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田家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不断提升文化旅游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水平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文旅、财政等部门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中央、省、市有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遵循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不断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日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目前,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使用效率,加快构建更加完备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狠抓政策落实,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落实到位,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使用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一是积极落实专项规划。围绕落实《南京市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市、区两级政府继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十四五”期间,加快推动江北新区图书馆新馆开放运营,继续推进江宁区、溧水区图书馆、文化馆新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以满足新时代少年儿童阅读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打造少儿阅读专属空间,今年内在全市建成不少于100个少儿图书室(阅读空间),不断完善全市少儿阅读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已有53个少儿图书室完成空间改造和图书配备,其中40个已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
二是持续完善设施网络。通过深入挖掘辖区资源,以新建或改扩建、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等多种方式,不断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提档升级。今年,全市计划新建或改扩建12个镇(街道)文化站、5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持续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向基层输送优质文化资源,在镇(街道)核心区、企业园区、城乡社区、公园景区积极打造24小时自助图书馆、城市书房等新型阅读空间,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80余个;积极助推小型城市客厅建设,在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资源和专业优势,主动提出意见建议,统筹协调和组织指导各级文化部门和公共文化机构积极参与,高标准完成相关建设工作。
三是着力提升服务品质。全面贯彻《南京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落实免费开放项目和免费开放时间要求,积极推广错时开放、延时开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推动品牌文化活动向基层延伸,培育、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品牌;健全完善公益演出政府采购机制度与模式,打造全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对接,不断提升群众参与率与满意度;完善 “书服到家”南京共享图书馆信用网借服务平台,为广大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图书借阅服务;积极落实《南京市群众文艺团队管理与扶持办法》,促进群众文艺团队管理规范化、活动常态化、创作精品化,不断提升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四是加快推进数字服务。以数字化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可达性。以服务内容数字化、服务方式数字化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完善数字化平台服务功能,同步提升数字文化产品资源数量和质量,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文化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各类线上文化服务活动400余场。全市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达1500万册,全市文化馆数字资源总量达到20TB;以数字化赋能文化服务宣传推广,结合全市文旅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实现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的位置交通地图呈现、服务信息发布查询和场馆使用预约排定、活动开展提前预告、文化服务定向派送、文化需求征集反馈等功能,使广大城乡居民更加便捷高效地获取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不断提升群众知晓率和社会美誉度。
五是强化支持保障力度。在人才支撑上,配齐建强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定期组织基层公共文化管理人员轮训,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打造一批具有主动性、规范性、创新性的群文团队,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支撑作用。引导和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大专院校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通过定期培训、批次推进等措施,培育优秀文化志愿团队;在财政保障上,我市将出台《南京市公共文化领域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市、区财政部门将按照方案确定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做好预算安排,加大对公共文化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确保财政公共文化投入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
六是有效实施激励机制。根据全市文化高质量发展考核需要,制定下发《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指标考核办法》,明确考核程序与方法、指标统计口径、数据填报与核查办法,公开、公平、公正组织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正向引导和激励作用,推动全市文化高质量发展。优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管理系统”,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规范数据统计和填报,充分发挥系统对绩效管理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功能。进一步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奖励先进、激励后进,着力提高公共文化领域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有效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七是不断扩大社会参与。全面梳理总结当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类型、数量和规模,调研了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探索、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路径与方法,鼓励、引导各类社会文化资源通过设施运营、项目实施、活动赞助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升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水平和专业化服务能力,逐步扩大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和比例,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