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农业和农村界别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南京市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种业发展现状
(一)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种业企业。种业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全市持证农作物种子企业27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年销售额超过亿元企业3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均位居全省前列;持证水产种苗生产单位30家,其中国家级水产原种场1家、省级良种繁育场4家;持证种畜禽企业11家。企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4家企业获得中国种子行业信用评价等级,且被评为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总数名列全省前列。种业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江苏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先后与越南、缅甸等国家合作,推广水稻新品种180万亩。
(二)拥有了一批优良品种。“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有35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国家审定,60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其中水稻南粳5055、南粳9108、宁粳8号、宁香粳9号等品种食味优质、稳产抗病,被列入农业农村部“超级稻”品种目录。“黄优1号”杂交黄颡鱼、“太湖2号”青虾、“优鲈3号”大口黑鲈3个水产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青虾系列品种在南京主、混养达20余万亩。另外,南京艺莲苑花卉有限公司选育的10多个新品种多次参加世界园艺博览会,“钟山祥瑞”等7个品种获国际登录,将中国的荷花传播世界。
(三)推进了品种安全测试和服务。品种安全测试与示范展示体系逐步完善,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1个、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个,区级品种测试基地5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分工明确的种子检测、测试和示范展示体系,种子质量和品种真实性抽查合格率均在96.5%以上,种子质量明显提升。种苗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围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现代种苗中心和基地建设,全市27家种子种苗生产单位被认定为省级首批优势特色种苗中心,特色种子种苗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二、主要措施
(一)推进种质资源收集保护。近年来,随着南京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自然生态下的传统地方种质资源种类与数量显著减少、丧失风险加大。我市积极探索种质资源的保护路径,开展种质资源调查,推进地方种质资源收集行动,加强地方特色、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的抢救性收集保护。加快优质特色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2020年开展芦蒿、小白菜、萝卜、杂粮等地方品种收集、鉴定和保护工作,通过改良创新优化品种特性,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品种价值。
(二)引导种业科技创新。加大对种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通过实施项目,推动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种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科研单位联合攻关,全面提高我市现代种业创新能力。近两年财政支持种业创新力度不断加大,2020年新增市级现代种业专项资金,重点围绕种质资源保护、特色品种创制和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品种繁育基地建设、种子种苗繁育供应中心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全面推动我市种业创新发展。
(三)加强种业市场监管。不断完善种业管理体系,市级建立种业行政管理、事业单位和行政执法部门相结合的种业市场监管体系,各区明确种业管理部门或牵头科(站),协同种子推广机构及执法部门共同开展种业市场监管。落实简政放权,全面推行线上办理种业许可,公开种业许可标准和条件,利用“种业生产经营网上备案”系统抓好事后备案管理。组织种业管理人员培训,提高执法人员规范执法意识和依法监管水平。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加大随机抽查、明察暗访力度,检打联动,形成执法合力。
(四)推介优良品种。加强品种应用指导,分别印发了春夏播主要农作物品种应用意见和秋播重要农作物品种应用意见,组织编印《南京农业优良品种应用指导手册》,介绍农业品种特征特性和栽培、养殖要点,公开种业企业和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联系方式,加强优良品种服务指导。开展新品种测试和展示,2020年南京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和5个区级品种综合测试基地开展了水稻、小麦等130多个农作物品种测试,70个品种示范展示,种业企业和用种大户参加新品种观摩、培训近千人次。通过展示示范、观摩培训,引导广大农户种植优势品种。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市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正如提案中所说,还存在着种业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种业创新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监管服务能力仍有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升特色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开展农业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加快农业种质资源收集,依托在宁科研院所对普查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整理分类、保存,保障种质资源安全。建设一批南京地方种质资源圃,同时建设中华绒螯蟹、克氏原螯虾、龙池鲫鱼、山猪等种质资源保护区(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二是开展新品种选育攻关,支持产学研优势力量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地方特色资源鉴定和创制,巩固常规稻麦品种及地方特色水产育种优势,增强小白菜、辣椒、茄子、丝瓜、水芹、芦蒿等一批地方特色品种育种竞争能力。加强蛋鸽、大口黑鲈、黄颡鱼、中华绒螯蟹等畜禽和水产优良品种培育及开发利用。三是加快新品种示范推广,支持种业企业建设完善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和营销网络,扩大品种推广应用服务覆盖面。以创建高产示范片、园艺作物标准园等为依托,加快推进新品种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
(二)提升现代种业产业发展能力。以培育种业企业为抓手,加快推进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做精南京种业产业链,全面提升现代种业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和发展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种业企业,强化企业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集团,全面提升我市种业竞争能力。引导种业企业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开发优质高效新品种,培育优质种子种苗,服务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推动以种业为引领的三产融合发展。
(三)提升现代种业保障能力。围绕南京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在优良食味水稻、高效设施蔬菜、五莓(梅)、西瓜(甜瓜)、花卉、螃蟹、青虾等主产区,加快建设一批质量可靠、生产技术先进、配套服务优良的种子种苗繁育中心(基地),培育高效优质种子种苗,服务产业发展。支持骨干优势种业生产企业,改善种子生产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形成稳定的标准化、规模化种子生产基地,实现机械化制繁种;支持种业企业新建或完善种子加工贮藏设施设备,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南京供种保障能力。
(四)提升现代种业市场监管能力。不断完善种业市场监管体系,构筑优良的种业发展环境。完善种业管理、技术服务、行政执法机构与队伍,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和信息联通,积极构建灵活多样、分工明确、治理高效的监管模式。提升市、区级种子质量检验中心能力,完善种子质量检验体系,形成种子监管技术支撑网络。加强新品种综合测试基地建设,强化品种应用风险管控。强化种业市场监管,坚持分级负责,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强行政许可管理,严格准入条件和标准,依法核发种业生产经营许可证,强化行政许可后的监督管理,依法公开监管信息。
(五)加大种业扶持力度。围绕我市农业发展的特点,不断研究现代种业的支持方向和重点,整合现有支农政策,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重点支持新品种联合攻关选育和推广。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种业发展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我市种业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种业企业上市挂牌,拓展融资渠道;落实“金陵惠农贷”等政策性信贷支持种业企业发展。加大种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落实相关政策,激发人才创新动力。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8日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