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戴国强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预检分诊能力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区财政逐年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加强医疗服务规范管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水平,在新冠疫情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充分发挥了兜牢防控网底的重要作用。
一、“互联网+医疗”工作情况
按照《南京市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我市各区利用“互联网+医疗”优势作用,通过建设互联网医院积极开展网上预约、网上复诊、网上配药、在线随访及互联网诊疗等服务,建立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建成远程临检、心电、影像、会诊、病理五大中心,承担基层医疗机构的远程影像、远程临检、远程心电、远程会诊、远程病理等服务,充分拓展了远程医疗的服务范围,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诊断结果和影像资料与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检查。根据《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面实行预约诊疗的通知》(苏防救治〔2020〕36号)要求,疫情期间,市内三级医院及有条件的二级医院通过自助预约、网络、电话预约、手机客户端等多种预约方式,逐步增加门诊预约号源,对预约诊疗患者优先安排就诊、优先安排住院、优先安排检查。新冠肺炎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同时作为互联网诊疗专家组,必要时由我委协调通过互联网远程医疗系统提供远程会诊服务,方便群众包括南京籍在外留学生进行疫情相关咨询。自2020年3月12日开始,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诊疗,分时段就诊,明显减少了就诊高峰期的人员流量;各区还为家庭医生团队配备了包含移动平板在内的血压、血糖等检查设备随诊包,随时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免费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测量血压血糖、用药指导、生活指导等随访服务,通过提供这些便捷可及的公共卫生服务,实行居民慢性病线上管理,更大程度的满足了群众需求,有效减少人员聚集。目前南京有50家医院开展预约诊疗,预约挂号服务平台注册用户530余万,累计服务市民72.8万人次,日均预约挂号服务超万人次,最高日预约量突破2万人次。我市鼓楼医院、市第二医院、市第一医院、市中医院等13家互联网医院免费提供在线疫情相关咨询服务,截至4月底,线上累计接诊9123人次。
二、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诊室)设置情况
(一)预检分诊管理。疫情期间,我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门(急)诊预检分诊和医务人员防护等工作的通知》、《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检分诊设置及工作要求》,制作预检分诊工作流程图,要求各医疗机构(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民办医疗机构、内部医疗机构等)都必须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在门(急诊)入口处设置预检分诊点,对每一位就诊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查验“健康码”,突出做好既往史和现病史的询问和记录,认真了解患者旅居史和疫区接触史,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变化及时调整流行病学史询问内容。保证不遗漏任何一个就诊患者,并严格落实发热病人登记报告制度。加强对发热患者的筛查,发现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应立即转诊至设置发热门诊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同时做好病人信息登记,确保转诊病人的“绿色通道”畅通。各预检分诊点安排高年资医务人员进行分诊,组织对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专项培训,特别是鉴别诊断、分诊程序等,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每周各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医疗机构对预检分诊点及发热门诊等重点部门实施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逐条整改,对账销号。
(二)发热门诊(诊室)建设。根据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建设管理的通知》、《关于开展全省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以及《转发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设置的通知》等要求,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老年病、儿童、妇产等相关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规划建设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的,设置符合验收标准的发热门诊,已被省确认为社区医院和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设置发热诊室。目前全市60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已建设完成并全部验收完毕,包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对22家已设置了发热诊室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进行了现场评估验收,积极落实整改。
三、设备配置情况
每年,市、区两级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硬件设施提档升级,社区医院标配胃肠镜、无创呼吸机、心脏彩超、CT、DR等设备,2019年财政投入基层硬件设施13.9亿,较2018年增长了30%,CT在基层机构的基本医疗、老年人体检和呼吸道等疾病诊断中广泛使用,群众看病就医条件明显改善。此外,财政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新老旧医疗设备,其中64排以下CT不属于大型乙类医用设备,不需要申办设备配置许可证;64排以上CT属于大型医疗器械,而且安装环境和使用管理均有很高的要求,不仅价格昂贵,会给基层医疗机构带来负担,也容易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另外,基层医疗机构配置CT需要有中级以上职称的CT医生和技师各2名;符合X线防护条件独立设备间和诊断室。目前,全市少数医疗服务水平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的基层医疗机构配置了64排CT机设备。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市财政局将和市卫健委深入调研,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扶持力度,对创成省社区医院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予以资金倾斜,加快基层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诊室)建设。
二是加快体系建设。着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系建设,积极争创省社区医院建设示范区和社区医院,拟新增20家社区医院,建设5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鼓励已建成的社区医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医疗能力基本标准加强建设。
三是加强能力提升。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促进质量持续改进和管理的科学规范。推进基层特色科室建设,提高医护人员医疗水平和疾病诊断能力。借助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整合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多渠道引入支撑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基层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建设。鼓励市、区公立医院的医技人员下沉基层一线,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影像诊断水平,缓解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工作压力,方便患者就近就医,为本地区百姓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