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陈旭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聚合资源、发挥优势、促进南京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关心,您客观地分析了我市产业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建议,对我们下一步工作具有极大指导和促进作用。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当前工作推进情况
1、加强政策规划引领,推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南京市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坚持将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应对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的重要立足点和把握产业发展机遇、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要支撑点。2020年,出台全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全市八大重点产业链之一,由市领导挂帅任“链长”,成立产业链工作专班,多次召开链长专题调度会、专家咨询会,研究制定了产业链条图谱、技术路线图、区域分布图、招商引资图等产业图谱,集中力量推进产业强链补链。2020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上企业200余家,实现营业收入超800亿元,整车产量7.4万辆,产业规模能级不断提升。
2、持续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围绕产业集聚度提升,推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4+1”空间布局体系。江北板块(含浦口区、六合区)重点发展以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车、轻型商用车为主的整车产业,同时加快推进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江宁区重点发展以动力电池、电动空调、充电系统等为主的核心零部件产业,积极打造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基地。溧水区重点发展以公共领域商用车、专用车为主的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及燃料电池的研发及产业化进程。南京开发区重点突出电机、电控、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研发,并加快产业化发展。秦淮区重点建设车联网先导区,构建5G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场景,突出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导向。
3、着力打造创新载体,稳步提升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121”战略,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引导高校院所与企业全面合作,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创新中心、研发机构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企业技术中心14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从业人员超10万人,研发技术骨干约2.6万人,建成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省级重点实验室6家、备案新型研发机构4家,以及中汽创智、清研华科、上汽大通商用车软件智能中心、一汽智能网联汽车研发院等各类重点创新平台先后建成;全市智能网联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和有效发明专利,均位列全国第4,技术优势显著,创新资源充分集聚。
4、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激发产业市场活力。通过鼓励导入新车型、支持开展品牌宣介、简化购车流程、优化金融服务等优惠政策,多措并举提振新能源汽车市场信心,激发本地消费潜能。先后组织了首届地产汽车应用推介会、南京-拉萨汽车产业合作暨南京地产汽车推介会、2020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全球智慧出行大会暨中国(南京)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新能源汽车下乡-江苏站活动等多场大型活动,帮助上下游100余家企业进行供需对接,为40余家企业开展“一对一”专项服务,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应用与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强链、补链。
5、深化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推进智能网联发展。坚持以示范应用为导向,加大汽车、通信、电子、软件等优势产业融合力度,积极推动秦淮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在智能整车及车载系统、关键模块和器件、车规级芯片和算法、车用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智慧交通、高精度定位等关键领域集聚智能网联相关企业100余家,形成了较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其中,秦淮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在2平方公里内14条近15公里的主次干道开展5G-V2X车联网示范应用区的建设,实现40个应用场景,开放性地为全国车企、零部件企业、自动驾驶公司提供车路协同测试验证环境,并建设国内首个5G独立组网专用无线网络,支撑面向B5G/6G的新型智能通信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形成生态体系、盘活存量资源、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生态等有关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抓好产业链强链补链,不断完善我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1、培育壮大“链主”企业,构建产业生态体系。重点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的关键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核心平台建设、上市融资兼并重组等项目,做强做大“链主”企业;推动重点整车企业与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本地重点零部件企业的供应链对接,构建产业链协同发展体系。加快中汽创智、清研华科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作用,加快突破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领域一批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2、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厚植产业发展潜力。聚焦“双百”项目、产业链重大项目,梳理建立重点项目库,形成定期调度机制,持续抓好中汽创智、LG锂电池等重点项目的推进、协调、服务,推动项目早日达产增效。在进行风险预判和防控的基础上,推动相关板块围绕电机、电控、电池材料等“卡脖子”环节,力争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推动拜腾等项目整合重组,盘活存量资源,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强研发和生产能力,加快转型发展。
3、整合优势产业资源,加快智能网联发展。立足南京汽车、交通、通信等产业优势基础,加快完善智能汽车及零部件、5G移动通信、新型智慧交通等产业体系,培育智能网联领军企业,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以“相互联通、突出特色、合理布局”为原则,建立智能网联测试道路、标准规范、数据资源等互联互通体系,支持各类场景广泛应用测试,推动智能网联产品、技术大规模应用,构建智能网联创新应用的良好生态。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7月16日