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233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日常长效维护工作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7-28 17:18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罗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日常长效维护工作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把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第一仗”,出台《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健全组织体系,加大推进力度,突出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四个重点,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至2020年底,垃圾分类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建立起完整的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体系,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建设,设施覆盖率超过80%,处理能力显著提高。农村户厕应改尽改,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99.9%,改厕成果不断深化。围绕“四清一治一改”所有自然村都完成清洁行动,村庄环境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美丽乡村建设引领,累计建成各类示范村、宜居村1300余个,美丽乡村知名度享誉全国。

    我市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卓有成效,得到农业农村部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农村面貌和居住环境显著改善,农村越变越美,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对政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正如罗委员所指出的: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后,长效管护问题应当成为关注和解决的重点,但由于管护资金不足,致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备等疏于维护,整治和建设成效难以长期保持,日常维护比环境整治本身更加重要。

    为长久保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良好效果,我们正是按照您提的宝贵建议,积极探索建立机制健全、经费充足、群众支持、企业参与、管护到位的农村人居环境管理、运行、养护机制。

    一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我市2018年出台《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就提出要完善村庄长效管护机制。要求在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落实“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要求,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方推动第三方监管。2018年市城管局出台《南京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宁城管字〔2018〕261号),提出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道路修护、绿化养护、河道管护、公共设施维护“五位一体”村庄长效管护标准,建立起“硬件设施完好、保洁队伍稳定、资金筹措到位、制度健全完善、考核奖惩分明、监管保障有力”的长效管理模式。我们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积极鼓励第三方专业公司参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和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镇街综合管护、村级自行管护、专业化第三方管护互为补充的长效管护机制。

    二是落实管护资金保障。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2018年3月,市财政局、城管局下发《南京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宁财规〔2018〕4号),提出维护资金要统筹安排、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管理规范,力争保基保、全覆盖,由市区两级财政安排运行维护专项资金,每个行政村(涉农社区)不少于20万元。市级维护资金对每个行政村(涉农社区)一般性补助10万元;对市级经济薄弱村和欠发达村(涉农社区)一般性补助12万元。主用于补助保洁管护人员报酬、保洁装备的购置以及设施维修费用等,重点支持村庄环境卫生、道路、路灯、设施等管护。为加强村级公共服务资金保障,市级专门设立农村公共运行维护专项资金,采取一般性补助和考核性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对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予以支持,并向经济薄弱村倾斜,2021年专项资金已达10000万元,每个涉农行政村(社区)不少于20万元。各区也相应配套补助资金,形成了各级分担的良好资金筹集模式,为建设生态宜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有条件的镇街、行政村(涉农社区)也应加大维护资金投入,确保设施项目管护到位、持续运行。各镇街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建立政府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参与、社会赞助支持的运行维护多元投入机制,积极筹措资金,保障运行维护。

    三是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体是农民,我们始终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宣传栏、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段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和管护行动。发挥基层网格员走村入户职能,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农民的自身意愿,通过百姓议事会和乡贤参事会,协商解决群众身边的大事要事,变“要我管”为“我要管”。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与农户签订责任书,发动村民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卫生、绿化、秩序,打造美丽庭院。实行“积分制”管理,根据环境保洁积分情况对农户给予激励。倡导志愿服务机制,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群团组织和乡贤作用,促进移风易俗,借助民智民力齐抓共管,逐步健全民建、民管、民用的长效机制。

    四是鼓励企业积极投入。深入开展“万企联万村”活动,尊重活动中的企业责任主体,引导企业资本投入整治行动,作为整治资金来源的有效补充,引导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继续参与整治后的长效管护工作。自去年全省“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开展以来,我市鼓励和引导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在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前提下,积极参与特色田园乡村、示范村、宜居村、民宿村和田园综合体等美丽乡村建设,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承接政府购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据统计,全市429个企村联建项目中有46个为改善人居环境相关项目,涉及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物业代管、道路改扩建、宜居养老及绿化改造等多种服务类型,计划投资额为60.59亿元,占总计划投资额的24.25%,目前已到位资金2.60亿元。

    五是加强督查保持长效。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长效管护工作纳入市对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考核体系,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长效管护纳入各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并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考核结果运用,把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资金分配、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促进长效管护工作的落实。各郊区和镇街都要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管护的行动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工作目标、资金筹措和考核验收等内容。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工作办公室要组织相关部门就人居环境的长效管护情况,开展常态化督导工作,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域化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把南京郊区建设成现代农业新高地、美丽乡愁承载地、全域旅游目的地、农民幸福乐居地。通过加强管护工作,保持整治成果长久长效,实现从“一时美”到“长久美”转变,努力实现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最后,再次感谢您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所提的建议,也希望您继续关心支持我市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