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328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强学校视觉环境工程, 全力保护我市中小学生视力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7-30 21:27 来源: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马健等委员:

    你们提出关于加强学校视觉环境工程,全力保护我市中小学生视力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高度重视改善中小学教室照明环境,保护学生视力健康。2020年以来,连续两年将教室照明提升工作列入政府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市教育局将该项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具体跟进落实,拟用一年半的时间改造尚未达标的500多所中小学的1.3万间教室,预计今年8月提升改造工作全部完成。项目进度和质量标准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做法如下:

    1.出台教室照明验收标准,保证提升工程有章可循。我市注重前瞻规划,组织人员率先研发出照明验收的管理规范,保证项目实施的高起点,2020年,我市已出台《中小学幼儿园教室照明验收管理规范》(DB3201/T 1006-2020),这是全国首个教室照明验收管理规范。一是找出难点、多方研判。目前国内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的国家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并存,均侧重专业技术视角,学校和教育部门关注的施工验收方面尚无可直接落地执行的依据。组织教育、质检、卫健和高校专家深入研讨,率先将标准研发定位在验收管理规范层面。二是树立样板、反复实验。标准研发团队对10间样板教室开展蓝光、频闪、眩光等照明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使用教育部装备中心的照明实验室开展各种场景的对比研究。邀请东南大学、省标准化研究院、市卫生监督所、市疾控中心、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专业人员担任专家顾问,开展了十余次标准技术研讨。三是控制蓝光,节能增效。针对LED蓝光慢性伤害这一潜在问题,首次提出蓝光双重检测保证机制,不仅要求每类灯具必须出具无蓝光危害检测报告,还在验收阶段增设便携式光生物安全测试仪现场检测。严格采用计算机软件开展场景模拟和辅助设计,通过灯具布局优化,在确保达到国标的前提下,每间教室平均减少15%的灯具数,显著提高照明节能效益。

    2.开展中小学教室普查,精准工程实施范围。市装备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600多所中小学共1.85万间普通教室开展拉网式、全覆盖的普查,确定照明提升工程实施范围和项目类型。一是组建团队、精准培训。各板块组建照明提升工作专班人员团队,市级组织地方标准的解读、数据采集测试、普查统计评价的方法等专题培训。经过系统培训的骨干教师,前期作为照明现状普查员,后期成为施工验收管理员。二是仪器测试、精细普查。为避免主观误差,统一配备便携式照明智能测量仪,所有设备均通过专业计量机构测试,工作人员均持仪器进班测试,十分钟内便可以完成对一整间教室几十个测光位置的照度、色温、光谱、闪烁等指标的数据定量,可即时形成是否需要提升的准确结论。三是数据分类、精确责任。我市将中小学普通教室根据现有照明设备及照明质量状况情况分为已经达标、自行提升、局部提升和整体提升四种类型。第一类已达标涉及2800间教室,其教室的照度和闪烁均达标,建议跟踪观察;第二类为自行提升涉及1300间教室建议学校调整灯具位置和灯具开关控制方式。如有的教室灯具合格,但悬挂位置高于风扇,所产生的低频闪烁易引起视疲劳,导致视力下降,仅需降低灯具位置。第三类为局部提升涉及1400间教室,如学习区域照明指标不达标,部分设备需要更换或调整;又如板书区域灯光昏暗,照度和均匀度均不达标,需更换合格板书灯具。第四类为整体提升涉及1.3万间教室,教室整体照度不达标,需全面改善,是全市照明提升工程的重点。

    3.“市区协同联动”实施,项目推进成效显著。一是市级先行,示范引领。市级层面2020年投入1800万元专项资金,对150多所中小学4000多间教室率先启动工程试点,带动各板块由点及面整体推进。二是四个统一,协同推进。市级编制招标工作指南,确定设计软件平台,制定安装流程评价表,邀请质检机构做验收环节的专业支撑,实现“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设计方法,统一安装要求,统一验收流程”。市级设立合理招标条件,增加采购集中度,吸引几十家优质国产品牌充分竞争,中标均价低于全国同期中标均价。三是定期巡查,保障质量。建立市区两级专家巡查机制,市邀请业务专家,各板块抽调业务骨干,定期组织互查,保障项目落实落地,工程质量可控可靠。四是主动应对,系统推进。各板块均能优先保障照明改造项目装备经费落实到位其中鼓楼区、江北新区、江宁区和溧水区采取集中资金整体推进模式,2020年度实现照明提升达成率100%。另外,各版块在中小学新改扩建工程中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室照明验收标准》中的技术要求,做到建设一所达标一所。

    调查显示,此项提升工程由于运用国内高品质健康照明技术,系统改善了教室视觉环境,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学校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董彬副研究员认为,南京市照明提升工程中采用光学模拟软件平台形成“一校一品”的设计方案、严格按照南京地方标准中场景适配原则高标准实施。该工程体现的专业视野和管理水平,值得在全国同类地区复制推广。此外,对提升工程改造前后用电量抽样数据分析,改造后每间普通教室实际用电下降超过50%,实现了教学光环境质量提升与绿色环保同步推进的目标。 

     

                                                                                                      南京市教育局

                                        202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