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彭江萍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对民营企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政治引领 为创新名城建设聚合力强动力的建议》提案收悉。提案中,你们围绕加强对民营企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政治引领,在形成引领合力、创新培训模式、强化党建引领等方面建言献策,体现了你们对我市人才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现结合工作实际,就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一、我市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党管人才工作要求,围绕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强化顶层设计、推进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生态,不断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和“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中来。“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实施“创业南京”英才计划、青年大学生“宁聚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共集聚科技顶尖专家218名、培育创新型企业家472名、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3715名,吸引9名诺奖图灵奖得主、132名中外院士来宁创新创业,扶持大学生创业2.47万人,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113.43万人,平均每天新增在宁就业大学生1000人以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价值引领,提升政治向心力。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把“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作为年度抓基层党建重点项目,不断强化党管人才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市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明确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吸纳的工作目标和具体路径要求。加强学习培训,组织开展“爱国·奋斗·奉献”主题教育活动100余场、党员骨干培训200余场,覆盖各类人才1.4万人次;连续10年举办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培训班,累计培训6000余人次。常态化举办“南京企业家大讲堂”,助力企业家开拓发展视野、探求升级路径。同时,近年来我市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中,把民营企业创新人才培育作为重要内容,明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年选派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进入国内“双一流”高校、国外顶尖商学院培训。
二是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政治领导力。不断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全市共建立45个商圈综合党组织,覆盖“两新”组织2.5万个。开展“两新”组织党组织运行情况排查,边摸排边组建,新建非公企业党组织463家。积极吸纳人才入党,把非公企业发展党员数量作为重点结构性指标之一,重点倾斜、定向投放。2019年发展非公企业党员1374名,占全年总数的21.8%;2020年发展非公企业党员1598名,占全年总数的25.4%。对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省市重点计划人才,不受年度计划指标限制。目前,全市非公企业入党申请人4754人,入党积极分子3607人。强化党建工作力量,通过内部选、组织派、公开聘等方式,配齐配强企业党组织书记,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市约32%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由企业出资人或负责人担任,举办民营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培训班,推动党建工作持续加强。
三是坚持典型引领,提升政治感召力。发挥龙头企业党建示范,聚焦互联网企业、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等龙头企业,加强党建工作指导,通过发挥产业平台影响力,扩大在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成效。不断优化人才荣誉制度,深化“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典型示范和学习宣传,开展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十大杰出青年”“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评选活动。组织省市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开设“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南京在行动”专题专栏。组织举办“学习张謇 见贤思齐”主题新宁商沙龙,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创新创业人士践行张謇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四是坚持行动引领,提升政治带动力。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化,制定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办法,明确每名市领导联系服务一名专家,确定制度化常态化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模式。推动人才问计问需常态化,设立“企业家服务日”,建立人才问需“月谈”制度,现场限时回应企业诉求,解决了一批民营创新企业在人才发展、人才培训、人才安居、子女就学等方面的难题。今年,在去年企业家服务日早餐会的基础上,创新活动形式,推出产业大讲坛,邀请来自产业的权威专家、国内龙头企业代表、国内知名金融机构分享产业前沿信息和产业成果,交流发展经验。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你们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一是进一步强化党管人才。进一步理顺党委和政府人才工作职能部门职责,发挥党委(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升党对人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激发各方力量,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强化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推进、督查考核等职能,完善人才工作统筹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全市人才大数据库。
二是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加强“两新”组织工作力量,采取“区聘街用、员额管理”的方式,加大专职党务工作人员选聘力度。注重从“两新”组织中层管理人员中选拔党性修养好、基本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建强红色梯队。积极吸纳优秀民营经济人才入党,开展非公企业从业人员“政治面貌”全面梳理,积极扩大申请入党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对其中有入党意愿的,进行重点培养。
三是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创新人才培训模式,持续开展“爱国·奋斗·奉献”主题教育,举办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培训班,深入实施企业家精神与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大对全市企业家的培育指导力度。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服务日、人才“问需”月谈,进一步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切实解决企业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
2021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