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刁春武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蔬菜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及利用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农业种质资源是传承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芯片”。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有关精神,积极开展种质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
一、主要工作
(一)广泛征集种质资源信息线索。地方种质资源信息线索具有历史传承性强、范围分布广、散落民间难发现的特点。2019年以来,先后两次组织开展区级种质资源线索征集活动,采取查阅档案资料、民间走访、实地调查等方式,征集古老、珍稀、特有、名优的地方品种等种质资源线索,并召开农业种质资源线索征集会,征集地方农业种质资源线索160多个,具有较长种养历史的种质资源主要有龙池鲫鱼、矮脚黄小白菜、菊花心瓢儿菜、黄心芹、香椿、野板栗、山猪等。
(二)组织开展种质资源调查业务培训。针对种质资源线索收集工作专业性强的特点,我局由种业管理处牵头,会同市农科所、蔬菜所、水科所、畜禽所和种子站,赴江宁、浦口、六合等五区,组织专题业务培训达200余人,重点从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范围、样品征集、调查表填写等方面,向基层有关人员详细讲解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相关内容,建立市、区、街道、村信息联络员工作群,有序推进线索收集工作开展。
(三)摸排全市种质资源圃(区、场)。种质资源圃(区、场)是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载体,通过初步摸排,全市现有矮脚黄小白菜、龙池鲫鱼、菊花、荷(莲)花、薄壳山核桃等种质资源圃(区、场)23个。如南京农业大学在江宁建立了“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保存5000多份菊花种质资源;浦口区艺莲苑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民营观赏荷(莲)花种质资源圃,收集荷(莲)花种质资源1300多份;南京绿宙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在六合区建立了薄壳山核桃资源圃,收集种质资源201个;市农科所引进向日葵品种(系)109个、绣球品种(系)12个、绿肥品种(系)25个,建立种质资源试验地35亩,筛选适合江苏地区种植的油料、花卉和绿肥品种。
(四)推进市级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种基地建设。为配合地方特色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市农科所、蔬菜所分别建立了杂粮、果树和蔬菜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目前,已收集野爬豆、野饭豇豆(红、黑)、野柿子等20多个杂粮和果树品种,收集青萝卜、荠菜、青皮香莴笋、红萝卜、矮脚黄、高梗白、黄心芹、苜蓿头等30多个地方特色蔬菜品种,并按照技术规范完成了信息采集、封样或入圃保存。市畜禽所完成了“山猪”核心群体细胞采集,并探索种公猪冻精保存模式。市水科所开展长吻鮠、长须黄颡鱼2种野生群体的采集工作,保存活体种质资源。
二、存在困难
农业种质资源收集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长期性工作,当前还面临以下困难:
(一)普查专业性强、技术人员少。种质资源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力投入,市级有种子管理站、水科所、畜禽所、农科所和蔬菜所作为有力的技术支撑,但区镇两级涉及种业的技术单位人员配置不足,随着老一代农技人员退休或离开原岗位,一定程度上影响种质资源普查的质量和进度。
(二)种质资源较为特殊、普查周期长。农作物生产季节性强,不同作物成熟期跨度大,调查需在作物生长关键物候期进行,在适宜期进行移栽,而且需要反复多次采样,任务特殊、技术性强、周期性长,实物收集、数据采集时间跨度较长。
三、下一步打算
(一)启动普查收集工作。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在全省启动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市区两级紧密配合,加大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广泛宣传动员,加强管理和督导,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工作。
(二)形成调查报告。调查完成后,及时整理收集数据信息,形成调查报告,掌握农业种质资源分布范围、主要特性、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全面分析全市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多样性等内容,为研判我市种质资源特质和品种研发趋势,提供科学参考。
(三)开展农业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逐步建立健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以“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为依托,探索多元化的保存方式,深度挖掘优异种质、优异基因,强化育种创新基础。对具有重要潜在市场价值的乡土种质资源进行提纯复壮、挖掘利用和开发推广,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四)加大支持力度。围绕我市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对种质资源普查、种质资源圃(区、场)建设、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安排财政资金进行支持,加大保护利用力度。落实政策性信贷支持种业企业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发展。加大种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落实相关政策,激发人才创新动力。
再次对你们的提案表示感谢。同时,欢迎你们继续关注我市种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更多宝贵建议。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