。聚焦科技赋能,拓展夜间文旅消费新渠道。推进文化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文化和旅游服务总枢纽、总入口;优化文旅消费智能服务平台功能,在南京银行等APP上线文旅消费端口。市商务部门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重要抓手,制定百项重点任务计划,强化督导落实,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景区、江宁区牛首山金陵小城、溧水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江苏园艺博览园、牛首山东麓商业配套综合等多项文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其中。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夜间消费载体建设,进一步推进夫子庙步行街、长江路文化旅游集聚区、门东文化历史街区、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等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消费空间载体建设,加速消费集聚发展。结合各类活动开展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南京日报、龙虎网、牛咔视频等主流媒体和微视、阿里生活等自媒体渠道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丰富的夜间消费资讯,更好营造夜间消费氛围。
南京市商务局
2021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