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致公党南京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南京夜间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立足传统商圈,打造夜间经济示范区方面
近年来,结合全国、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和省级夜间文旅集聚区建设,推动夫子庙、老门东、长江路、熙南里、百家湖1912等夜间经济集聚区加快改造提升,进一步打造生活化、品质化、特色化的夜间消费环境。市、区联动共同推进18个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玄武区长江路文化旅游集聚区、建邺区银杏里艺术文化街区、江宁区金陵小城—燕集里、溧水区城隍庙文化街区等开展环境提升、业态升级、场景打造,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新街口、南京1912街区获评“全国夜间经济示范街”,南京发展夜间经济的经验做法在《江苏通讯》刊发,央视新闻多次在夫子庙、大板巷、水木秦淮等街区开展夜间直播。
文化和旅游部门围绕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大力支持秦淮区、玄武区和鼓楼区创建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区,积极推进夫子庙、长江路、老门东、熙南里等街区建设。夫子庙打造MO音琵琶街,造型各异的乐器造型、各具特色的餐吧、书店和文创产品商店,搭配五颜六色璀璨的灯光,进一步体现特色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完美结合,形成新的网红打卡地。玄武长江路文旅集聚区结合城市工业厂房改造,打造D9街区,创新推出原创IP形象“小九”,配套设计沉浸式情景戏剧,以文化艺术提升街区辨识度。城管部门从2016年起制定并实施“主城区夜景照明提升行动三年计划”,建立“一江一河一湖两环多节点”的夜景照明立体构架,打造气势磅礴的城市夜景形象。2017年编制《南京市城市夜景照明专项规划》,远瞻2035年,将“夜之金陵”夜间经济品牌打造作为目标之一。经过多年打造优化,城市夜景照明框架基本成型,南京特有的“山水城林”特色风貌的繁华夜景基本呈现。夜间景观亮化美化有效延长夜间活动时间、提高设施使用率、吸引了夜间游客。
下一步,我们将协同各板块、各部门加快推动夜间经济示范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建设工作,着力提升夜景亮化水平、促进产业联动发展、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培育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夜间品牌项目,形成南京夜间经济地标。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积极推动新街口、夫子庙等商圈提档升级,引进培育更多夜间消费业态。同时,加快推进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景区、溧水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牛首山东麓商业配套综合、华侨城欢乐海岸等新兴载体建设,为夜间经济集聚发展打下基础。
二、关于供给侧改革,满足大众多元需求方面
近年来,各部门积极推动夜间消费产品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门加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政府补贴演出剧目力度,2021年31部43场演出剧目获得政府补贴,促进优秀演出剧目落户南京,丰富夜间演出市场需求。支持夜间小剧场加速发展,大华大戏院·群剧场、1913国民小剧场、老门东芥子园等推出新剧,夜间文化供给品质不断提升。夜间沉浸式体验、实景演出等新型业态加速发展,秦淮区“明月印中华门”、江宁区汤山矿坑公园《大地》灯光秀等特色主题活动频获关注点赞,《南京喜事》获得2020中国文旅融合十大创新项目。命名1家南京特色文旅商品街区、特色文旅商店、特色文旅商品研发基地,从旅游商品全产业链上鼓励和支持南京特色文旅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不断丰富南京旅游商品供给。
商务部门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积极支持培育夜间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休闲项目,鼓励开发引进“夜秀”“夜展”“夜读”“夜跑”等新业态新模式,指导各区发展特色夜间业态。会同市体育部门支持举办“夜之金陵 体育相伴”体育夜市系列活动,多个运动主题赋能夜间经济。鼓楼区聚焦夜读、夜秀特色,引进月巷书店等品牌、增加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举办“桨声灯影阅读之夜”主题客厅专场活动。多样化的消费选择,释放夜间消费新活力,带动南京夜间经济较快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文旅等部门,围绕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文艺演出、健身运动、购物促销等各具特色的夜间元素集聚,持续举办2021南京国际消费节夏季、秋季、冬季等系列活动。同时,我们将继续推动夜间经济集聚区打造,鼓励发展混业经营模式,引进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业态,不断满足人民夜间消费需求。
三、关于文化赋能发展,凸显南京地方特色方面
夜间文化旅游活动,是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满足本地居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能抓住游客观光休闲的需求。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培育打造特色文旅产业,深化南京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大力支持各区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区。玄武区积极打造长江路文旅集聚区,打造长江路特色文化消费品牌,推出主题纪录片《1800米跨越1800年》,解说长江路、品读南京史,纪录片荣登央视并广受好评。秦淮区加快打造“夜享秦淮”主题IP,秦淮灯会连续举办三十五届,举办区域延伸至明城墙,形成沿明城墙、沿秦淮河、沿历史街巷的立体空间布展格局;《南京喜事》、《金陵寻梦·夜瞻园》等主题活动已成为南京文旅消费特色;溧水区打造区域特色文化消费,溧水秦淮源头灯会,以溧水文化为轴线,推出打卡点、观赏桥等,打造24小时不打烊文化消费;第九届咪豆音乐节如期举办,搭配特色市集等,已成为南京市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商务部门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支持举办各类夜间文化主题活动,推动夜间经济集聚区丰富文化内容,更加凸显南京特色。如鼓楼区南艺后街·水岸生活街区定期举办文艺表演活动,建邺区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持续开展夜间文艺活动。
下一步,我们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一是推动文博场馆夜间开放。推进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夜间开放和运营时间,举办多样化的文旅主题活动牌。二是加快夜间演出剧目供给。继续加大文化消费补贴力度,引导更多优秀演出剧目落户南京,丰富夜间文艺演出市场。三是持续举办消费促进活动。办好2021南京国际消费节等活动,聚焦四季、节假日、重要消费时段,持续营造消费氛围,打造消费热点。
四、关于强化科技引领,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共进方面
我们针对年轻消费群体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夜间消费业态模式,不断提升夜间经济品质。文化和旅游部门聚焦科技赋能,积极拓展文旅消费新渠道。一是推出博物馆“云展览”“云课堂”“云直播”等线上文化产品,加快发展云演艺、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业态,引导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协同发展。二是推进文化旅游大数据品牌建设,构建文化和旅游服务总枢纽、总入口,优化文旅消费智能服务平台功能,在南京银行等APP上增加文旅消费端口,促进线上交易和线下活动互动发展,拓展销售和宣传渠道。
体育部门加速推广“宁体汇”平台,进驻平台的企业和场馆数量持续增长,不断满足市民夜间便捷运动健身需求。
商务部门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夜之金陵”品牌加快发展。一是支持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推介,鼓励将夜间消费与网络直播相结合。夫子庙步行街“声临其境”直播间、水游城“红楼梦”主题直播间、长江路1912星空直播间等,吸引流量和人气的同时,让更多消费者能云赏景、云逛街、云打卡。二是制作南京夜间消费攻略和宣传短视频,重点宣传各夜间经济集聚区,从“夜游”“夜购”“夜食”等方面,推介夜间消费特色亮点,方便市民和游客夜间消费选择。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文旅等部门继续强化科技赋能,深化新媒体运用,继续推出博物馆“云展览”“云直播”等线上文化产品,加快发展云演艺、数字技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业态,继续做大做强“南京喜事”“上元灯彩图”等夜间实景演出品牌。支持将网络直播融合夜娱、夜读、夜健等更多夜间生活中,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夜间消费服务,提升夜间线上消费体验。
五、创新夜间消费宣传方式,扩大“夜金陵”影响力
我们将宣传推广作为发展夜间经济的重要工作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一是发挥主流媒体渠道优势,开展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央视新闻多次在夫子庙、大板巷、水木秦淮等街区开展夜间直播,江苏新闻线上直播外秦淮游船夜间体验。二是鼓励开展线上宣传,支持各街区、各企业充分运用直播互动、短视频等,常态化推介自身夜间消费特色、亮点,吸引更多消费者前往体验。三是以夜间经济集聚区为重点,制作并发布夜间消费攻略和宣传视频。在全国步行街工作现场会、全市商务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发放、播放,在相关部门、协会微信公众号增加入口,利用新媒体传播途径扩大南京夜间经济的知名度。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突出夜间经济品牌宣传,积极创新形式方法。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推广《“夜之金陵”消费攻略》。结合招商引资活动、大型展会活动等,常态化推介南京夜间经济的热点、亮点。与腾讯微视等新媒体开展合作,更加生动地讲好南京夜间故事。开展评选宣传工作,陆续推出一批夜间消费载体和活动项目,宣传受消费者欢迎的夜间特色场景,打造夜间消费热点和话题。
六、加强城市治理,完善基础设施与服务
近年来,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加强对夜间经济发展的服务保障。市场监管部门多举措助力南京夜间经济发展。一是打造高效便捷得到市场准入,进一步简化登记注册审批流程,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推行品牌连锁便利店营业执照和行政许可的集中登记、集中审批,进一压缩营业执照和行政许可的办理时限。针对连锁便利店推行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进一步放宽品牌连锁便利店经营部分二类医疗器械的条件。二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部门协作,强化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以次充好、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侵害消费者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查处,维护安全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三是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针对受疫情影响导致的消费纠纷高发、易发态势,指导基层依法履职,依法调解消费纠纷,化解消费矛盾。对共性的消费矛盾调解工作下发消费维权工作指引,提供给基层执法部门借鉴参考。倡导线下实体店消费七天无理由退货,开展小额纠纷先行赔付试点,加快品牌消费集聚区建设,大力倡导诚信经营、文明服务的良好市场氛围,不断提升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消费者满意度。
城市管理部门结合自身职能,不断优化夜间城市管理工作开展方式。一是试点放宽商业外摆管制。在1912街区、鼓楼滨江区、夫子庙、老门东等地开展试点,在规划红线之内且不占用人行道的情况下,支持各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商场和餐饮店等举办夜间主题促销活动,合理设置外摆,共同营造良好夜间消费氛围。二是做好商家服务工作。对符合试点的品牌连锁便利店企业办理店招店牌,只要符合《南京市店招标牌设置管理办法》要求,可以提供快捷通道,直接办理备案手续。立足市场主体,以新街口、水游城、夫子庙、老门东等地商圈为试点,鼓励设置夜间外摆摊点,打造特色夜间市集,要求各区充分考虑夜间经济特点,完善餐饮油烟处理、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污水收集排放等配套设施建设,在营造夜间消费氛围的同时,打造良好夜间环境。
下一步,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部门加强夜间经济发展的服务保障,不断提升夜间经济硬环境和软环境。一是优化市场准入,针对便利店等行业推行“一业一证”改革试点。推进线下企业“七天无理由退货”承诺工作,提高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企业区域覆盖面和行业参与度,持续推进2021年度全市放心消费创建工作。二是进一步做好夜间市容管理工作。积极帮助各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商场和餐饮店等举办夜间促销活动,继续试点放宽商业外摆管制,支持打造特色夜市等;要求各区充分考虑夜间经济特点,持续完善餐饮油烟处理、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污水收集排放等配套设施,共同营造良好夜间消费氛围,推动城市夜间经济发展。
南京市商务局
2021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