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丁雪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小型城市客厅建设》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委员们的提案,立足我市实际,问题分析很有针对性,对策建议富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市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古都和高品质幸福宜居城市提供了思路,与《关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古都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布局‘梧桐语’小型城市文化客厅,逐步构建15分钟文化生活圈,打造家门口的文化驿站”的总体设想不谋而合。
概括而言,“梧桐语”小型城市文化客厅是“小而精”“小而美”的公共建筑和活动空间。“小”是指体量小,建(构)筑物面积约50~200平方米;“精”是指功能丰富精彩,包含便民服务、文化展示、书香花香咖啡香等主导功能,还会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美”是指颜值高,建筑本体、外部环境、内部装修、城市家具都要具有艺术美感和网红气质,力求成为爱心服务、市民休闲、游客观光的打卡地。
2021年,我市已将“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设置列入民生实事。为全力推进我市小型城市客厅建设,我委会同市相关部门和各区、各板块,着力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编制规划,做到全市上下一盘棋
一是系统布局。基于小型城市客厅定位、人群活动热力分布、绿地和交通可达性分析,按照构建城市、片区、惠民三级网络体系的总体格局,在城市窗口地区、人流活动聚集的开敞空间、公共交通可达性较好的游园广场以及群众家门口的公共用房等,规划布设小型城市客厅,初选了上百处点位,通过对每个点的实地调研、反复沟通,确定了69处规划点位,计划利用3~5年时间,按照现状利用、既有建筑改造、规划新建、联合挂牌等4种方式逐步实施到位。
二是科学谋划。由于小型城市客厅不同于一般的城建项目,主体多元、布点分散、体量较小、政策瓶颈较多,我委与市规划资源、财政、绿化园林、生态环境、水务、文化旅游、城市管理等部门多次会商研究,深入探索政策路径,优化办事流程,针对新建、改造、联合挂牌等不同类型,分别形成规划审批、绿地占用、城市管理、生态保护等具体操作规则。同时,会同各方主体、行业专家、专业咨询机构反复研究运营管理模式,前瞻性引导项目公益、商业等功能设置。
三是反复论证。在编制完成《“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规划选址及重要点位概念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同步开展项目事前绩效评价,围绕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等进行深入分析,并组织多轮专家评审和意见征询,稳定研究成果。今年3、4月,分别通过了市财政部门组织的项目事前绩效评价专家论证和市规委办组织的规划选址方案专家评审,为项目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功能定位,探索公益服务一体化
一是突出公益开放。公共性、公益性是小型城市客厅的基本属性,我委牵头制定了公益服务10项标准,规定小型城市文化客厅免费提供wifi、冷热水、雨伞借用、休息座椅、阅读空间、就餐场地及附近医疗、公安、超市、政务、景点等导览咨询服务和在校学生作品展陈、公益演出、公益活动空间;免费设置“Live南京”城市直播展示设施,拓展线上线下公益活动,搭建信息化城市窗口;条件具备的,还可对接医疗机构,设置无偿献血点,提供儿童游乐、学业指导、临时看护等服务。
二是突出功能复合。设置以文化为主导的核心功能,突出文学、文创、文娱主题打造、六朝古都大文化展示和百姓生活小文化体验,彰显古都文化魅力、补齐文化短板;强化设置以公共服务为支撑的基本功能,突出以人为本、便民为民,满足群众生活需求,提升城市温度;鼓励设置以需求为导向的特色功能,突出片区功能划分和受众角度研究,拓展阅读学习、文化交流、亲子生活、手作体验等功能设置,提升服务内涵。同时,为实现其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允许设置一定的商业服务功能,并通过制定“白名单”和“黑名单”进行规范引导。
三是突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小型城市客厅持续保持活力,拟规定每一处小型城市客厅每年须开展20场以上公益活动,鼓励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活动面向儿童、老年、学生等全年龄段人群,突出公益性、科普性、艺术性,主题包括人文历史、亲子育儿、健康养生、消防安全、书画艺术、阅读诗会、园艺茶道等。
三、完善政策支持,打通落地“最后一公里”
一是争取财政支持。编制印发《“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计划、前期手续、运营管理等内容,提出了新建、既有建筑改造、联合挂牌的小型城市客厅的配套补贴资金政策。主城六区范围内符合相关政策的,新建一次性补贴0.5万元/平方米、改建一次性补贴0.25万元/平方米、联合挂牌一次性补贴10万元;投入运营后,三年内根据年度考核情况分级给予每年4、6、8万元的考核奖励,考核不合格不予奖励,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淘汰摘牌;江北新区、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纳入品牌管理范围的,可参与全市考核排名,排名优异的给予精神激励。
二是优化行政审批。按照联合挂牌、既有建筑改造提升、新建等类型划分,分类优化小型城市客厅的审批程序。联合挂牌的小型城市客厅不再办理规划建设类审批手续;既有建筑改造提升的小型城市客厅执行《既有建筑改变使用功能规划建设联合审查办法》;新建符合豁免要求的小型城市客厅,按照《南京市设计方案审查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豁免”项目清单》免于办理;新建小型城市客厅占用公园绿地的,用地性质不变,作为新增配套建筑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建立小型城市客厅方案联合会审机制,及时协商解决项目难点问题。
三是强化多方联动。积极组织引导市区街三级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和社会机构,利用小型城市客厅开展科普、文化、宣传等公益服务和专题活动,同时对接 “文学之都”促进会、文旅产业平台等做好图书资料、文化产品、展览展陈的精准供给,为小型城市客厅建设运营、活动开展等争取更广泛的支持。
四、发动全员参与,拧成建设管理一股绳
一是以专业团队参与公益征集提升设计水准。我委联合市文投集团、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文学之都”促进会等单位开展“协力共建美丽家园,全民共享小型客厅”设计方案公益征集活动,选取10个点位向全社会广泛征集专家学者、高校学生、设计机构、普通群众的“金点子”,共收到66组团队或个人的近200项报名参与,在征集高水平设计方案的同时,扩大小型城市客厅的知晓度。
二是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提升品牌活力。根据品牌打造和市场化运作需要,会同各方主体研究小型城市客厅加盟联营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资金注入、建设运营、提供设备、提供服务等不同方式参与小型城市客厅设置工作。我委还计划组织开展“主理人”公益征集活动,邀请社会机构、情怀企业、志愿者参与小型城市客厅的建设和运营。
三是以人民群众参与考核评估提升服务品质。建立政府部门、专业咨询机构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小型城市客厅运营管理考核评估制度,对各门店的运营管理、公益服务、活动开展、环境卫生等进行考核评估;设置公益服务评价二维码和意见簿,随时听取市民的意见建议,纳入评估体系,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品牌形象。
下一步,我委将牵头市区各单位部门,吸收各位委员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制度设计,持续提升管理水平,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除明外郭高桥门公园小型城市客厅建设已完成并对市民开放外,火瓦巷、袁枚游园小型城市客厅也即将完工。此外,4处新建正在有序实施,9处联合挂牌正在洽商,现状4处中1处正在重新改造。
二是构建信息平台。联合社会力量研究开发小型城市客厅运营管理平台,让群众轻松知晓全市小型城市客厅的位置以及活动开展等信息,并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深入推进小型城市客厅的智慧管理和联动运营,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源的高校整合和密切互动,提升小型城市客厅的管理水平。
三是做好活动策划。继续组织做好公益设计方案征集活动,优选设计方案,打造网红打卡点;适时开展“主理人”公益征集活动,争取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让自带流量的“主理人”为小型城市客厅带来更多的活力;统筹已建点位和即将联合挂牌的文化品牌,共同开展好活动策划和宣传推广,增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十分感谢委员们对我市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诚挚地希望你们能继续关注城建事业,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1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