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024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快构建全市权威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体系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7-27 16:47 来源: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民盟南京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构建全市权威统一养老时间银行体系的建议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我们认为,提案对我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进行了深入分析,充分肯定当前工作成效,并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工作意见,对做好下步工作有很强的参考价值。75日,市政府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督办提案办理情况,并提出相关修改完善意见。经与市卫生健康委、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团市委、市大数据集团等5家协办单位商议,现答复如下:

    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是一项创制创新性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今年5月,市委主要领导就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工作专门作出批示。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推动全市全面开展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工作。经过近两年实践,我市在全国已率先建成市级层面的统一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为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互助性养老作了有益探索。国家民政部对我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发展也给予充分肯定,并将“时间银行”纳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今年2月,我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建设获评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创新成果,央视、新华网、学习强国等20多家媒体先后报道。

    一、突出共治共享,完善管理机制

    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是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为老服务的有效渠道,志愿性是其根本属性,因此必须避免以行政化方式强推发展,核心在于找准政府在推动“时间银行”工作中的定位。一是搭建政策体系。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宁政办发〔201938号),我们制定各级“时间银行”建设及志愿者管理、服务对象管理等9项标准规范。在市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设立市级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管理中心,区、街镇、社区(村)依托已有为老服务设施设立管理服务点,已完成硬件建设的社区服务站点达1112个。二是抓好供需对接。目前,正式注册志愿者达3.5万人,注册服务对象近4.5万人,完成订单18.1万个,累计服务9.7万小时。免费发放对象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平台发单(每周不超过3小时时间),避免老年人“被服务”。三是科学合理调度。对志愿者、服务对象、服务订单完成数量只要求稳步发展,既激发基层积极性,又考虑承载力,避免盲目追求数量、层层加码等情况发生。目前,我们正在优化考核体系,着重突出机制建设、保障措施、氛围营造等要素,精细化服务。同时,指导各区对免费服务对象进行摸排,讲清政策,尊重意愿的情况下,稳步提高免费服务对象注册率。

    二、突出差异包容,完善制度设计

    (一)服务内容。发展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初衷是推进互助养老,缓解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力量不足的矛盾。养老“五助”服务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文件明确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也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难点和堵点。因此,急需、基础项目是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初期比较适合发展的服务内容。但同时,我们也考虑到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与居家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的区分:一是数据比对,杜绝虚假订单。将所有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订单数据推送至全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居家上门服务数据库,进行时间、地点、项目等多字段比较,凡是被判定为重复工单,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两头享受政策”。二是突出差异,提档居家服务。目前,全市社区居家服务已经发展成929个服务项目,比如,专业照护、生活照料、健康服务、临终关怀、智能服务、紧急救援、教育培训、银发顾问。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仅与其中5个小项重合。在难以完全依靠“时间银行”满足养老“五助”服务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助推居家服务中心在兜底服务的同时,发展更多专业服务。

    (二)兑换机制。根据市政府方案,在市慈善总会设立时间银行基金,目前已获福彩公益金注入启动资金1000万,南京证券捐赠150万元,吸纳社会捐款2870.48元,主要用于化解时间银行运行风险、为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发放服务时间。因为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暂时未能实现全国或者区域通存通兑,故明确志愿者因户籍迁离本市需注销账户时,可选择捐赠所存储时间,也可获得象征性补助。

    结合建议,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推动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和社区居家服务差异化发展。比如,正在开展的老年人学用智能手机免费培训,着重依托“时间银行”开展。再比如,依托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汇聚维修、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领域爱心力量(社区居家中心往往难以没有能力,也不可能聘请类似专业人士从事服务)。二是完善兑付机制。我们将继续关注全国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发展,积极互联互通,推动服务时间存转,同时,鼓励志愿者捐赠时间,减少现金补助情况发生。

    三、突出人文关怀,改善用户体验

    我们在“我的南京”APP中设立专门功能模块,开发全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信息系统,实现供需精准、智能、安全对接,也是通存通兑必备的技术基础。但正如建议所言,如果完全依赖冷冰冰的技术,那么将会失去志愿服务真挚的内涵。所以,我们也在探索丰富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人文关怀:一方面,赋能志愿者。制定《时间银行奖惩办法》,召开线上线下培训交流430多场,到目前全市共有5位“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202010月评选全市“时间银行”12家优秀服务点、36名优秀志愿者。在媒体、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宣传优秀志愿者事迹。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丰富志愿者激励手段,比如,联合市信用信息中心将“时间银行”服务相关数据推送至南京市区两级统一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服务平台,作为个人信用报告中的良好信息记录在案。同时,还发动鼓楼医院、建设银行、雀巢等以赠送体检名额、设立爱心驿站等形式,形成社会关爱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柔化技术。通过完善功能,目前主要通过志愿者轨迹比对等功能来判定订单准确性;开发放大镜、语音输入等适老化功能;开发团体志愿者、志愿者主动发单等功能,进一步提升志愿者主动性、积极性。今年,我们还通过“时间银行”开展老年人免费学用智能手机辅导,全市12349养老服务热线24小时接听老年人报名、咨询,并与社区集中培训形成联动,指导各区优先满足困难空巢独居老年人学用智能手机的培训需求,全年计划完成培训5万人次,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共享智慧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丰富志愿者激励手段,逐步完善“时间银行”志愿者激励体系,探索一批面向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志愿者的激励举措,并在明年《南京市志愿服务条例》修订中进行完善。持续做好养老服务志愿者褒扬工作,宣传部门将加大对“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选树宣传,在“南京文明网”“文明南京”“南京志愿者心声”等平台上广泛发布“时间银行”相关稿件,并积极向人民网、中国文明网、“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江苏网等中央、省级媒体平台推荐,营造全社会推崇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四、突出综合保障,强化专业引导

    市政府方案中明确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经费保障、健全保险机制、强化宣传引导等四项保障措施。关于运营经费保障,市民政局已经连续3年通过公开招标形式,将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管理运用委托专业第三方运营;在市财政局、大数据管理局支持下,投入1000万作为专项基金启动资金,投入310万开发信息平台。区级也普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时间银行”项目。市财政将继续做好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发展的资金支持。关于专业支撑,我们目前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第三方承接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具体运营工作。在今年运营合同中,我们明确要求,服务期内组织专家座谈评审会至少10场,每场专家数量不得低于8人;组织工作协调会1次、各区时间银行负责人培训不少于4次;实地调研时间银行服务站点不少于190个、爱心志愿服务团体不少于100个;回访时间银行服务对象不少于2500人等,推动群策群力,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共同办好全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

    下一步,我们也将继续结合提案,厘清政府在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主要承担制度设计与管理规划的责任,促进管理机构加强能力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社会组织运作”的良性运作模式,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社会资源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引入社会工作督导机制,不断对基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加强支持。

    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是新生事物,也是发展互助性养老的有效载体。市民政局将联合各相关部门继续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政策,建站点、抓保障、造氛围,争取让更多的人知晓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服务中来,共建尊老爱老孝老敬老为老社会。恳请民盟南京市委继续给南京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更多关心、支持。



                南京市民政局

                202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