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384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南京市养老产业 制度规范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1-07-21 10:42 来源: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周存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南京市养老产业制度规范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与协办单位商议,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紧扣养老服务市场刚刚起步,有效需求不足、高质供给不足的最大实际,建设施、打基础、提质量,着力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产业化、规模化、品质化发展。

    一、关于“国家政策保障方面”的建议

    (一)政策引领。20207月,《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是省会城市和省内城市第一部综合养老法规;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南京市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若干意见(试行)》等10多个养老文件;市级部门配套出台一系列文件,全市养老服务发展政策不断完善。

    (二)资金支持。市、区两级养老服务体系财政投入均在5亿元左右,福彩公益金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发展养老服务,市、区征收的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对公益性养老机构全免,营利性机构减半。通过减利让利“放水养鱼”,促进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支持市属公办养老机构扩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每年运营经费投入近2亿元。启动颐养中心项目建设,将建成3000张养老床位,投入资本金6亿元。

    (三)加大补贴。201812月我们联合市财政发布了关于健全完善养老服务补贴的通知(宁民福〔2018301号)文件,文件明确对企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举办运营的养老机构给予床位建设补贴,运营补贴,不断促进社会力量进入养老行业;对于本市户籍“五类老人”,给予入住养老机构补贴。同时,按照80—89周岁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90—99周岁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100周岁及以上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发放尊老金,有效减轻了老年人经济负担;对于养老从业人员,对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按等级给予500-3000元一次性补贴。对在我市养老服务机构连续从事养老护理岗位工作满5年的本科及大中专毕业生,给予3-5万元入职奖励。对工作1年以上的养老从业人员每月给予100—800岗位补贴,并纳入积分落户条件,不断吸引人才进入养老行业。

    (四)强化标准。养老服务领域目前已经制定了数量众多的标准,例如国家强制性标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202211日实施),国家推荐性标准《养老机构基本规范》《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等。省、市也结合本地养老服务实际情况制定了地方标准,例如江苏省地方标准《居家养老送餐服务规范》《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南京市地方标准《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养老服务热线服务规范》等。今年我市起草了《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服务规范》行业标准。

    在建立标准的同时,我们也始终注重推动规范化经营发展。成立市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对养老服务组织的服务质量实施动态监测、综合监管。制定“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标准”“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等级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并对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老年人、养老机构安全、养老补贴发放、养老设施调查等,都引入专业第三方进行逐一评估。

    (五)聚焦农村。我们始终聚焦农村养老突出问题,坚持总体布局,坚持需求导向,探索推动农村养老稳步发展新思路。截至目前,南京市涉农区累计建成 896 个民营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10个银发助餐点,农村地区家门口养老布局不断完善;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做好2021年度养老服务领域省政府民生实事的通知>的通知》等文件,从保障措施及工作制度上对集中供养服务机构提出要求。《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将农村敬老院工作提升到了法律层面;各区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专项工作方案,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及农村养老服务双提升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将特困供养人员供养机构建设列入了《2021年南京市养老服务工作要点》,将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设施及农村养老服务双提升工作被列入南京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业规划中。

    二、关于“养老机构规范方面 ”的建议。

    一是行业自律。南京市2006年成立了市社会福利服务协会,为全市养老机构提供培训教育、行业规章、利益协调等服务,全市除了农村敬老院之外的养老机构全部为会员单位。

    二是要素保障。支持公办养老机构建设,鼓励公建民营,在兜底保障好特困老人的基础上,也对社会老人开放。积极推动标准化试点建设。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围绕养老机构服务全过程建立标准体系,现已通过省级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验收,并获批创建国家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为行业树立服务质量标杆。每年市区两级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分层开展护理员培训、养老负责人能力提升培训,将失能老人家属照护培训列入基本养老目录。每年联合市总工会、团市委等部门开展全市护理员技能竞赛,组织参加省技能状元大赛,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省级实训基地,开展最美养老护理员评选,进一步提高我市养老护理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

    三是加强监管。建设市级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凡补必评、凡服务必评、凡评必挂钩”养老服务评估机制,实现服务补贴“一卡监管”、高龄补贴“主动发放”、老人能力“一网评估”,并引入第三方对标评估,实现养老服务全方位“上线”、智能监管全天候“在线”。

    三、关于“服务群体自身与家庭方面”的建议

    一是长期坚持宣传。坚持以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为宗旨,把养老宣传作为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把促进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作为宣传工作的核心来抓,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加强养老服务宣传,有效提升老年人及其子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年初制定全市养老宣传工作方案,每月分解具体任务,今年被省级及以上媒体报社和网站采用报道5篇;被中国民政、老年周报或者中国社会报采用报道2次;通过光明日报、央视、新华社等中央媒体报道12次、省级媒体17次、市级26次、各类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20余次;利用南京民政微信公众号、局网站等宣传平台,平均每周出刊1期,目前已发布38期。报道内容涵盖春节期间养老人员留宁陪伴老人、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帮助老年人学智能手机、老人家属照护、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助医服务、适老化改造、《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实施1周年、品牌养老服务机构宣传等多个养老主题。

    二、重点工作宣传。强化《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条例》实施1周年落实情况的系列报道,着力增强养老服务行业的法治意识和职责意识,营造遵章守法、规范有序的养老市场环境;广泛开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教育活动,揭秘虚假谣言,动员各方力量,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对依法核实的市面上打着养老旗号的兜售保健品、非法集资、电信诈骗、欺老虐老、虚假养生偏方等行为进行曝光及风险提示。定期向广大市民尤其是老年人,科普正确的康养照护知识和慢病管理方法,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使老年群体安全意识、维权意识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服务市场主体建设、人才培训、加强监管,更好的促进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重点从以下方面推进:

    一是做强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开展“养老服务+行业”行动,今年率先开展了“物业+养老”试点,推动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教育等行业融合发展。开展“江苏省养老服务龙头企业”评选,选树一批品牌化养老服务龙头企业,支持全市养老服务组织机构向老年用品、适老智能产品、服务型机器人等附加值更高领域拓展。指导玄武区建设1万平方米的养老产业园项目,推动秦淮等区加快养老产业园打造,在全市逐步建成一批养老产业集聚区。出台《南京市智慧养老院建设试点方案(试行)》,每个区至少建成1家标准化智慧养老院,鼓励支持信息服务企业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养老服务行业调查,面向100家养老服务组织机构,全面摸清全市各类型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状况,进一步优化支持引导政策。

    二是促进养老服务市场消费。健全四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其中今年要建设12个街镇医养结合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个农村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打造“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开展万名老人免费学用智能手机专项行动,开通一条热线、开发一套课程、发出一份倡议,开展上门送学、办班教学,完成辅导老年人5万人次,促进老年人群体数字消费。初步计划在今年年中发布《南京市养老服务白皮书》,开展“万名市民看养老院”活动,重点宣传推介全市养老服务。试点推广老年康复辅具应用,在每个区打造1个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主阵地的老年人康复辅具配置服务(租赁)站点,并逐步推动四、五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站点。

    三是加强养老专业人才引育。十四五期间,实施养老人才队伍“十百千万”计划:组织开展养老护理技能大赛,对获奖选手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培养国家和省级养老服务领域技术能手10名左右;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及定期培训,培养领军型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负责人100名左右;健全养老护理员队伍培训机制和继续教育制度,全市护理员队伍新增3000人以上;试行“先持证后上岗”的养老服务组织用工制度,市区联动每年开展养老服务领域专业培训10000人次左右。完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激励褒扬机制,积极开展最美护理员评选活动,引导全社会尊重养老服务人才的劳动创造和社会价值。鼓励社会力量支持联合办学,开展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四是强化养老服务市场监管。持续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结合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等领域推动出台一批省标、市标,明确养老服务质量“基准线”“水平线”和“质量线”。健全全市养老服务业综合监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组织质量考核和绩效评价制度,定期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养老服务组织进行综合评估,逐步完善养老服务机构信用分制度、“黑名单”,全市养老服务满意率达到85%以上,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南京市民政局

                                                    202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